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8 20:51:33 来源:光明日报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确立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艺术人才”总体目标,及时更新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针,打破传统课程缺乏衔接、内容单一的模式,打造阶梯延续式专业课程群,通过课程间的相互连接,丰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增加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专业性,培养更多综合性优秀人才。
从思想入手 夯实专业课程群构建基础
学院依照关于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的要求,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深入研究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注重发挥不同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相辅相成的特点。针对缺乏绘画基础的学生,着力构建基础专业课程群,以创新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结合重庆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探索并形成“一流引领、分类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路径,艺术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从专业群统筹协调发展等角度部署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转变专业建设理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课程资源建设,加快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艺术教育学院成功举办“顺势·共生:新时代艺术教育全国研讨会”等多个论坛,围绕个体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挖掘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学科建设研讨群,为艺术教育等学科建设提供思路。组织“学科方向学术团队培养”系列工作营,以提升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师生的学术能力为目的,在基础教育学校美术等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环节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学术训练,提升教师素质素养和学术思维能力。举办“数智·融合”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育论坛,邀请来自成渝地区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双城美育输入“智动力”,并启动“新智慧美育”区域共同体暨“美育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从教学入手 推动专业课程群构建落地
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与教育行业需求的契合度,科学更新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的理念和方针,由强化单一技能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审美训练为先导,通过脑手并用的多元模式,促进教研模式和课程群的进一步发展。
学院科学构建艺术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坚持艺术审美与专业技能并重,在一、二年级开设以艺术审美教育为主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运用大量图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代替枯燥晦涩的文字信息,通过理论的图像化、数字化呈现带领学生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具体情况实施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风格的作品。
学院强调基础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和审美感知训练,大力推进“1+1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学基础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社会美育实践课程”构建理论学习、专业训练、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从眼到手,从脑到心的综合能力,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从实践入手 提升专业课程群构建质效
学院致力于以美育人,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连接课堂和课外,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带动学生学习更多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多样性艺术技能+创造力+教育素养”的复合能力。
学院通过跨域合作、“师生从游”的工作室制改革,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基础艺术教育、博物馆美育、社区美育、乡村美育等实践活动。以服务重庆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社会美育田野考察与实践,引导学生结合前期图像化的理论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调研,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并运用多元手段呈现视觉化思维。
学院在创新实习教学管理和优秀艺术教育学生培养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组织学生到实习小学开展教育实习,让学生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充分锻炼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