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4 20:19:4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西京 贵妃醉酒 105cm×77cm 2023年
舞蹈、戏曲与中国绘画,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闪闪发亮的“明珠”。虽然分属不同艺术门类,但以意相通、以情相融却又使得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以舞入画、以戏入画,将会呈现出怎样别具一格的美感、为观众带来怎样的全新视觉体验?
当代“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就用新近创作向世人公布了“答案”。
继著名的“丝路”系列主题创作之后,近来,他又陆续完成了“舞韵”系列主题创作,随后的“梨苑”系列主题创作如今也已接近尾声。当舞姿、身段与笔墨在动静之间碰撞,清新明快的线条、雅致浓郁的色彩……无一不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热烈;当艺术家扎实的造型功底跃然纸上,秉承传统又不乏现代的标志性气息迎面而来,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欣喜在无声间缓缓流淌。
“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放眼世界、关注人类。”这是以往王西京接受专访时常提及的话。就在“梨苑”系列主题创作即将完成之际,他再度接受专访,畅谈他该系列创作的缘起初衷与心路历程。
初心:“展现充满阳光的现代感”
回顾“舞韵”与“梨苑”系列主题创作的初衷,就一定离不开王西京著名的“丝路”系列主题创作。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开始,王西京带领陕西美协先后出行丝路沿线20多个国家,共计40余趟。围绕这一主题,他创作作品160余幅,并且连续4年受邀在法国秋季艺术沙龙展出。2018年,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为王西京颁发了3个大奖,这是该展会历史上的最高奖,其中的“终身会员成就奖”更是让王西京成为法国秋季艺术沙龙百年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丝路”题材的创作经历让王西京更加坚定: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会去关注人类共同价值诉求的,这为他接下来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王西京:
“丝路”系列主题作品之所以能赢得西方观众的普遍认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表现出了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认知,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又如战争、恐怖主义等等带给人类不得不直面的灾难;还有对非洲土著民族原生态生存环境的描绘,那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精神以及旺盛生命力的展现。
记得当时在法国秋季艺术沙龙展时,不少观众向我表示,去非洲猎奇的人很多,但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竟然能真正深入到非洲基层去创作,将苦难、生存现状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讲述出来,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看了以后非常认可。这些作品让他们一方面惊叹于“非洲原来这么美”,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到,原来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这样的部落、族群,生活在如此原生态的状态下,“要把文明的阳光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这给了他们极大的感动。
当今的文艺创作如何能表现出当代文化价值?这是业界向来十分关心的话题。而“丝路”题材的主题创作使我再一次深刻领会到,对这个话题的解答,就是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来关注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这是当代画家的文化使命。无论是人类感同身受的苦难或是其他,不分国籍、民族,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文艺作品所要表现的。
纵观艺术长河,那些真正被历史留下、能被后世视为经典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关注了人类共同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正因如此,在创作“丝路”题材作品的时候,我常常也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类固然需要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诸如战争、恐怖、饥荒等等苦难;但与此同时,人类又有着追求幸福美好的、明亮的一面,即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进入到了一个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国人的精神面貌需要用艺术作品来体现,多维度地来讲述新时代精神。如果说“丝路”主题是我这几年新近创作的“第一部分”,那么,表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活力四射、充满阳光的现代感,这将是我创作的“第二个使命”与“第二种追求”。经过反复琢磨,我选择了舞蹈领域来作为继“丝路”题材后的又一主题创作对象。
舞韵:“为观众打开新的审美空间大门”
舞蹈的表演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画面——舞者用造型宣泄情感,带给人以视觉享受和美感触动。在王西京看来,尽管舞种因国家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差异,但唤醒心灵的默契之处却是共同的:人在最开心、快乐的时候,舞蹈往往是表达方式之一;舞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洋溢着对美好的享受和追求,受此启发,成就了他创作“舞韵”系列作品的初衷。
★王西京:
“舞韵”系列作品大概有60余幅,集中地表现了多个国家、民族的舞种。舞蹈很美,而我的创作要做的是寻找到那个最美的瞬间,并且将其展现出来。当你将动态的舞姿突然凝固定格,你会发现那种感觉真是美得动人心魄。然后采用中国画的形式,线条、水墨、色彩,相当于将两种艺术之美重叠——一种是舞蹈艺术之美,一种是绘画艺术之美。这种综合审美因素的诞生,会焕发出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让人感觉如沐晨光、美不胜收。值得一提的是,以舞蹈为创作对象,能将中国画水墨和线的表现力得以充分展示,这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画无穷魅力及丰富的表现力。
而提到表现形式,对于“舞韵”系列作品,我在创作过程中既汲取了很多传统的手法,同时又借鉴了不少外来的元素,例如色彩、光影、素描、造型等等,力争用笔墨将它们完美融合。我希望观众在欣赏该系列作品时,第一反应是“一看就是中国画”“这是我们民族的东西”,但紧接着他们又能从中发现很多丰富有趣的西方元素。我相信,由此作品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综合审美体验,打开一扇新的审美空间的大门。在耳目一新的同时,让强烈的时代感扑面而来,这是我“第二阶段创作”的重心所在。
待到“舞韵”系列完成以后,接下来该画什么?这又一次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历经多个日夜的揣摩、思量,我认为,作为当今的国家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要还是落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民族文化精神上。可以说,认知特别重要,因为人只有认知了事物之后,才会产生自信,进而才会利于传承。沿着这个思路,中国戏曲这一题材进入了我的创作视野。
梨苑:“着重于艺术的阳刚之气”
作为资深票友,年过古稀的王西京对于中国戏曲的情感深厚又复杂——深厚是出于挚爱,而复杂则是源自对戏曲艺术生存现状的担忧。正是基于对戏曲艺术爱得深沉,他将用画笔来抢救、保护与传承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王西京: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从小我就是秦腔的票友。西北秦腔的苍凉、悲壮与高亢,蕴含着西北人豪爽、直率、热情的性格特色,也代表着秦人奔放不屈的风骨精神。秦声秦韵给我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当然了,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而言,我也不会“偏爱”,包括京剧、川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在内,只要表演精彩,我都会喜欢;往往去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专门去观看当地的戏曲演出,每一个剧种、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日积月累,对于戏曲这个艺术形式,我不但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这些都为我的“梨苑”主题创作奠定了基础。
但在另一方面,这些年我又注意到,受外来文化、互联网文化的冲击,戏曲文化在当代逐渐式微,很多年轻人认为“咿咿呀呀”的慢节奏令他们难以接受。殊不知,这正是戏曲最耐人寻味之处。观众的流失无疑会影响艺术的发展,所以我时常会担忧,如此优秀的艺术门类,再过三代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最终只能成为“非遗”,而不再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
鉴于此,我们当代的艺术家应该主动扛起一份使命和责任,捍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能用书画作品赋予戏曲人物新的生命,用书画之美促成世人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从而去关注、去热爱,这也是一种抢救、保护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阳刚之气,那是特别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美。用笔墨去反映戏曲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以表演中那个最美的动作为灵感而展现,就如同讲述故事一般,观众一见画中人物,就会联想到背后的这出戏。画面的美是凝固的,但想象却可以无限延伸,这很有意思。
让我尤为触动的是,戏曲艺术之美有着更加强烈的张力。从服饰、装扮、脸谱到演员的一招一式,当这些与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巧妙相融,那是一种既民族、传统又现代感十足的美。
无论是“舞韵”系列还是“梨苑”系列,创造新的审美视觉与空间,以此传递中国文化精神,这就是我对系列作品创作的整体思考,也是我作为当代文艺家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责任所在。
采访临近尾声,王西京表示,继“丝路”“舞韵”“梨苑”三部曲系列之后,他的下一系列创作对象将会定位在中国传统武术。正是因为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中畅游,加上孜孜不倦的创作,艺术的生命力才会生生不息。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