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2 21:37:40 来源:网络
2024年4月8日,“独成而意——张昕水墨画展”在北京798情修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换鹅书会、798情修美术馆主办,共展出36件清净脱尘、朴素沉静的水墨作品。
张昕的水墨基于中国书法、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构图计白当黑,兼并版画的独特韵律美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其绘画语言来自于日常喜好,他十分喜欢修禅入定,作品体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意风骨,呈现出清净脱尘、朴素沉静、空阔高远的艺术意境,这与他日常素食观照佛法有着密切关联。
开幕式上,策展人王清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三凯、龙门艺术区管委会主任王立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会元分别致辞,展览艺术家张昕致答谢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杨涛、荣宝斋编辑部总编王勇、艺术家黎旭、蒋毅、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张猛、陈相峰、副教授边凯、中央美院书法学院教授蔡梦霞、书法家网丁剑、中国文联出版社融媒体部主任王九玲、中国书法报编辑薛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滕磊等嘉宾及书画、媒体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展览策展人 王清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邱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曾三凯
龙门艺术区管委会主任 王立华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会元
本次展览艺术家 张昕
张昕的绘画其实没有一种完全的技术约束,它不是中国画手法,也不是完全的西方绘画它是一些综合材料,既有一种中国人的情怀,一种中国绘画的书写方式,一种中国文化精神,又有西方绘画的精神,比如构图,比如意境,比如中国画不愿意触及的地带,他也敢于尝试,我想这是张昕最可贵的,也是最可爱的地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 杨涛
画就是我的日记,有各种情绪在里面。常常在一种不在“状态”的状态。处在一种边缘,不务正业,我很喜欢这种边缘。比较自由。
通过画画解放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在约束之中。
——张昕
独成而意——张昕的水墨意象
张昕,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在其童年时期开始跟随外公余塞和父亲张会元学习中国书法绘画,于199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他基于中国书法、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构图计白当黑,兼并版画的独特韵律美和富有张力的表达,明快的计黑当白。他注重探索研究,不断朝向更加精深也更加通达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体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意风骨,呈现出清净脱尘、朴素沉静、空阔高远的艺术意境,这与他日常素食观照佛法有着密切关联。
张昕曾为江西画院画家,又在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有人想方设法要进入体制,而他在十五年前辞职来到北京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艺术家,体制里面的人嚷嚷着想出来,外面的人挤破头想进去,而他敢于出来追寻自己喜欢的艺术,我猜他一定是一个追求幽微纯粹并很有精神力量的人。
水墨画强调意境的铺陈,更是水墨画的灵魂。“境生于象外”,为“意境”奠基了心理的感受之依据。正如李可染云: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景,经过艺术精雕细琢,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张昕绘画的观点是来自于对自然状态的认知了解,进而建立其独特的宇宙观。赏析时,从画面的空间带人进入沉思、冥想的世界,贴近心灵中熟悉的图像,追寻蕴含生命底层共有的轨迹,以便了解艺术家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禅境”的寥寥几笔,墨气笔力朴质洒脱,不求繁杂,神气全都跃然于纸上。
有次我问他:为什么您的现代水墨作品里能看到禅意?人物画里也表现出佛造像感?他回答说道,这些绘画语言来自于他的日常喜好,他十分喜欢修禅入定。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他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张昕的一些作品墨韵富有变化,造型简练质朴,画面生机蓬勃。形态活泼生动、寓意饶富有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动感的韵律。
他的作品精神与美感经验有着密切关系,其移情作用,寓意深远正如其作品《安神赋》、《行深》、《菩提树下》等,有着修养、智慧、禅意、才能、精神的集中体现。
张昕的一些水墨人物神情轻松自在,表达画中的逸趣,轻重有别。他的心境更展现了心景的深度,达摩双眼迥然有神,神态静穆,表情凝神静气自然生动。
渴望尚在盛年,张昕取得的别具一格的成就也仅仅是开始,相信他会继续植根中国文化厚土,一直养心求趣,淡似清风,至纯至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策展人 王清州
艺术家简介
张昕,197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91—1994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1994—1996江西画院画师;1996—1999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教;1999—之后绘画创作;2001杭州·“附体”影像艺术群展;2001上海·“时间之外”艺术展。
展览现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