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陈红彦:为推进文献保护尽责

时间:2024/3/9 19:29: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是来自国家图书馆的一名古籍保护工作者。”37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一直在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保护研究、展陈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一谈起古籍相关话题,陈红彦就有说不完的话:“古籍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文脉所系。遵循‘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古籍工作始终将保护古籍安全置于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核心工作。作为保护着300余万件古籍特藏的业务部门负责人,陈红彦带领团队开足马力,在保证藏品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文献的整理、研究、出版、数字发布、修复保护工作。

   今年,陈红彦带来了《推进脱酸对红色文献的抢救性保护》和《提升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水平建立灵活用人机制》两个提案,希望为推进文献的抢救保护尽一份责任。

   “对古籍的活化利用,也是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数字化、出版等方式迁移古籍中的内容,既保护了古籍本体,又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便利使用古籍,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 陈红彦说。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与近百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每年出版的古籍特藏文献约3000种,组织实施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敦煌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工程、《永乐大典》研究中心相关工作,出版《敦煌遗书书法选集》《绘园旧藏甲骨文字》等多项整理研究成果。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工作中,《鲁迅手稿全集》按时完成,长江、长城、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献整理前置,相关主题的文献出版工作有序进行。

   陈红彦介绍,国家图书馆针对古籍内容活化的途径也进行了拓展,不仅出版了普及古籍知识的《善本掌故》,还创新开展了《永乐大典》抄书活动,制作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有声读物,把古诗词制作为音频节目,为亲子阅读和扩展知识面做出有益尝试;国家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合作把甲骨文嵌入游戏,助力“文字鼻祖”甲骨文在数字文明新时代焕发生机,丰富了全民阅读的素材和渠道;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合作创作的《古籍里的古曲》通过演出走入人们生活;《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香港国宝回归记》等相关节目更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陈红彦履职的第7年。通过履职活动,她得以更近距离地向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学习,更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除了思想的提升外,对她从事的日常业务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感觉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抓手,更有方向。”陈红彦将自己在履职中的学习工作形容为“双向奔赴”。

   她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的嘱托,将其作为工作的目标和重点。陈红彦说:“因为有了总书记指出的明确方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古籍保护工作者,我会一直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