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郑板桥与兰竹石

时间:2024/1/7 19:11: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年是郑板桥先生诞辰330周年,扬州博物馆于近日举办郑板桥书画作品展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郑板桥为人真率,诗画标新立异,为官正直善良。徐悲鸿称他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在书画艺术史上,郑板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板桥是一位从贫苦家庭中走出来的杰出艺术家。其《刘柳村册子》自述道:“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而他一生发奋自雄,素有诗书画三绝之誉。郑板桥题兰竹石图曰:“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的绘画题材很窄,在有限的题材中,通过诗文抒发了极其丰富的思想。他自述:“板桥作画,家数小小,兰、竹、石而已。”郑板桥是画兰竹石的专家,在兰竹石题材绘画中,以诗文寄托了处世为人的真性情。

   兰花有幽香,翠竹虚心,未出土而先有节。顽石梗介,丑而多窍。看似板桥画兰竹石,其实都是寄寓君子,即画家赞美君子的品格象征。

   兰花形象似蒜,又有雅蒜之称。板桥诗曰:“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屈原、宋玉的文章赞美兰花,兰花是从山中来的幽香贞洁之花,是君子之花。板桥画大幅兰花中堂,题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兰草来自山中,还当回到山中,才能蓬勃的生长。郑板桥画巨幅兰花,是山中的兰草,一派生机勃勃。兰有王者香,兰花的幽香寓意着君子的品质。板桥诗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板桥画兰花,又喜欢在兰花丛中认真地画上荆棘,寓意高洁的君子与小人。题诗曰:“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无小人不成君子,正所谓麻生荆棘之中,不扶自直。

   兰花被移栽到盆中以后有憔悴之色,如同板桥来自民间,一旦离开了生长的土壤,则有思归之意。这是物的本性,也是人之初心。回到大山之中,回到人民中间,兰花才能够茁壮成长。板桥画《破盆兰花》诗曰:“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雍正三年板桥画盆兰送大中丞题诗曰:“宿草栽培数十年,根深叶老倍鲜妍。而今归到山中去,满眼名葩是后贤。”

   板桥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云影之中,取法于观察自然,以竹影画墨竹。文同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板桥画竹师造化,其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削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板桥画竹,是借竹抒情,以竹言志。在潍县衙署画竹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画竹,栽竹,赏竹,以画竹寄寓自己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之情,不忘民间百姓,引发了世人的共鸣。

   板桥去官告老还乡时,画竹与潍县绅士百姓辞行,题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板桥由士而宦,由宦而民,返扬州画第一幅竹题诗曰:“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板桥一生画竹,以此寄寓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极大地丰富了咏竹题材绘画的思想性,受到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

   板桥画兰竹时,往往衬以石,表现出兰生山中,竹映石秀的景色。板桥画顶天立地的柱石,通幅画中别无它物,仅画一石冲天,多以大斧劈写出。板桥从来不画瘦绉漏透的太湖石,不画玲珑剔透的巧石。板桥自称其画的是丑石,认为石丑而雄,石丑而秀。郑板桥画石,其实是在画人,其柱石图诗曰:“一卷柱石欲擎天,体自尊崇势自偏。却似武乡侯气象,侧身谨慎几多年”。此题画诗吟咏的是诸葛武侯气象。又题画石诗曰:“老骨苍寒起厚坤,巍然直拟泰山尊。千秋纵有秦皇帝,不敢鞭他下海门。”此石可称为泰山石敢当。

   石应有知,石最冥顽。人世之间,千秋万代,无言之石见证了一切。板桥诗曰:“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中国历代有刻石成碑,铭记历史的传统。板桥在衙斋墙上,用余墨画一卧石,表示板桥为官,讼简刑轻,卧而理之的为官之道。

   板桥先生借兰竹石绘画,抒发胸中之块垒,关注民生之哀乐,兰花之幽香,墨竹之挺拔,顽石之耿直,是板桥先生自己为人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