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9 21:12:47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泰祥洲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现场
访谈_许柏成
日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该展览深度挖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出版成果,从“大系”中精选表现“阅读”主题的作品,展览通过展出作品高清打样稿、数字作品、出版物、文献等共320余件,邀请观众走进展厅阅“大系”,走进“大系”读中华文脉。
展览结合数字化、场景化、美育化方式创新展示,深入挖掘和传播中华民族的阅读传统,呈现历代绘画经典中中华先民的阅读方式,自2024年1月22日开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引领大众回望中华民族书香传世的悠长文脉,感悟历代先贤的人文理想和心灵世界,同时关照当下,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发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展览举行期间,我们邀请水墨艺术家泰祥洲来到展览现场,请他结合展览谈谈如何读书观画,以及阅读对于今天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中国艺术家当代创作带来的重要启示。
宋 佚名 《景德四图》(太清观书)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问:泰老师,您对中国古代绘画有深入的研究,在传统绘画里有很多描绘古人读书、访友的题材,这一类题材在古代绘画中是一个怎样的位置?
泰祥洲:读书观画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从大的方面说,例如在台北故宫藏有一张《太清观书》,描述的是景德四年,差不多是春分时节,把宫廷里的图书和绘画全部搬出来,让所有的大臣和官员去阅读的一个大型典礼。在宋代,这样的雅集行为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读书和读画风潮。
在古代我们是没有今天的媒体形式,绘画就成为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绘画与文字是并行的,像纪录片一样,记录了很多生活的情景,比如主人在草堂里读书,或在亭台楼阁上会友、观画,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这样的主题非常多。作为一个中国的文人,就是要像张载所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之下,历代画家把读书题材发扬光大。
问:在历代绘画中,您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些,给您带来哪些启示?
泰祥洲: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早期的像顾恺之的《洛神赋》,虽然它是传顾恺之的一张画,但这幅图本身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指图画背后的一些道理,比如说图中出现的六龙,什么是六龙?它与洛水、洛神是怎样的关系?这对一个读画者是非常重要的。
顾恺之(宋摹)《洛神赋图》卷局部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画中,我们看到洛神位于龙车的后面,六龙到底代表什么?其实从古代天文学来看,六龙实际上代表了乾卦,它描写的是从初九开始,我们的冬至祭祀、春分祭祀、夏至祭祀三场比较重要的祭祀的活动,是对我们中国历法的一个体现。
在时间演变的过程中,图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古画里我们会找到很多的蛛丝马迹,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脉络,它以图像方式不间断地传播。方闻先生讲“图画即历史”,我们每读一张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皴法、技法和图式,而是要认真思考它背后的寓意。包括它的题跋内容,因为古人对古人的注释更具有史学的价值,也能够为我们读画的思想认知提供很大的帮助。
元 钱选 《浮玉山居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问:其实是在图像中寻找中国人自己的世界观。
泰祥洲:对,举例来讲,钱选的《浮玉山居图》的技法是非常特别的,他用的是五代的小笔的方法,笔都非常的细,用平行线的方式来排列。在卫贤的《高士图》、传董源的《溪岸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方法。钱选对这种技法应用的非常的熟练,因为他是用纸本来作画,所以他在画树的时候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和修饰,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清雅。
黄公望 题钱选 《浮玉山居图》 拍摄自展览现场
我们在《浮玉山居图》的题跋部分,看到了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的题跋,这很重要。他说“霅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串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于古今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如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意思是说钱选不但精通经史,而且知天文、晓地理,赵孟頫是跟随钱选学习绘画的,他不仅是学绘画本身,而且学钱选的读书治学的方法,甚至于音律之学,因此,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古代作为一个高级文人所必备的一些素质。
问:在您看来,通过读画和读书认识中华文明文脉,两种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泰祥洲:读书是通过文字来想象画面,比如说我眼前这本书里有陶渊明的诗句,我们通过这些诗词来想象,因为通过我们自身储存的视觉记忆来联想,其实还是一个当下的场景。但画本身就是一个沉甸甸的历史的遗存,在这种遗存里边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人,他们是怎么观察自然、生活,最终总结成为一个图像的。
南宋 马和之 《小雅南有嘉鱼篇》局部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提到“复古”两个字,复古到底是什么意思?复古并不是完全的临摹和抄袭,复古一定要开新。这需要对于传统的深刻理解,我们要找到事情本身的规律。复古是思想的复古,而不是简单图样的复古。我们要知道古人绘画创作这张绘画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比如马和之画的《小雅》,《小雅》描述的其实是古代祭祀的场景,《左传·吕氏春秋》讲“国之大事,在祀于戎”,画家把这个过程用图示的方式描绘出来,再配上文字,这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文脉延续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里,我们要找到它背后的一些原理。时间不断在改变,生活方式也不断在改变,比如祭祀的场景在今天可能已经完全转化了。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们对于自然、宇宙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重新来看世界,延续古人对于世界规律的这种认识,形成我们自己一种新的创作方式。
问:您刚看过“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这个展览,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展感受?
泰祥洲:我觉得这个展览的题目取得特别好,浙江大学花了这么多年的心血,为我们把整个古代,特别是宋元明清绘画的全貌呈现出来,让我们能够在一个空间里能够看到如此丰富的典藏,这么近距离的观察,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壮举。这次以读书为主题,我也觉得是深有同感,读书真的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必须要做的。
我们在国外博物馆中,会发现到处都是学生,有幼儿园、小学的学生,也有中学生或大学生,他们认真的围绕在一张画前面,有老师在讲解。如此观画和读史是国外艺术史学习的一个基本场景,我们国内学艺术史的时候往往是靠书本和印刷的非常小的照片来读。今天看到这么多名画可以这样完整的呈现非常感动,我希望这些中国历史上的名画将来能够真正走到学校的教室里面,能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看到中国历史上这些名画的辉煌。
泰祥洲:我们为何要读史观画?
泰祥洲:当代艺术家如何接续文脉
泰祥洲,1968 年生于宁夏银川,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75 年师从王文钧、胡公石学习书法,扎根于中国笔墨传统,并随宋鸣学画。1987 年师从冯其庸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书法。1991 年师从崔玉润、李振江学习古代书画装裱和修复。1996 年赴新西兰学习新媒体和动画设计,做过媒体人、办过杂志、经营互联网公司,是艺术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博士论文《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2011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他长期致力于重构中国早期山水的理想范式,对山水图像源起与演变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他的绘画作品正是建立在他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完成的,泰祥洲早期作品学习宋元绘画传统,是对宋人笔墨与技法的研究,深刻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2013 年以后,他立足于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从宇宙学,天文学和绘画关系的角度,创作了《创世纪》系列、《天象》系列,和《黄钟大吕》系列作品,受到中西艺术史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均有收藏泰祥洲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和著作也常常被作为艺术史课程的探讨和研究题目。
2015 年,成立 140 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购藏泰祥洲的《天象 2014.1》,这是芝加哥博物馆成立以来,亚洲艺术部第一次购藏在世艺术家作品。并出版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中,该书由芝加哥博物馆馆长詹姆斯容度(James Rondeau)撰写,耶鲁大学出版。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被收藏和展出于 20 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馆,例如:美国佛利尔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尼尔森阿特金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杜克大学纳希尔艺术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澳门民政总署美术馆、中华书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奥克拉荷马大学艺术博物馆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