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丨郑忠眼中的第一所“大学”——部队

时间:2024/3/13 19:56:22  来源:文化视界

  都说“部队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部队没有围墙吗?只怕比国内大多数的大学围墙更高、更坚固、更戒备森严。

  我们当年是从湛江基地的围墙内出发到达一个又一个“围墙”内的基地,执行军事任务的。

  1979年高考,名落孙山,不得已“投笔从戎”,验兵体检还拚拚“合潜”,那种对大学的向往、憧憬,真难以用语言名状。1980年首次到广州石榴岗海军疗养院度假,听说广州美院不远,年轻的我乘公交车转了一趟车到了,象刘佬佬进大观园,战战兢兢,呆呆地看,痴痴的想,当时心中这样想的“只怕这辈子我再也进不了美院的大门了”,一个人谁也不认识,穿着水兵服,显的很格正,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从上午十点多逛到下午两、三点,中午饭也没吃,也没觉着饿,又不敢进人家教室,只是美院走廊、画廊、院内独自徘徊、卖呆,那种酸楚、自悲、艳羡交织成人生的酸梅汤,暗自品尝。不无失落、惋惜、悔恨的悲哀悻悻然地离开了广州美院的大门。(没想到2005年“中国丝网版画20年回顾展”郑忠作为中国丝网版画的代表人物受邀住进了广州美院专家楼,参加系列学术活动,抚今追昔,酒不醉人人自醉,当然这是25年后的后话)

  1985年退役,冯妇再搏,孤注一掷,梦圆大学。于是我便细细打量、品味曾让士兵的我魂牵梦萦,叫做“大学”的这个所在的内涵。有围墙,有办公楼、教学楼、有画室,有师资力量,有教学大纲。我们是师范专业,什么都浅尝辄止,半生不熟,生姜米到处能放。然后毕业了大部分的人就到农村中学哄小孩子,聊以度日,一生平淡无奇。

  母校南通师范学院的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

  日前60生日晚宴,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战友,自然的回忆起那段“芳华”,禁不住将部队与大学作了对比,深深地吃了一惊,部队才真真是郑忠艺术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呢!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我们基地的围墙比大学更坚固,有重兵把守。我们与大学一样有办公楼,有教室,有图书馆,我们有专属的加压仓、体育设施、篮球场。

  我们开训时有潜水理论的学习,有相似、更甚于体育院校的体能训练,有潜水专业的技能培训。作为海军工程潜水,当时我们这样性质的部队北海、东海、南海各一支,南海舰队潜水分队是精锐中的精锐,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名义我们隶属水工大队,凡是任务都是南海舰队司令部直接下达。

  且我们部队的目标“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 ”。

  论内容、论外延哪一点比所谓的大学差呢?

  只不过当时高考没考的上穷人家的孩子,心里脆弱,底气不足,目光短浅。

  其它辅助设施就不谈了,一个是美术教学的道具,石膏象、静物的瓶瓶罐罐,三文不值二文。我们的潜水装备在那个时代堪称一流,最好的装备总是我们先用,我们与飞行员一样的伙食标准,且每年有度假,不要太奢侈了。

  师资才是衡量一个大学质量强弱最重要的指标,当年的延安抗大,论环境何足以与今天的一个农村中学比,但是人 才是决定的因素,有那样伟大的领袖人物做老师吗?有那样大格局的思想引领吗?有那些出将入相的人物与你同窗吗?有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南通师院美术系的校友们见面每每闲聊,有两个人是离不开的话题,一是冯力二是郑志钢。这两位老师即使放到八大美院任教也毫不逊色。

  那么我们潜水分队的教练呢?

  我的第一任班长张心彪,曾是南海舰队体工队的队员,是他到海安来接兵,看中我把我带到南海的,潜水技术中国一流。《解放军报》曾经做过专访,有摆拍的照片为证。

  我的第二任班长章思友,曾立一等战功,潜水技术中国一流。看官!天下之大立一等战功的有几个是活人?

右二为郑忠的老班长一等功获得者章思友,左二为原水工大队潜水业务长魏明普,2018年于青岛。

  中国一流的部队,一等一的人物做我的教练与领导,大浪淘沙最终胜出的我再差还能差到哪儿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海军基础工程大兴土木的峥嵘岁月,最大的船坞,最大的船排,最大的集装型码头都是我们参与创作的“作品”,我们的青春热血铸成了“作品”,作品默默无语也造就了一代坚强不屈、铁血纵横的战士。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是那个年代中国海军工程潜水的骄子。

1981年于海南岛天涯海角

前排左起:景小峰、郑忠、杨洪智、“小熊猫”(对不起名字想不起来了)

后排左起:孙学伟、徐再成、魏明谱、章思友、韩军、耿悦军

  我比其他人还更幸运的是除本部队的资源、人脉、环境,我还幸沐天恩,再遇良师。

  第一位是南海舰队政治部的干事刘友国,他是个版画家,刻木刻的,湖南人。他开办了“南海舰队基层美术骨干培训班”,才进部队不久的我跟在他后面画速写差不多两月有余,后来因我执行任务外出中断了学习,尽管如此,在那个特殊的日子,他的友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还是给我增加了艺术的养分。

  第二位是在海军疗养院幸遇老革命家高炳衡将军,一起呆了28天,每天晚餐黄昏后我挽着老人家的胳膊,在广州基地大院内、珠江边遛弯儿,听他讲过去的故事。度假结束时我硬着头皮去“将军楼”,跟老人家辞行,老人家急的“小鬼!有一个月了么?怎么这么快?”老人家手书“勤学功深心似镜 苦练日久手生灵”赠我,度两回步,意犹未尽,又书一幅“有志者事竟成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老人家握着小战士郑忠的手,深情的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小鬼!你将来会出人头地的!”

  第三位《佛山文艺》的副主编邵鸣川老师。首次在编辑部见面她一看惊的“我看你的文章,是文言文写的,我以为起码是个四十来岁的人,没想到你是这么小的小战士,哦!才19岁,有这样的古文化功底,前程不可限量呢!”那时候买书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邵老师送了我一书包的书我带回了疗养院。平生发第一篇文章是在《佛山文艺》上。

  在部队我整整跑了五年的步,每天10公里,庶几风雨无阻。习了五年的字(写兰亭序)、打了五年的篮球,练了五年的拳、还经常与人单挑切搓,读了五年的书、写了五年的日记,我的写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

  如果仅仅是这些“科目、课程”,也无非就是照本宣科,量的积累,与普通的大学相比并无甚奇妙之处,还需要有特殊事件的触发与神秘力量的加持,艺术人生才会迷离扑朔,心灵深处才会注入强大的力量。

  1981年郑忠于硇州岛,在这片海域用他少年柔弱的躯体体验了一把“大海捞针”的味道,为陆军守岛部队打捞登陆舰掉下海的铁锚。

  2008年老兵郑忠归队,再吃一回潜灶,再睡一回那张曾经睡过的硬板床,再听一回嘹亮的军号。

  在南海舰队潜水分队这所“大学”脱胎换骨的学子,经过南海的洗礼,重入所谓的“大学”深造,是增加了一段“辩別真伪的阅历”,重塑了自己的学识品质与寻找自我定位的能力。

  说到底学院给了我们一个氛围。一块土壤,你是什么种子你自己成长吧!如是而己矣!

  而中国海军一流的潜水员出道的学子无疑肩负着伟大的梦想与使命!

  天风海水能移我情,钢铁就是这样练成的。

左一是下潜中的潜水员郑忠

  我庆幸少年时代得到了南海舰队潜水分队这所特殊大学的教育,并且万幸的是“身经百战”还能全身而退、还能活着、蹦蹦哒哒的考进美院。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向潜水分队致敬!

  向潜水分队的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的额头上永远铭刻着“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

(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

[ 责任编辑:王南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