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只此青绿 赋彩时代——记“景·色——2023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时间:2023/11/10 21:10: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之远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手卷) 许俊

  “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浅绛、水墨杂出”——明代文徴明曾以此概括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古法的追慕。“青绿”作为山水画古典形态最具特色的视觉形象,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闪光点。10月28日,由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联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美协承办的“景·色——2023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作为本次展览学术组成部分的艺术沙龙同期举行, 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将“只此青绿”再次切入当代文化语境中探讨新时代的气象与风貌。

追溯青绿山水

  如今,谈起青绿山水,可谓人尽皆知。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系统梳理、展示了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世界各地的观众纷纷前去观展,只为惊鸿一瞥;2022年央视春晚,由《千里江山图》引发灵感而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片段上演,再度惊艳四座,“青绿热”就此持续升高。反观,青绿山水画该如何追溯?

  “山水之始,青绿为源”。隋朝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整幅画以青绿设色,浓淡相宜,被认为“此殆开青绿山水之源”,此后,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人在继承展子虔画法的基础上创新技法,善用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石颜料设色,“大青绿山水”风靡一时。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陈铮介绍,早在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就可见早期的青绿画——在宗教、习俗、社会形态等多重影响下,龟兹这个西域文化进入中原的入口,多元文化汇聚于此,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我们今天走进博物馆看《洛神赋图》以青绿设色,和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绘画技法是不一样的,而到《千里江山图》的出现,中间跨越了数百年,因此,‘青绿’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山水画“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原则延续至今,追溯的是中国古代的色彩绘画文脉,是古人从儒释道思想下衍生出的美学观念和精神气质。

  本次展览由册页展和手卷展两个展览组成,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99位画家的101件(组)作品,其中册页作品42幅,手卷作品59幅,在展陈方面极尽巧思。传统的册页、手卷欣赏大多囿于案头,缓缓打开,一点点欣赏,而在本次展览中,最大的体验特色就是欣赏空间的转变——作品或平铺悬挂于展陈空间中,或全卷置于条案上,完整地呈现给观众,让画上山川一览无遗。为了能够全方位地展现青绿山水的画意和情境,美术馆展厅还特意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赏石技艺传承人李金生布置了两座赏石,与纸上的山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与苏州之缘

  亭台楼阁、假山怪石、池塘水榭……一步一景,一景一画,苏州是浑然天成的画卷。“景·色——2023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将苏州作为主办地,其中的渊源也有迹可循。

  苏州是古吴都城,历来是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这里生发,并以诗文书画互映、画风清新淡雅、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一枝独秀。“吴门画派”的崛起推动中国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青绿山水和文人笔墨、趣味的融合上巧思,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内容和审美意涵。

  “我经常想,为什么园林源自苏州,为什么‘吴门四家’自苏州而起,为什么青绿山水画展在苏州举办,可能就是因为文化基因吧。”北京画院画家牛朝感慨地说:“这种基因不光成了苏州的文化接续,也是中国的文化接续。反观展览落地苏州,从历史角度来说是偶然当中的必然,若干年以后更能凸显出它的价值和意义。”苏州科技大学博士张一驰谈道:“由于展览与苏州的情缘,让我们看到很多画家选择了象征性的图像,尤其是以园林和水乡为代表的元素,这是地域性文化在综合性展览当中的表现。”

  展厅里,出自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之手的《东苑春色图》异趣横生。为此次展览,他从人物画转向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还特意学习了文徵明的笔意。“这是一幅体现我心目中苏州园林氛围的画卷。”他介绍:“创作时我特意将一些人工的景去除,更多地加入语意的氛围,呈现出苏州园林一种更为理想化的状态。而这或许也是古人创造它时所追求的意境。”画面中,竹影清风疏朗有致,溪流汩汩跨过林间,煞是怡人。

从师古中创新

  在历代画家们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山水画按照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发展成为后世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山水画分支。文徵明曾认为,不同时代的绘画作品各有所长,青绿设色的佳作属于“神品”,而浅绛、水墨佳作可归为“逸品”。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绘画崇尚笔墨,在苏州国画院画家冯豪看来,这是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的要求,但艺术家们追求对艺术形式的不断突破,试图打破故步自封的传统观念,继而提出“笔彩”的概念,为思想赋予笔墨,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创作。他看到年轻人笔下的创新和理论的探索,“都在不断寻找新的高度、新的可能,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本次展览中不难看出,中青年艺术家已成为主力军,他们以画笔描绘祖国山川画卷,讴歌时代精神风貌,展现江南文化特质的自然人文景观,用新时代山水画的观念、语言来表现属于今天的山水,描绘出今天的青绿山水样式,传达和构造出中国当代山水画的时代气息和审美意境。张家港市美术馆馆长温虹从中窥见生机,她认为,结合青绿山水画自身学术的发展脉络,或许在以后可以尝试突出当代年轻群体对青绿山水的探索和实践,为其开辟一个成长的空间,这对于青绿山水与国际话语对接十分重要。

  “景·色——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已走到第三届。苏州市美协主席陈危冰介绍:“纵观三届展览,我们可以看出中青年作者活跃在创作舞台上,也可以看出诸多题材广泛、深入生活的表达;在技法表现上,既有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也有基于新材料、新技法的拓展和尝试。在大家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下,当代青绿山水画已经逐步摆脱束缚,呈现出多样化的丰富形态。”

  从展览到研讨再到当下,传承之路任重道远,诸位学者、艺术家对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内涵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解读。对此,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代会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俊谈及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与发展问题。从苏州的文化底蕴、艺术经典中继承优秀基因,于自身创作中探寻青绿山水画在技法、理念上的创新表达。二是继承中的形色关系。在创作上,不要执着于色彩本身,应该将色彩与形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三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绿水青山”是自然的状态,是生活的本源,在艺术创作中更应该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关联、自身与时代的关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