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美术报创刊30周年特刊丨云栖志——中国艺术节首届“一会一展当代中国画论坛

时间:2024/3/22 21:11:28  

  美术报创刊30周年,30年艺路蓝缕,30年精彩纷呈。回顾30年来中国美术书法事业的兴旺发展,展望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葱茏前景,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美术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艺术媒体一直深度参与其中,摇旗呐喊,踔厉奋笔,为中国美术书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从而成为全国广大艺术爱好者喜爱和信赖的知名艺术媒体。

  籍此创刊30年的契机,美术报在广泛邀请名家和美协、美院、画院、美术馆等机构祝福和祝贺生日的同时,我们也特别邀请了全国的书画艺术家、美育名校、艺术机构等等作为祝贺嘉宾之一,在版面上展示形象和优秀作品,共同参与到美术报30年庆这个受人瞩目的IP活动中,一起营造美术盛事。美术报的艺术家个人宣传在业界一直有着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得到广大艺术家的广泛支持和赞誉。让我们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起为美术界唱响一曲时代赞歌,共享蓬勃发展的美术新纪元。

朱豹卿先生题字 云栖志

  中国画大师朱豹卿先生有句名言:“中国画是文化,是哲学,不是技艺。”搞艺术要保持赤子之心,忠于自己的心性,学问的终极是追求仁心義理。继承吸收传统笔墨的精华,是中国画创新的必要条件,中国画几千年来,是我们祖先的实践。创造总结传承下来的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意味。诗书画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只有深刻体悟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创作出有内涵的中国画。

  中国文人画,笔墨是主要的,前人讲,笔千古不移,墨也千古不易,繁笔难,简笔更难,难就难在用笔上。笔的高低取决于学问的修养,功夫的深浅,笔是实打实的,生死刚正为之骨,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笔墨靠制作,做效果,将会失去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前人用笔惜墨如金,一幅作品很少有败笔,前人用笔也在变,清代一些画家的用笔与民国时代的画家也不一样,如八大山人的笔法是受老师董其昌影响,得益于钟繇、王羲之父子及孙过庭,颜真卿,其点划以帖学二王为主,其点划流美挺秀及其清新疏落。而当代朱豹卿先生则受到道咸金石学洗礼,研讨书法,辨源流之升降,考金石碑版,直追汉魏以前,石门汉魏十三品融合秦汉简皇象、索靖、萧子云章草,笔线遒劲古拙,在八大山人帖学基础上笔法上更进一步。

朱豹卿 透网鳞

  武林山水冠绝东南,会稽山主峰在九溪五云山巅,六朝徐熙三世居、五代贯休、宋代苏东坡与辨才逸事、莲池大师、董其昌明代青林高会图,书画琴棋。清代俞樾隐居九溪、弘一法师、陈师曾、朱豹卿皆诗书画印结合。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正人心,端风化,参乎造化,妙合自然,故能推陈出新,力矫时流,各自代表时代的笔墨表达,山阴徐渭天池有诗为证。与林玉两上人登会稽最高山,五云山出秦望上率可五六里,玉公早有来归之意,因赋以止之:

  “兹山一何为,仰首摩青云。

  远去气色古,混沌傥未分。

  引盻涉陕洛,毋乃隔夕曛。

  中有旧社址,尚见数偶群。

  短草覆井水,远松贮氛氲。

  薄云在其下,犹幕高顶坟。

  玄释谅能居,人世未可云。

  念子觉无上,夙昔断羶荤。

  焉能系不食?焉得不耕耘,

  況兹值秋阳,寒气惨不昕,

  未可来居斯,语子以殷勤。”


3徐海彬 百家争鸣

邵观松 九畹贞风

  艺术继承和发展是辩正关系,艺术发展首先要继承。不是模仿古人、承袭古人,而是把古人的好东西精华继承下来。但不满足于继承古人的好东西,在继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前进,所以叫创新。假如光继承那就谈不上创新。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假如创新不继承,这个创新是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是真的革故鼎新。

  朱豹老说: “中西文化交流已有三四百年了,从甲午之战算起也有百余年,从固守国粹到反传统,再到反思传统,尽管出现了许多混乱和曲折,但没有必要忧虑和恐慌,一切都很正常,相反这一切是再生的现象,高潮就要涌现。”

  形式主义地吸收西方,拿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用西方绘画理论、语言、名词、审美标准、审美理念来评头论足,八五新潮,新水墨实践证明,丢了书法搞创新是走弯路。笔墨是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表现手段,忽略笔墨传统等于离开创新的基础,无异于无根之水。没有生命力,只有注重笔墨才是正道。

李文采题 徐建君画 鲲化图南

徐建君 斫蕉作诗笺

  中国画书画同源,以线來概括,讲究笔墨和情感融合,在用笔上,笔线不仅在直接的视觉形式中,笔线要找到感情的关联,而且高深的是在线的内含意义上,笔力与感情产生共鸣节奏,感情千变万化,笔线也随之变化,而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生动的情感又都是与笔力共通的,笔线是感情的表现形式,也是内容的。在中国画点是笔与线接触留下的?迹,线是点的延伸,块是线的扩展,点线块的物质基础有五:一腕力,二宣纸,三毛笔,四墨,五水,这五种因素中,力与水是关键,力包括施展的力度,即提按、顿挫、转折及屋漏痕、如印印泥、折钗股、锥画沙、枯籐隧石诸法,清担当云:“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明青藤道士云:‘闻江声而笔法进。’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江声之中,笔法何从来哉?

  徐熙、贯休、苏东坡、莲池大师、董其昌、俞樾、弘一法师、陈师曾等人为代表的“云栖画派”,用杰出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强大创造力,表明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今天,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历代“云栖画派”艺术大家的身体力行恰恰能够给面临时代课题的当代中国画家以启发———如何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如何理解与把握传统艺术精神,如何拓展水墨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徐建君 松石图

徐卿云 翠障含烟湿

  中国画以笔墨来表表达喜怒哀乐,笔线以感情的变化而多样,要画好中国画,首先要做个骨气的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彰显出时代的光芒。

  艺术无国界,艺术无阶层,艺术无权威,艺术是有文脉的,因为只有继承创造才能称得上艺术,艺术是人民的,把艺术还给人民!

  潘天寿先生说过:“艺术性的高度,是建立在艺术家的品德上,天才上,学养上,而非建立在艺术家题材之对象上”。朱豹卿老师在艺术园地辛勤耕耘,为社会创造了众多精神食粮,同时也以他毕生追求的艺术之路,为我们揭示和开启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门径。晚年云栖不易斋修养期间,我们从北京赶来看望他,临走时朱豹老给我题写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以期后望,朱豹卿先生在弥留之际前宣布:两个学生,一个徐建君,一个王林海。 今天,我们要将老一辈艺术大师的思想、观念、技法传承下来,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遵循艺术国際九字真言,“仁其义、道遵德、爱无彊”,为把祖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徐卿云 襟怀三折水  闲步五云峰

徐卿云 印地安甲骨文解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