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5 21:10:3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眼睛”与书法篆刻的碰撞
——读《中国眼谷·心灵之窗——书法篆刻作品集》
近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洁教授将一本16开的书递给我,我接过来定睛一看:《中国眼谷·心灵之窗——书法篆刻作品集》,主编瞿佳。“本家什么时候研究起书法篆刻啦?”赶紧翻开书页看个究竟。好在开篇就有答案——《当科技遇上艺术》,边读边释然。
瞿佳是一位杰出的眼科大夫和视觉科学研究者。他带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在眼视光学科医学教研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了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眼视光中国模式”,创建了科创产业综合体—— “中国眼谷”,蜚声中外。
为了打消人们对他“不务专业”的质疑,瞿佳写了这段话:“没错,本书的目标就是让眼科科学与书法艺术‘通电’……人们常说科学和艺术在山底时往往被阻隔,一旦到了山顶相遇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成功与辉煌。对于眼科和视觉科学工作者来说,还有更深一层的特殊意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许多的艺术形式都必须通过眼睛来感知,来鉴赏,尤其书法、绘画、雕塑等,所以我们眼科医师和视觉工作者是艺术工作者的守卫者、保护神,更是践行者、筑梦者!”
这段有理有据、有视野有情感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
从“五四”以来,“赛先生”至高无上,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成为独一无二的“准绳”,“科学”成为真理化身。科学成了现代社会的“主力军”,艺术成了现代社会的“装饰品”。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同根同脉,好似“并蒂莲花”。
科学有“神通”,但也有局限。比如, “两暗一黑三起源”(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起源)至今还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研究的进展,势必带来新的认知和想象。艺术有局限,但也有“神通”。比如,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工作者可以“穿越”时空,摸清历史脉络,溯源历史真相。在陕西岐山出土的毛公鼎腹内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周宣王给他的近臣毛公瘖的任命和勉励,不仅被尊为“金文书法的典范”,而且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靠形象思维,科学靠逻辑思维,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可以互相启发。当科学遇上艺术,就有了人文之光;当艺术遇上科学,就有了理性之光。科学之光与艺术之光碰撞,必定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国眼谷·心灵之窗——书法篆刻作品集》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眼健康科学理念完美结合,“以小眼球弘扬科学人文精神,传播大众美学”,从中既可以享受传统书法篆刻之美,也可以体味到传统文化的科技含量。
书中收录书法作品83件、篆刻作品20方,内容都是与眼睛或视觉相关联的诗词,如岳飞《满江红》“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论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谢灵运《登江中孤屿》“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作品多出自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师生之手,涉及“篆隶行楷草,朱白长方圆”。书法系主任张索是我的老朋友,瞿佳说:“正是由于他的科技文化思维、顶层头脑风暴,加上他亲授嫡传之书法爱徒、硕博学生,他的业界好友倾情而作,才有今天的杰作问世。”艺术与科学联姻,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这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堪称“眼光艺术”的书法篆刻集,是瞿佳研究艺术之“眼”的新作,也是他几十年孜孜不倦从事眼视光科研的写照——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