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焕新历史文化街区 涵养城市人文精神

时间:2023/12/12 20:32:5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历史文化街区留存了城乡悠久的记忆,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延续文物建筑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图为改造后的深圳龙岗区大田世居。肖勇 摄

  ■ 陆金 杨丽

  提要

  以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大万世居、大田世居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深圳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传承和弘扬深圳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深圳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必须大力发展,高质量建设,使其焕发新的生命,进而为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提供养分和动力,为深圳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文化传承和延续的载体,凝聚着城市居民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认同,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塑造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以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大万世居、大田世居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深圳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传承和弘扬深圳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深圳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必须大力发展,高质量建设,使其焕发新的生命,进而为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提供养分和动力,为深圳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保护利用,注重传承人文根脉

  作为地方城市特色的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留存了城乡悠久的记忆,见证了几代人的乡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必须坚持保护先行,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保护其周边环境及原有的景观视线通廊,包括历史文物、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古井、古树等景观要素,不随意破坏传统特色风貌,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建筑本体和其依托的文化生态,在保护的基础上延续文物建筑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比如,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的甘坑客家小镇,其规划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留住深圳客家文化。有针对性地修缮了区内留存的大量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尽全力保存历史原貌。在此基础上,再着眼于改善民生需求,平衡好商业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关系,在尊重民意、保留院落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动“渐进式”更新,以最小的干预,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共享生活空间,增加功能性设施,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嵌入新业态、增加街区活力,形成“和谐共处的共生院落”。

  创新活化,注重提升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历史文化街区应全面地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内涵等源头,融合现代发展趋势,在街区发展中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突出自身特色。例如,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的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这个明清时期重要的海防哨所,如今被建设成为领略军事、艺术文化的精彩去处,年均吸引游客50万人次,游客通过游玩,在了解深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知道深圳别称鹏城的来历,无形中提升了文化认同。

  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一方面,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时,应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街区原住民的意见,确保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应擅自开展拆除、迁移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激活街区的人文要素。让街区居民参与到街区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提高其文化认同感,在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多功能、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改造升级,注重运用科技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大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体系仍存在责任界定不清晰、相关部门的专业评估跟不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到位等情况。因此,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工作,一是要强化新技术运用,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微中心”以及科技融合文化基因等新兴技术挖掘、展示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价值,促进特色文化街区的展示利用。如大田木作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通过“IP传导,文创衍生”的方式,打造博物馆IP及相关衍生产品,创作了以鲁班为原型的独特IP形象“么力特”,并衍生了系列绘本、三维动作装饰品、“么力特”传统木艺系列产品等。如此,规划者才能科学地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好、发展好,对其赋予现代化的社会功能,塑造主题鲜明的品牌IP,吸引四方游客慕名前来。二是要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商旅协调发展,持续引入高端设计、文化、艺术从业人群,促进相关业态发展,将历史文化街区逐步打造成集居住、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特色区域,持续不断释放市场消费潜力,激活文旅消费,让城市记忆留存下来,让城市文脉传承下去,逐渐衍生发展为新时代城市人文核心引擎,为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提供动力源泉,充分展现深圳独特的人文魅力。

  建设运行,注重政企协同效应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和城市人文精神延续传承的物质空间载体,也是日益复杂的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多方利益博弈的场所,因此在街区建设中需要考虑如何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政府牵头严格把关,明确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奖励激励政策,推动多方参与,加强监督检查,将考核问责体系落实到位,全面健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工作机制。

  作为深圳市唯一获得“2022民生示范工程”的案例,“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就是政企协同开发的典范,其开发建设由南山区政府与万科合作完成,建设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由政府主导项目方向,确保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均符合项目建设和运营要求,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协调利益相关方,实现了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又保持了原有文化形态,达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在规划设计层面,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要出台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文件意见,强化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意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指导和规范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包括街区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形态,并预留一定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等。通过区级以上政府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可以极大地推动周边公共设施如交通设施、休憩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保证特色文化街区在场域营造方面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在运营机制层面,政府统筹调动企业、社会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构建政策支持与外部资源导入的联动机制。通过产业功能评估,确定区域空间发展所需资源,并在战略层面确定项目开发和运营模式,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总体把控项目运营。社会运营商结合城市片区发展需求,发挥企业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片区发展建设,引入特色业态、品牌推广、销售运营等资源,根据项目制定招商规划、市场营销方案等,持续创造项目亮点,吸引客流,保持经营数据稳定攀升,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力,为涵养城市人文精神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丽系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党校副教授;陆金系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党校讲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