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绘画是一种历史叙事

时间:2024/1/14 20:13: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绘画的创作风貌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该如何来看待今天的绘画艺术?如何理解今天的绘画状况?如何来重新定义“绘画”?只有通过梳理绘画的历史才能从每天获得的绘画信息中作出符合文明进程的判断。《中国当代绘画史1978—2020》一书是对绘画现象进行的一次历史归纳,介绍并分析了40年来绘画的演变、发展及其特征。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中国当代绘画史1978—2020》一书将重点放在对1978年以来中国的绘画发展进行描述。重新回顾过去40年的绘画历程,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绘画的演变历史,还能够通过绘画本身的情形看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中国当代艺术远远不局限于绘画,还包括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发展到今天非常丰富。可是绘画终究是一种叙事,这种叙事是其他材料、其他方法很难替代的。就像电影不能替代文学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和材料也不能替代绘画自身的特点。在我看来,绘画还是一种历史叙事。事实上,改革开放最早的艺术开端就是从绘画开始的。

   如果把绘画的历史清晰地整理出来,也许我们能找到这几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线索。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遇到的艺术问题其实都跟绘画有关系,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很熟悉的“伤痕”美术,如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场景作品。他们用了一个跟过去艺术标准、艺术思想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时代。绘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够说话,用图像非常清晰地解读时代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很多团体、展览、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大量作品仍然是绘画。如果要追究那段历史,无论是从视觉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角度,绘画最能说明问题,因为我们在作品里看到了观念的变化。虽然从语言、风格的表现中可以找到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依据,但是总体来说,只要看到那个时期的绘画艺术,我们就能了解时代变迁,时代的气息会扑面而来。80年代中后期,“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就此产生,从一批艺术家的作品中就能看出非常清晰的苗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术潮流或者艺术的思想倾向、观念、表现手法,实际上都是80年代打开视野的结果,不过那时的艺术家更多的是想用绘画的方式来呈现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心理状态。

   90年代后期,我们在很多地方能看到新的一代艺术家,尤其是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后出生的艺术家所完成的绘画,他们的作品非常具有个性化和潮流感。虽然90年代后期潮流感减弱了,但更贴近每一位艺术家内在的对外界的反应。我们今天所说的“新绘画”,就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艺术家较多地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老师和学生。同时,我们也看到90年代后期东北有很多画家,尤其是鲁迅美术学院的师生,他们的观念、手法、语言、风格都呈现出一个极为丰富的状态,而且跟世界发生了交融。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以后,中国陆续有很多艺术家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美术馆举办了展览。

   2000年后,我们会注意到,就绘画这个领域而言,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中国与世界保持着同步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从绘画的角度看到了中国整个思想观念和对这种社会演变存在的感受。最近若干年,我们又从“80后”和“90后”的年轻艺术家身上能看到全球化更广泛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当代绘画史1978—2020》是对整个过去绘画历史的回顾,其实也是对过去几十年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回顾和梳理。

   当我们谈论绘画,不要把它局限在所谓的审美要求上。实际上,绘画是一种认知,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叙事。这种叙事可能是我们眼前看到的对象,也可能是艺术家心中的想法,其实都是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表达。最重要的是这个视觉图像、视觉符号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观众通过绘画能获得对世界怎样的新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理解和展开,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去接受这些“新绘画”的美学趣味。

    (作者系艺术史学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