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四十不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四十周年

时间:2023/11/10 20:07:16  来源:艺术中国

  2023年11月4日上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四十不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四十周年庆典”活动。四十年光阴荏苒,艺术史论系自1983年建立以来,在保持工艺美术、设计史论研究传统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美术史和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与艺术管理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学科格局。学无止境,思无止步。值此四十华诞,艺术史论系回顾过往、畅议未来,邀请各届系友、兄弟院校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艺术学一级学科的未来。

庆典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党委书记覃川,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院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以及美院各系教师代表,史论系校友、学生代表等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同时,庆典得到了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支持和祝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副院长李洋、教授包华石,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伟科,南京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白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等嘉宾受邀出席庆典。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致欢迎辞

  庆典伊始,王岩代表清华大学致欢迎辞,恭贺艺术史论系四十年华诞,并对到场的各兄弟院校代表、离退休教师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系友表示热烈欢迎。王岩回顾了艺术史论系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成就,表示“经过四十年的开拓探索,艺术史论系的一代代学人辛勤耕耘,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凝聚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形成了延绵不绝的学术传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致辞

  来自兄弟院校的彭锋院长和夏燕靖教授分别致辞。他们对艺术史论系的严谨教学、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及社会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会和艺术史论系的同仁们携手共进,开创艺术学一级学科的新局面。

艺术史论系首届硕士毕业生、离退休教师代表尚刚教授讲话

  尚刚教授作为艺术史论系1984年首届硕士毕业生、离退休教师代表发言。他感慨艺术史论系走过了漫长、艰辛的发展历程,离不开老先生们的积淀、教师们的悉心教导以及众多学子的奋发进取。总之,这是一个团结、向心、温暖的集体。面对未来,尚刚教授寄望青年学子要在纷繁诱惑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以“一生干好一件事”的执著精神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艺术史论系1983年首届本科生班代表杭间教授讲话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协副主席杭间教授,是1983年进入史论系学习的首届本科生,后来留系任教,并曾担任系主任。他深情追忆了中国首个工艺美术史系的创建及老一辈学人的风采,讲述了自己在史论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阐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有的学术传统和艺术精神,同时对艺术史论系未来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引进提出了殷切期望。

青年系友代表:《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盛葳发言

青年系友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董丽慧发言

青年系友代表: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展梦夏发言

  青年系友代表盛葳、董丽慧和展梦夏分别发言。三位系友回忆了学生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让他们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更加坚定了对艺术和真理的追求。

“教书育人纪念奖”颁发仪式

奚静之先生讲话

颁奖典礼合影

  随后,王岩、马赛、覃川和杜大恺为曾为艺术史论系教学做出卓越贡献的离退休教师代表奚静之、杨琪、李永存、尚刚、张夫也、陈池瑜、杨阳等颁发“教书育人纪念奖”。未能到现场领奖的教师有周燕丽、陈瑞林、祝重寿、李砚祖、岛子、邹文等。艺术史论系首任系主任奚静之先生发表讲话,深情回顾了张仃先生对创建史论系的贡献。同时,她也表达了对艺术史论系深深的牵挂和爱,希望艺术史论系的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培养更多为祖国建设、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讲话

  马赛代表学院对艺术史论系老先生们致以崇高敬意,对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早在建院时便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形成了开放包容、有容乃大的格局。他希望艺术史论系未来以更开阔的胸襟广纳人才、积极迎接新挑战,加强和不同专业、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关注社会、关注当代,在惑与不惑之间坚定学科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为学院美术和设计学科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和社会创新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讲话

  覃川从回望过去、观照当下和放眼未来三个方面做了总结。回望过去,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观照当下,要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四十不惑”既可以理解为已达到“不惑”境界,更应该理解为对“不惑”的追求。放眼未来,要回答去哪里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应重新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研究艺术如何走进新时代、走进新生活。最后,覃川引用季羡林先生对清华精神的阐释,表达了对艺术史论系师生的美好祝福:“永葆青春,永远充满了生命活力,永远走向上的道路”。

艺术史论系四十周年庆典集体合影

  下午,“迈向下一个十年”——艺术学一级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出席并致辞。此次论坛共邀请了12位专家围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新视野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展望艺术学一级学科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张敢主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张敢回顾了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2011年“艺术学理论”作为独立学科带来的争议。他指出,学科目录更迭之下,子学科的实践和研究也在持续独立发展中,目前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探讨,希望与会专家为未来艺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在致辞中表示,艺术史论系40周年庆典的一系列活动,是以学术为根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思考。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关乎解决理论和实践关系疏离的问题,两者的融合应该始终是大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有赖于学科带头人的真知灼见和学界对此的积极回应、充分讨论,希望艺术史论系在下一个10年走向新的学术高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发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以“艺术学学科建设展望:以北京大学为例”为题进行了发言,阐释了“狭义艺术学”与“广义艺术学”之间的历史渊源、区别和联系,以及前者作为一级学科面临的困难,分享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阶段的目标,介绍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各系的师资力量,展望了艺术学的未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伟科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伟科指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40周年之际,要思考传统、当下和未来,以及突出的特色和形成的优势。他指出,艺术学科目录的变化,从侧面体现了时代要求各艺术门类之间走向融合的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红学为例,说明了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红楼梦》对创造“高峰”的示范作用。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何成洲发言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何成洲发言的主题是“艺术史论的三种关系”,包括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关系、非人类与后人文的关系和历史语境与现实干预的关系。面对艺术学科的未来,要考虑具备了什么新的条件,如何改变艺术的观念和研究习惯,吸收新的实践、理论成果,为艺术学科提供新方法论的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发言的主题是“艺术学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新’在育人的分类培养”。“新版目录”充分体现了对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的重视,回应了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超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成。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的调整,需要考虑短期调整与长远建设的关系,遵循学科自主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体系上进行有益的尝试。

美国艺术史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包华石(Martin Powers)发言

  美国艺术史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包华石(Martin Powers)的主题是“艺术史未来的可能性如何?”他回顾了欧美系统中艺术史学科的发展和趋势,并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的新艺术史理论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产物。他以自己的著作、研究为例对于其主要研究方法——图像中的空间与隐喻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在总结中,他指出,人类的共通性为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也形成了在各种文化背后的整体框架。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廷信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廷信认为,学科制度是国家管理学科的一个基本的指南,但学术研究和国家的学科制度之间既有重叠之处,又有矛盾之处,最终要落实到学术研究的实际问题上来,最重要的不是学科导向,而是问题导向。他反思总结出一条适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科发展的道路,即以史论为基础,以传媒为特色,在史论研究的坚实基础上,注重培育艺术传播学和传媒艺术学两大方向。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教授围绕电影艺术和艺术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和电影之间存在着一种“边界”,应把目前艺术史研究的焦点从“中心”转移到“边界”的问题上,而不仅仅关注“去中心化”。李洋教授期望,电影史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未来的书写和研究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范白丁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白丁教授以“艺术研究的理论范畴与经验回归”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艺术学门类专业目录调整后,理论研究更多地聚焦、观照具体的艺术实践,多学科交织互惠的局面在艺术科学的初创期就已经存在。此外,他呈现了艺术研究从经验到超验、再回归经验层面的过程,并指出学科的调整对于理论研究观照实践的向导作用,分享了中国美术学院理论研究观照艺术实践和切身经验的思路与举措。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黄小峰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以“从教科书编纂到学术史反思——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科的发展”为题进行分享,他着重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人文学院)几十年来在教科书方面的贡献,致力于用新史料来书写新史观。他认为,要通过教科书来构建艺术史的叙事框架,从学术史的角度反思教科书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拓展艺术史学科的宽度和深度。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卢文超发言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的发言以“艺术研究与跨学科视角”为题,聚焦艺术研究的跨学科视角,以对艺术的社会科学研究为中心。卢文超教授认为,在艺术的跨学科研究中,问题意识要比学科意识更重要,必须突破学科本位的限制,扩大眼界,重视其他学科视角,应当重视艺术现实本身,对艺术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陈池瑜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陈池瑜的发言主题为“建构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他认为,研究中国艺术理论、史观,应当和探索中国艺术史结合起来,总结中国艺术的经验、规律,建构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理论。他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构建起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话语体系,向世界贡献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当代艺术理论。

德国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傅无为(Uwe Fleckner)发言

  德国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傅无为(Uwe Fleckner)回顾了德国将艺术史定义为学科的过程,以及瓦尔堡学派在其中起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学术立场,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原则以及开拓国际视野的尝试,并总结到,只有西方和中国艺术史学家共同努力,才能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在国际层面将中国艺术扩展到新的对话语境和方法中。

  在论坛的最后,张敢教授总结到,在本次论坛中,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对于艺术学的理解和看法,探讨了学科的发展道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艺术史学科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发展道路问题,期望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兄弟院校一起交流探讨,争取为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做更多贡献。

  四十不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四十周年庆典暨“迈向下一个十年——艺术学一级学科建设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圆满结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艺术史论系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继承传统、发扬特色、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学体系。步入不惑之年的艺术史论系必将在学术研究、思想引领、文化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