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5 19:44:54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3年,自“壶中家山——陈子庄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以来,陈子庄再度成为四川时下艺术市场的热点。陈子庄先生,出生于1913年的民国初期,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时期。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动容,与他个人的命运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颠沛流离无不相关。他是二十世纪既典型又非典型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和他的人生一样,在别人懂与不懂之间,肆意书写。
思想先于技巧
陈子庄先生说:“绘画最可贵的是艺术思想。学画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艺术思想。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家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陈子庄先生的创作里,他在秉持真、善、美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系。他认为“平淡天真,为不易之境,余心向往之”。所以,看陈子庄先生的作品,既有文人的味道,又有民间的精神。他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要达到对生活的启示这样一个崇高的目的,艺术家就必须要真诚地生活,然后再进行反思、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他又提出“艺术是创造,是无中生有!”只有创造了艺术的真“理”,才能生发出真的美来。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他提出“随物婉转,与心徘徊”,真正的达到自由的境界。陈子庄先生认为艺术不单是绘画,更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他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归于“理”境。这就是说,作为画家必先是一个思想家,绘画作为艺术,其技巧势必退居次要,即只有当绘画脱离绘画的本身,有了思想的高度,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
绘画呈现哲学思辨
陈子庄先生自小敏于大自然,因生活所迫,从开始的画画为生计,到后来的画心中所画,这是他思辨的过程。因为时代的原因,他虽没有系统地读过书,但是他的阅读能力非常强,他认识到要突破自己艺术的旧貌,就必须要有哲学的思辨。陈子庄先生认为中国书画的创作是一种极具哲学意味的思考,是一条心灵求索之路。他告诫门人:“学画要深究哲学。”在他的作品里,人们可以感知到庄周、佛家思想、易经、新儒学、西方哲学等的融合。陈子庄先生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绘画体系并不能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新也不是与传统决裂,而是一种认知上的解放,并能把它加以实施。冯其庸说:“石壶的画,初看似乎是貌不惊人,但是只要你稍微仔细看看,只要你对中国的绘画传统略具备一些常识,你就会发现,你面对的是一位惊世骇俗、高出于自己的时代的卓越画家。”他的画作,可以说是他全人格、全生命的表现,摆脱了绘画模式的羁绊,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表达方式。
在继承中创新
早期的陈子庄先生,师法古人。取法于宋之牧溪,元之方方壶,明清之孙龙、八大山人、石涛等。近代则吸收吴昌硕、齐璜,并受到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三位大师的直接影响。他的作品兼具吴昌硕的笔墨浑厚和齐白石用笔的真率,还有意融入八大山人和金冬心的用笔洗练和意境空灵。他学前人绘画,“学一半,丢一半”,形成独特的风格。新中国成立后,陈子庄先生进入了四川省文史馆,与时俱进,学习当时全国流行的新写实主义山水表现手法,用传统笔墨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新成绩。而后,在作品上使用南园,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晚年,他的作品风格成熟,一眼望去便是典型的陈子庄先生画风。陈子庄先生从传统文化中来,并充分吸收西方文艺理论,他与20世纪颇具成就的美术大家有着“共性”,即其作品充分体现着中国文化精神。他在中国画构成、技法、着色等层面颇有创见,奠定了其在中国画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陈子庄先生独具魅力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画发展的脉络里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从传移摹写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愤世嫉俗到平淡天真,从生存需要到艺术觉醒……他的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的统一。在他笔下,艺术是心灵的抒发,是对世界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