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第七届上海铜版画展”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展 拉开“上海版画季” 序幕

时间:2024/1/1 11:17:15  来源:文旅中国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2023年12月28日上午,“第七届上海铜版画展”在上海市徐汇区艺术馆开幕。作为“上海版画季”的首展,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杨越、王家增、王连敏、徐宝中、范敏、孔国桥等六位艺术家的64件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展览。   

   上海徐汇是东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在徐汇的众多文化名片中,有一张是土山湾,徐悲鸿曾经说它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据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本次展览策展人卢治平介绍,铜版画传入上海,正是从土山湾画馆开始的。为此,辟专柜展出了具有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的文献《土山湾版画集》,就是当时在土山湾教授课程的艺术家范世熙主持出版印制的。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例,推动了铜版画技艺和作品在上海乃至中国民间传播。

   上海铜版画展”是徐汇艺术馆重要的品牌展览之一,自2009年首展至今,以两年一届的频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不仅在上海打响了品牌,甚至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版画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展览项目”。今年的“第七届上海铜版画展”,参展的六位艺术家均在版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卢治平在展览前言中写道:身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杨越以轻松洒脱、信手绘写的笔法,自如地调度空间物象:骏马、游鱼、飞鸟如同“不速之客”侵入画家工作生活的空间,刻画出一帧帧神秘迷人的超现实景像。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版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孔国桥教授,作画如同做读书笔记。观念、思辨、哲理、学养和独到的想法,经洗练的铜版语言转译,画面内涵多意,可意会而不易言传,作品引人思索、耐人寻味。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家增教授,早年生活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西区,他的大尺幅抽象作品,其张力一如当年铁水钢花喷溅,胸中的炽热情感不可遏制。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连敏教授带来两组面貌不同的作品,可看出探索步伐的跨度。在《蝶恋花》系列中,铜版画作品被剪切后,和其他随意剪出的色纸一起,重重叠叠,拼贴在也由铜版印出的迷蒙色斑上,画面爽练丰盈也瑰丽。而《顶光》系列,更像独坐斋中,享受幽光下的静谧安宁。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范敏教授的《偶之祭》系列,在主体部分,以古老细腻的铜版美柔汀技法,刻画了动态各异人形偶像和一堆难以名状的景物,在暗影中被神秘的幽光照亮。作为反衬,相互独立又互补的色彩画面,则由数码技术印出,两相并列对照,似乎在用明快自信的语言,向远去的时代告别。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宝中教授则带来田园诗般的春夏秋冬《四季组画》,如梦幻之境,大有中国水墨神韵。令人意外和欣喜的是,他还送来一组与《四季组画》神似,但色彩感和手绘感十足的丝网版作品,这是他铜版画创作的延续和延伸,可见从其他领域获取滋养,为铜版画创作带来变化和生机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卢治平说,六位艺术家不仅在铜版艺术方面技艺精湛,还对来自西方的艺术样式经过吸收消化,站在本土以及自身的立场上,演绎了各个独到的精彩。   

   铜版画由西方引进中国,却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逐渐显现本土特色。在此次展览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中国元素,例如中国剪纸的运用,不是刻意,却显特别。卢治平说,它就像是一种气质,一种文化的气度,或者说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铜版画在中国的发展,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在推进,而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看到并树立了文化自信。 

   据悉,开幕式当天下午,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嘉宾赴刘海粟美术馆出席“上海版画季”学术研讨会,共同交流、探讨、展望铜版画的创作和发展。  

   上海徐汇蕴含深厚的美术底蕴,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不管是衡复风貌区较为集中的美术场馆、艺术展厅,还是“西岸美术馆大道”上星罗密布的美术场馆,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徐汇众多的美术馆中,徐汇区艺术馆作为徐汇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文旅部的提名和嘉奖,也是徐汇文旅对外美术交流的窗口。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蒋艳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打造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全新样本,助力长江流域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将“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走实走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