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1 17:00: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餐具,实际上一双筷子也同时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的秘密。
首先,筷子的名称隐藏着秘密。筷子大约在商代就被发明出来了,目前出土最早的实物是安阳殷墟的铜箸。“筷子”这一称呼流行起来要晚,最早就是叫“箸”,李白《行路难》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提到的“箸”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筷子”。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才逐渐将箸称之为筷子,《红楼梦》第四十回写道:“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红楼梦》中28次用“箸”,4次用“筷”。筷子名称的演变实际蕴含着一个秘密,即吉祥文化,明陆容《菽园杂记》说:“箸”因为谐音“住”“蛀”而为行船的人们所忌讳,于是有了“快”之音,希望船快而平安。渐渐又形成了双音节的“快子”,后来则又加上了竹字头而变成了“筷子”。之所以叫筷子,还有这么几种说法:一说因为“箸”与明朝皇家的姓“朱”比较接近,为了避讳,用筷子的场合往往又很快乐,于是改成了“快乐”的“快”;一说法说筷子发“快”的音,大约在元代就有了,而避讳说是明人的附会,只是因为做箸的材料是一种发音为“快”的竹料,后来箸就逐渐被称为“快”了;一说是因为催促上菜,常用“快”字,所以就叫成了筷子,等等。无论如何,在民间,筷子因为谐音,逐渐形成了“快”的吉祥寓意,除了行船者想“快”,点餐想“快”,结婚的时候,新人往往要拿起筷子,象征性地吃点东西,表示希望能“快快得子”“快生贵子”等等。筷子与婚姻的关系,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那时候虽然不叫筷子,但也跟谐音有关系,“箸”谐音“住”,《东京梦华录》记载,女子出嫁,女家要陪嫁活鱼三五个,还有一双箸,这叫“回鱼箸”,寓意是婚姻永驻。
其次,筷子的材质隐含着诸多寓意。筷子可以是富贵的象征,《韩非子》说商纣王奢侈无度,用象牙做筷子,虽然这很可能只是在有意抹黑商纣王,但显然象牙做成的筷子,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奢侈品。唐《记事珠》记载说,鲛人流下的眼泪,圆形的就是珍珠,长形的就是玉质的筷子,“鲛人之泪,圆者成明珠,长者成玉箸”。这实际也是将筷子与富贵联系起来。《红楼梦》第四十回提到王熙凤“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这镶银的乌木筷子,还被用布手巾“保护”起来,干净又显得珍贵。比镶银更贵的,就是镶金的了。1956年,明万历皇帝的墓中就出土了两双乌木镶金筷子,筷子的顶端镶着金帽。普通大众更普遍用的是竹木筷子。当然,贵族也用竹筷子,《太平广记》记载齐明帝有一次和大臣聚会,使用竹筷子,齐明帝让大臣应昭光猜猜自己为什么用竹筷子,应昭光回答说:大禹当年说过,用象牙筷子吃珍馐美味,会使生活腐化,今天陛下您用竹筷子,这是倡导古风,简朴之风,这双竹筷子,简直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太平之迹,唯竹箸而已”。应昭光这情商简直太高了,竟把一双竹筷子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了筷子新的象征寓意。
其次,筷子的结构也隐含着诸多秘密。筷子两只为一双,我们习惯说拿一双筷子,而很少说拿两只筷子,这是受到了“合二为一”思想的影响。筷子在古代可以被当作礼物,尤其是用于喜庆的婚礼,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它可以谐音“快”和“住”,另一方面就是它蕴含着“和合”的吉祥寓意。《礼记·昏义》说结婚的时候要“合卺”,即将一个葫芦剖成两瓣,男女各取其一,互相用酒为对方漱口,这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交杯酒。这种二者合一表示阴阳匹配的成功,实际反映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信仰,即“和合”崇拜。《淮南子·天文训》说:“阴阳合而万物生。”筷子作为一双,也是“和合”的象征,用于表示男女之间关系的融洽,寓意着“成双成对”“双宿双飞”。除了表示两者之间的“和合”“合二为一”,从筷子的使用技巧上来看,手持筷子,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表示天地人的关系,“和谐”“和气”也是其文化内涵之一,使用筷子要天人合一,心平气和,着急是用不了筷子的。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蓝田,性子非常急,有一次吃鸡蛋,他拿筷子去扎,“尝食鸡子,以箸刺之”,结果怎么也弄不起来,把他气坏了,就把鸡蛋扔在了地上,又用脚去踩,结果踩不到,他又气得把鸡蛋捡起来放在口中嚼碎,然后又喷吐出来。
再次,在形制上筷子是直的,也有其象征意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赐筯表直”,即唐玄宗把筷子赏赐给一个大臣,用以表彰他的正直。筷子一般长度为七寸六分,又象征着人有七情六欲。明以前,筷子各种形制都有,明以后基本都变成了一头为方,一头为圆,象征着“天圆地方”,上为地,下为天,地天为泰卦,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成语“否极泰来”的那个“泰”,表示和顺畅达、天长地久。实际上这些设计都是为了使用的方便,人易拿,夹菜而不易滚动,不伤唇舌等等。但这些设计也使筷子成为人们某种观念的寄托,并形成了一些习俗。如家里来了客人,在摆放筷子的时候,要“地方”在上,“天圆”在下,不能颠倒乾坤,贬低客人。另外,因为筷子在形制上与香很像,古代有插箸祭天、摆筷敬神的习俗,所以人们又忌讳平时吃饭时将筷子插在一碗饭的中央,因为过去筷子直插在上供的祭物上,被视为供筷。
最后,在筷子的功能上,也有象征寓意。人们把筷子“入口”功能附会上了“八卦”,说筷子由两只组成,而“二”是兑卦,兑卦对应的人的身体是“口”,筷子由木制,木属于巽卦,巽卦对应的动作又是“入”,《说卦》曰:“巽,入也”,所以筷子就是“入口”之用。这当然是一种巧合,绝不能说筷子是特意按照八卦来设计的,八卦取象虽然早有,但把人的身体部位一一对应到八卦,则出现较晚,大约是到了战国时期,而这之前筷子早已产生了,筷子发明的主要原因大概跟取食热食有关。人们将筷子与八卦象征的“入”“口”相应,这实际是有意识地将筷子神秘化。另外,人们因为筷子帮助人“入口”,还将其高雅化,如明代的陈良规有首诗,赞美的是筷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这是说筷子帮人夹菜,忙来忙去自己却是一场空。
古人对于“筷子”的功能,还有不少想象,如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说有一种筷子,叫“文犀辟毒箸”,据说用此筷子吃饭,可以检测食物有没有毒。因为筷子常用于聚会,而聚会就少不了助兴,所以手边的筷子除了用于夹菜,还常常是表演的道具,这在古典小说中,有不少反映。如唐《宣室志》记载说,唐朝太和年间,有个叫周生的人,一年中秋,三四个朋友聚会,周生找来数百根筷子,让童仆用绳子绑起来,“又命以箸数百,呼其僮,绳而架之”,对众人说自己要登上这些筷子做的梯子去取月亮。过了一会儿,外面的几个朋友突然觉得天昏地暗,抬头一看,月亮没了,这时候天上也没有云彩。又过了一会儿,听到周生在屋子里说,我回来了。把众人让到屋内,周生把衣服掀起来,只见里面露出一寸多的月亮(按唐小尺,1寸= 2.47厘米),把房间照得明光烁亮,而且有寒气浸人肌骨。众人都佩服他,并希望他把月亮放回去。周生又让他们走出房间,把门关好,他们来到室外,室外还昏黑一片,过了一会儿,月光又和当初一样了。还有《聊斋志异·崂山道士》中说,几个人聚会,其中一人把一根筷子扔向月中,结果筷子就变成了嫦娥从月亮上走了下来,翩翩起舞,为众人喝酒助兴,“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总之,筷子是我们典型的文化符号,一双筷子,既是我们日常之所用,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其中蕴含的诸多“秘密”,如吉祥寓意、易学理念等等,筷子的符号寓意是古人价值观念的一种赋予,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