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2024西泠春拍 | 浙江专题领衔江南文脉:古代书画特别专题 最后征集中

时间:2024/5/20 19:55:56  来源:西泠拍卖

  在二十周年之际,西泠拍卖以“学术指导拍卖”为宗旨,持续致力于引入地域美术专题,以拍卖推呈画史。2024春拍,我们将根植于江南文脉,凸显本地文化气质,从浙派书画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包括吴门、新安、松江等,以展现独具代表性的江南画坛。

  明清江南,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行政概念,江、浙、皖水系繁多,交通便利,这三地的文人能够经常往来,因此江南地区的艺术创作理论,一定程度上,有互通之处。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地方性以及他在本地的师承,一定是首位的,如此便造就了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的风格。不同地区的风格又会相互影响,有时候,某种风格在本地不再流行,隔段时间又被带到了另一个地区,生根发芽,从画史上看,就呈现出画派的轮换与替位。

  通过观察这些画家群体的活动行迹,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江南地区的相互融合、关联。

  吴门作为明代中叶中国画坛之主流,历来备受关注,吴门是最重家学和师承。本次我们有幸征集到陈淳之子陈栝存世最晚年山水,也是市场中唯一一件陈栝设色山水作品。

2024西泠春拍

陈栝[明]  秋山平远图

145×26.5cm

部分重要出版、著录

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P1054-1055,第2号“子正氏”,第6号“陈栝之印”,第22号“陈栝”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2.《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二,陆时化撰,清乾隆怀烟阁刻本。

3.《历代著录画目》P299,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民国二十三年(1934)。

4.《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P82,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标“*”之作品,即为过眼并认定为真迹)。

  是幅流传有序,著录累累。自清名士陆时化递藏,有《吴越所见书画录》详细著录记载;后入民国时期,为著名鉴藏家吴湖帆、潘静淑夫妇所有并装裱,且有吴湖帆题签并鉴定为真迹;

  又经福开森、徐邦达鉴赏,其中徐邦达审定并标以星号,意为过眼且肯定为真迹,载于《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改定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并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详细记载;

  且《中国书画家印藏款识》收录的陈栝款识以及2方自用印皆取自本轴,十分难得。

  陈淳少时受师门传授,学黄公望、王蒙、倪瓒,笔意精工细致,作品洗练而纯熟,中年后斟酌于米芾、米有仁、高彦敬,开始变得逸笔草草。

  陈栝作为陈淳最为重要的代笔人,他的本件代表作条幅狭长,仿黄公望笔意,秋山平远,空灵淡岩。很好的继承了陈淳灵动疏爽的风格,可见陈氏家学渊源。

  西泠拍卖近年力推浙派专题,十分抢眼。本场拍卖我们将视野拓展至浙江籍和活动于浙江的书画家们。如“扬州八怪”之首金农,杭州人,晚年寓居扬州;著名宫廷画家袁江,扬州人,曾长期活动于浙江。

金农:从杭州到扬州

2024西泠春拍

金农(1687~1763) 谷雨新篁图

101.5×28cm

诗文著录:

1.《题画诗话》P79,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

2.《明清花鸟画题画诗选注》P210,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

  金农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金农与丁敬、吴颖芳号称“浙西三高士”。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未中,南归后往返于扬、杭之间,是年起在扬州卖画为生。

  金农早年与西泠八家之首丁敬有极深的情谊,又多识于古文奇字,一生游历于三代秦汉之间的钟鼎彝器碑刻之中,他充满金石气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影响了扬州画坛。

本作用罗纹纸绘制,并配漆书长题

  金农64岁时开始认真画竹,本作是其把“竹”作为毕生题材后的第一件重要作品以罗纹纸绘就,并以漆书长题,书画俱佳,品相完美,又经李筠庵题签并旧藏,是为金农最具代表性的墨竹作品之一。

袁江:从扬州到浙江

  袁江曾长时间在江浙一带活动,他早期作品,多有描绘钱塘大潮的壮阔景色。袁江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曾为画家高其佩所作大幅绘画烘染,当时高其佩任分巡浙江温处道。

2024西泠春拍

袁江(?~1746后)  寒江雪景图 

204×101cm

秦清曾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此袁江《寒江雪景图》绢本巨幛,气势磅礡,意境深远。渲染了僧舍飘雪、渔人晚归的雪景诗境,恢弘的气势与避世般的清净,完美与融洽地并存,成于乙巳春日(1725年),袁江借道北京直抵山西后作,属于袁江盛年代表作。

  不论是从设色、笔墨还是构图上看都属于袁氏艺术成熟时期的难得佳作,对于研究袁江的绘画风格和当时的历史人文具有极高的价值。

  新安派作为吴派之后又一重要画派,受吴门影响深远,可以说新安派对倪瓒风格的推崇,是基于沈周对倪瓒风格的解释。

  石涛是一位深刻缔结着皖南与江苏的人物,他常年居住安徽宣城,与宣城人梅清结为知音,又与新安派的主要成员都交往密切,且黄山也是石涛绘画创作的主要母题之一。

2024西泠春拍

石涛(1642~1718) 隔岸归帆图

55.5×33.5cm

部分重要出版、著录

1.《石涛书画集》第三册图81,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

2.《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张大千编,香港东方艺术公司,1978年。

3.《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5辑 · 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P26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

4.《潘天寿美术文集》P145,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5.《古书画鉴定秘要》P318,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6.《文物鉴定秘要》P385,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本次上拍的石涛《隔岸归帆图》,有诸多重要老出版和著录,是石涛的重要代表作品。

  本作创作于己未年,即1679年,据文献记载此年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之情,离开宣城前往南京短暂居。此年夏天,石涛还玩了江苏溧水县,客居在永寿寺,并拜访了祖琳禅师,为之作此图以相赠。

  上款语山法师即法师祖琳,他是歙县程氏子,顺治中与兄百舸祖琏同师溧水永寿寺永泰,与石涛同属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同为法门兄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