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山西:古老非遗和新时代青年“双向奔赴”

时间:2024/1/19 22:11: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三学生刘以垚在这两年走上了保护山西非遗之路。2023年4月,她以大学生非遗保护者代表的身份,与传承着潞绸手工织造技艺的山西企业签约,合作推动相关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这两年学生们与非遗的‘双向奔赴’,缘起于学院开展的山西非遗青年实践系列活动。”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乔瑞告诉记者。

   乔瑞介绍,山西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大思政课”提供了鲜活教材。2022年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策划,推出了“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统筹策划下,200余名青年学生组成的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在行走体验中上了一堂堂非遗“大思政课”。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以小分队形式,深入全省走访50余项非遗项目,采访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100余人,形成采访实录近15万字,制作系列短视频和非遗手账100余条。

   “学生们与传承人同吃同住,常常为传承人的故事感动落泪。”实践团队负责人、“90后”教师张瑞琴回忆。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赵国琦也寄语当代青年,希望学生们学会打破传统的静态传承,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活态延续。

   在用脚步丈量三晋大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非遗“守艺人”行列。四川学生刘以垚对传承悠久的潞绸十分感兴趣,在发现相关企业多以婚嫁系列产品为研发重心时,她主动联络,提出希望可以依托企业平台,将潞绸与山西古建元素相结合设计成丝巾等文创产品,切换视角,用非遗讲好山西故事。

   “我们将这批丝巾成品放到学院义卖展区,以能看到、摸到的实物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潞绸。2023年底,又将这部分收入全部捐给了甘肃地震灾区。”刘以垚表示。

   山西非遗青年实践活动并未止步于“行”。一年多来,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共研共学的方式,凝练开展了“行—说—研—创—传”一体化公益实践活动,构建起“实践调研+理论宣讲+理论研究+创新创业+传承传播”的思政育人体系,在实践中领略非遗“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魅力。

   乔瑞说:“如今,我们在校外形成与服务社会有效的对接机制,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不断推动非遗走向社会。”

   “山西非遗青年说”理论宣讲活动品牌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成形。“山西非遗青年说”总负责人、大三学生李振国威表示,围绕行走所见所感,他们以青年视角讲非遗,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开展理论宣讲20余次,受众上万人。

   为了帮助传承人打破传承困境,实践团队定向开展了“非遗青年研创”活动,把学习、生活直接搬上调研一线,寻找多元开发路径。学生们带着成果返校,孵化了“非遗视角下山西刺绣的创新传承研究”和“潞安绣梦——金银丝线勾勒锦绣山西”这两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以有针对性的项目调研助力非遗发展生生不息。

   张瑞琴说,这批基本为“00后”的青年学生以新思想、新方法融入非遗传承中,并借助互联网力量促进非遗的知识传播、技艺创新和产品推广。

   “传”是传承,也是传播。学生们以小马驹爱心支教团为载体,将山西非遗带入支教课堂,开展了“爱心伴读·非遗实景课堂”活动,融入乡村教育,以戏曲、糖画、面塑等丰富农村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践团队还在晋中市博物馆每周六常态化开展“多彩非遗,传承有我”公益讲解活动。

   据介绍,前不久,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学生联合会和山西师范大学还共同发起了山西非遗青年实践系列活动校园行。“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持续走进各大高校,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注入青春能量。”乔瑞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