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最后的诗意世界:魏德君绘画作品印象

时间:2024/5/29 20:13:21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魏德君是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的人文天性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以个性化的语言建构出超越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并以此表达出自己的价值观,才是艺术的根本目的。因此,他在这方面孜孜以求,积累数年,已取得重要成果。

   魏德君并非仅仅源于他对线条、色彩本身表现力的热爱,他从来没把自己放在一个形式主义者的立场上。恰恰相反,他所孜孜以求的语言形式有着强烈的道德依据和人文关怀色彩。

   魏德君虽未参加过85新潮美术运动,却对85新潮美术的失误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新潮美术在开启民智方面功不可没,但却因这些政治功利而放弃了自己的本体,以致于事过境迁之后,其作品很快丧失了人文及语言价值。

   因而,艺术必须在本体论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作为一个生活体验者,魏德君惊异地看到,80年代的理想主义幻灭后,整个社会被拖入了世俗的、技术的层面,不仅人类的生命存在只剩下了几根干瘪的线条和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而且欲望化的人类已彻底丧失了生存的目的。艺术是不能拯救这一切,却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发出警示的声音。

   在这里,魏德君绘画语言的道德价值彰显出来:一个背弃,反抗现实的抽象世界将重建人类存在的诗意,它以此成为超越现实之上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人类天性、品质和谐发展的世界,一个人性充分解放的世界。

   在这种道德依据下,魏德君的语言推进速度十分快捷,在探索中,他的作品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其作品的抒情性。把作品构建为非现实的诗意世界的愿望,使魏德君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抒情品质。在画面上,世俗的喧嚣、功利主义的欲望,意识形态含义等等均消弥不复,返朴归真的本性,儿童般的稚拙,以及融融的禅意在这里交融相生,焕发出了灿烂的人性本真,并激发出视觉的愉悦感。

   其次,魏德君作品的形式还具有令人扑朔迷离的隐喻性。画家本人并不推崇先验性观念,在作品中也不有意地强调观念性,但因其作品的道德依据过于充分,使作品线、色、形天然地具有了不可掩饰的人文含义,而这含义并不通过形式直接表达出来,作品因而就具有了隐喻的品质;其三,在魏德君的一些作品上,魔幻性特点十分突出。它表现为具象与抽象的相互替代,形的隐匿与再现,色彩构成的非和谐性,以及线的断裂与延续等等,这既构成迷离的诗意,又隐含某种思考的忧虑。

   值得注意的还有魏德君在绘画技术上的一些特点。其用色的铺排、构成显然借用了中国画的泼彩技术和西方行动绘画随机性表现方法,但魏德君以厚重笔触延缓了色彩的运行速度,使画面色彩的冲撞式表现力度内敛为含蓄化的表现,由此形成画面的书卷气。在用笔方面,魏德君有意破除了传统的油画用笔方法,引入了涂鸦绘画的用笔,大大强化了绘画的自由度,画面看起来更象是在自由书写。轻松的笔触,不仅使色彩的叠压相互渗透,而且还使画面气态充盈,富有韵致。   

(文/张晓凌,原国家画院副院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