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井深难窥底——师承对梁楷晚期大写意风格的影响

时间:2024/5/27 21:26:04  来源:大河美术报

[宋]梁楷 《太白行吟图》

   核心提示

   泼墨大写意是南宋梁楷与早期画院之风决绝后,所创的独树一帜之法。以此为代表的风格虽较前期白描截然不同,却非突然之变、一气呵成。本文以梁楷晚期传世作品为代表,比较与之相关的同期作品,研究师承关系对晚期大写意画风的影响。

   寥寥记载

   从描写飘逸到染墨成韵

   此前有关梁楷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为简要介绍,如李福顺的《梁楷》及《初次面世的梁楷风格的宋画〈补衲图〉考证》、徐建融的《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楷简笔画派》、严雅美的《泼墨仙人图研究——兼论宋元禅宗绘画》;二为时代环境对其影响,如何晓辉的《梁楷的禅宗解读》、韩丽君的《论禅宗对梁楷绘画艺术的影响》;三为赏析晚期画风,如韩月峰的《品“减笔”水墨精神》、吕家铮的《梁楷大写意人物画中的“逸”》。

   如上研究皆对梁楷及其画风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虽有提及时代环境尤其是禅宗对梁楷晚期画风的影响,却鲜有从师承方面着手比较同期相关作品并研究其对梁楷晚期写意画风的影响的。

   历史上关于梁楷的记载仅有寥寥数笔,连生卒年月也无从考究。元代《图绘宝鉴》中记载:“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绘人物山水,释道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1201—1204)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疯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除了《图绘宝鉴》以外,同时代庄肃的《画继补遗》也曾记载:“梁楷,乃贾师古上足,亦隶画院,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多称赏之。”可见梁楷的绘画水平为上乘,绘画题材广阔,技法之高,从人物山水到鬼怪神佛无一不精通。

   梁楷画风主要分为三阶段:早期白描、中期过渡、晚期泼墨大写意。早期白描风格如《黄庭经神像图》,构图严谨,画风工致,传统工整,描写飘逸。其画风从精密整洁到泼墨大写意的变化并非突然转变、一气呵成,而是也有一段超越自我、不断探索之路。此过渡阶段的作品如《三高游赏》,与早期的白描相较,该作品人物简洁,脱于“描”,近于 “写”。梁楷晚期的作品中,画院之风已荡然无存,无细节描写,寥寥数笔便表现了人物的神情逸致。《太白行吟图》体现了梁楷晚期独创的简笔风貌,洋洋洒洒地活现了李白恃才傲物的神情。画中,李白诗仙的潇洒形象跃于纸上,衣服更为简洁。画家简略勾画了人物脸部神情,笔墨简练,酣畅淋漓。

   风格形成 

   笔墨意象的时代背景

   梁楷所处的南宋是当时中国山水画极其兴盛的时代,禅宗的影响深入民间,文人画也蓬然勃兴。梁楷的后期大写意画风的形成,除了师承,时代环境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

   宽松的政治文化背景为这个笔墨意象的时代提供了基础。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鉴于前朝经验采取了一系列崇文抑武的政策。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醉心绘画,首创中国第一所皇家画院,对于绘画的灿烂局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人物画到了南宋时期已走向画法的顶峰。想要超越前人,则不得不变,梁楷风格的转变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宋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造就了文人画的繁兴。老庄思想始终贯穿于文人画之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老子认为,万物的本源就是道,道是世间最朴素的,着意于追求纷繁的五彩是无法体现“道”的。于是,简单墨笔和走笔成韵成了老庄思想的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禅宗至唐兴起,到两宋时期更是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除了当局统治者崇佛推进了其发展以外,靖康之变以后,南宋显得格外内忧外患,佛教更加兴盛。宋代程朱理学作为正统思想的流行,禅宗的随遇而安、自然而然正好与之悖离,更深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梁楷是一位参禅的画家,清孙治《灵隐寺志》上记有“宋妙峰和尚住灵隐,尝有四鬼移之而出,梁楷画《四鬼夜移图》……”。而《北裥诗集》中也有释居简《赠御前梁宫干》诗,赞梁楷的画之文,其云:“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淋漓……按图绝叫喜欲飞,掉笔授我使我题。”可见得其常与僧人交往,自然也会受到佛教的影响。

   梁楷寥寥数笔的画法体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以白计黑,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一当十,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墨之韵,抒万般之情的体现,更是化虚为实,以呈现吐纳宇宙之气,走笔成韵,以臻达意冥玄化之境的体现。

   故有师法

   井深难窥底

   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曰:“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可见师承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荀子·儒效》有曰:“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师承有时不仅来自师傅的教授,和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也分不开,又如《论语》或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梁楷从早期白描到晚期大写意之风的转变,除了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师承对他的影响。

   师承影响

   梁楷性格怪谲,常常以嗜酒为自娱,酒后绘画,不拘于常发,可见其泼辣洒脱、豪放不拘。他对当时象征地位的金带也不屑一顾,而是大胆将其悬挂于院内。如此怪谲,无人异之?此类怪谲之人非其一人。

   《图画见闻志》就记载了一位北宋初期的西蜀画家,“授(其)以画院之职,不就。坚请还蜀……笔墨纵逸,不专规矩”。此人乃石恪,“字子专,成都郫县人。性轻率,尤好凌轹人物。尝为嘲谑之句,略协声韵,与俳优不甚异,有杂言,为世所行。初事张南本学画,才数年已出其右。多为古僻人物,诡形殊状,以蔑辱豪右,西州人患之。尝图画五丁开山、巨灵擘泰华图,其气韵刚峭,当时称之。今蜀会秦川至阙下尚多恪笔”(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

   石恪所画《二祖调心图》传于世,画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郭若虚说其:“笔墨纵逸,不专规矩。”所画二祖的身体部分笔墨简练,人物衣纹草草几笔,闲情纵意,不拘于绘画规矩,头部尤其在人物五官较身体部分精细。

   石恪的徒弟焦锡是宣和画院人,绍兴间复旧职为画院待诏,却无传世作品。相似的画法,在贾师古的《大士像》中得以体现。贾师古乃河南开封人,绍兴画院的衹侯,与焦锡共事画院,同为梁楷的老师。其作品虽不如石恪所画形象怪谲,但画中人物衣纹简略、五官精细,可见受到石恪之画法的影响。

   师传到梁楷时,此类画法更为明显。《泼墨仙人图》中,简洁的衣纹和仙人紧凑一块的五官与丰干像相似,画中仙人不拘于形似,随意泼墨,一气呵成。梁楷根据墨迹勾勒出一个仙人之像,将一个似笑却非笑,仿醉却非醉的仙人潇洒自如、尘世之外的形态写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梁楷的作品《布袋和尚图》也能明显观之石恪的影响。画中和尚衣纹几笔挥洒而成,气势澎湃,面部笑容夸张,却细笔勾画,其所画之人与慧可颇为神似。明代汪玉珂曾评云“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尤善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云烟笔底春风”,可见梁楷在画史地位不低,颇有影响。

   梁楷风格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杭州地区,流行时间在南宋中期至元代中期。而元代中期后,梁楷的大部分作品被入元求法的日本高僧带走了。

   其他影响

   梁楷的怪谲画风也受前人大家之影响。五代时期,就有一个画风怪谲之人,名为贯休。今有其作品《十六罗汉图》流传于世。其所画之像造型夸张,“庞眉大目,朵颐隆鼻,胡貌梵相,曲尽其态”(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或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 梁楷所画《八高僧故事图》中高僧脸部五官已经变形,深目大鼻,胡貌梵相,绘画风格明显受到贯休的影响。

   除了直接体现在画法的影响外,当时怪谲的文人画风气和超然淡泊的禅宗影响也不可忽视。宋代时期与石恪同为蜀人的苏轼为文人画的繁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宋·《宣和画谱》)。此外,苏轼还指出意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宋·苏轼,《东坡论画》)。除了意气以外,他还重神似而轻形似,“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中所画怪木虬屈的姿态与石头怪异丑陋,丢弃色彩,单纯用墨运色,笔法泼辣豪放,简洁随意,仿若是对其不平的人生的宣泄。其好友米芾曾评:“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宋·米芾,《画史》)

   米芾《行书珊瑚帖》中,珊瑚几乎脱离了生活中珊瑚的模样,仿若其写到正浓处随笔而画,画到淋漓处随意而写,宣泄之感从纸上油然而生。可见文人墨戏就是写意精神的抒发,所谓写意,就是抒写胸中意趣。另有苏轼的表兄弟文同,据《宣和画谱》记载:“善画墨竹,知名于时。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可见墨戏,是心中情感的喷发,而文人墨戏,重在托物寓兴,不拘礼法,以游戏的心态作画。这种文人墨戏的思想对梁楷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梁楷的《六祖撕经图》也可观之,背景中的树木寥寥数笔,枝干怪谲刚硬,表现出自由奔放、意趣超旷、不拘法度的风格。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韵,一种宣泄枝干油然而生。

   结语

   梁楷绘画风格的转变,除了其性格,时代背景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仅从《泼墨仙人图》便可窥见一斑。自宋以来推广文治,尤其是中国第一个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成立以来,绘画的地位提高,要求也逐渐增多。画中熟练的技法与当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基础的规范息息相关。画中仙人的超凡脱俗和宋代蓬勃兴起的禅宗密不可分。随着宋明理学作为官方伦理的确立,禅宗所提倡的随遇而安思想与主流悖离,成为许多文人情感宣泄的出路。画中仙人的似醉非醉,少了圣人气,多了凡夫俗子之气,也正是梁楷对礼法的蔑视。墨戏是心中情感的喷发,文人墨戏重在托物寓兴,不拘礼法,以游戏的心态作画。梁楷将自己不拘于世俗、超然淡泊之感宣泄于《泼墨仙人图》之中。画中简练的墨法,也正是当时文人追崇的老庄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福顺.梁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严雅美.泼墨仙人图研究——兼论宋元禅宗绘画[J].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3]何晓辉.梁楷的禅宗解读[J].美术导向,2011.

   [4]李洋.醉翁之意不在酒——初探梁楷大写意人物画体现的“写意精神”及影响.北京:中央美术学院[D],2008.

(作者系南洋书画家协会会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