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2 10:29:21 来源:北京日报
10月21日下午,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已历11届的摄影周,今年以“影像:乡村·共生”为学术主题,围绕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一带一路”等九大主题,在中华世纪坛户外和坛内共推出11个展览,展出照片2000余幅(组),并组织论坛13场。
聚焦“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交流
本届摄影周聚焦“一带一路”,推出“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和“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
其中,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自2017年创办,是首个以8 至 25 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少年为参与主体的公益性摄影活动。该展今年收到来自中国、爱尔兰、澳大利亚、韩国、荷兰、美国、马来西亚、日本、土耳其、希腊、新加坡、意大利、斯里兰卡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稿作品9万余件。在中华世纪坛二层,人们可以看到最终入展的270幅(组)图片和78部短视频。孩子们的镜头,记录了穿着斯里兰卡传统服饰的一对兄妹灿烂的笑容、印度尼西亚丛林小路里骑车上学的孩童、斯洛文尼亚的湖边秋景,也有中国娃娃冰上奔跑的矫健身姿。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让不同国度的青少年彼此观察并理解世界的不同理念,进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展览也推动各国青少年做丝路文化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
“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则邀请了来自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埃及等1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摄影组织主席的共200件作品展出,展现了中东、北非等1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美丽风景、人文风情、非遗文化。
刚刚受邀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主席里加尔多·布西表示:“北京国际摄影周为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搭建了桥梁。FIAP将与北京国际摄影周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摄影展的国际策划、组展与交流传播工作。”
用影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在中华世纪坛户外展区,“时代精神与国家形象主题”板块汇聚了三大重要展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展、筑梦——我们的新时代摄影作品展、那山·那水·那人——乡村振兴新图景专题展。这些及时记录重大时事、社会变迁的作品,带着接地气的热乎劲儿。如贵州“村超”迎来决赛、世纪工程珠港澳大桥、北京丰台站建设场景、“风电巨人”伫立蓝海、大凉山的扶贫列车、乡野高原救助站……观之令人或热血沸腾、或温暖安慰。
同在户外展区展出的“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展”,已连续十年坚持举办。该展倡导打破摄影艺术围墙,用手机影像记录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绪、发现世界美好。千千万万手机用户抓拍下来的影像也的确生动无比。作品《光明使者》拍下了电工在半空更换路灯灯罩的瞬间;《泰山观日人为峰》让人看到守候日出的山顶上,手机杆林立的诙谐一幕;《扫码支付》里是浙江某菜市场,卖菜老汉将手机支付码缝上帽子顶在头顶的“巧思”……影像的意义是记录时代,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载体,用手机拍下的每一个鲜活瞬间,也都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
关注青年艺术成长与跨界实践
摄影周近几年举办了“世界第一街”“世界城市文化地标”“世界遗产影像”等国际性品牌专题摄影展,用人类共通的视觉艺术语言,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今年,观众可以在世纪坛欣赏到《生生不息——全球农遗·中国稻作文化影像展》等。
如今,这些国际品牌专题展已孵化成功,并引发了系列连锁反应。专题展在巴西、罗马尼亚、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巡展并取得良好反响。法国阿尔勒、西班牙马德里等国际知名摄影节与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国际摄影家联盟等国际摄影组织在北京国际摄影周进行专题推介活动。
本届摄影周还推出了“面向未来的观看——北京国际摄影周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通过挖掘梳理十位优秀中青年影像艺术家的作品,关注青年的艺术成长与跨界艺术实践,呼应AI时代影像艺术的创作思考与探索。与之相配合的一系列研修班,还将发现、培养、扶植、推介一批具有跨界思维和创新活力的青年影像艺术家,为影像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批“生力军”。
摄影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今年各项展览和活动将持续至10月29日。过去十年,摄影周已组织中外展览440个,主办论坛240余场,累计吸引来自近百个国家1.5万名摄影师、270余家机构参与,有效覆盖人群超3亿人次。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