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11 20:00: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刘源隆 李荣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文化领域的互动也不断增多。近年来,大湾区各地博物馆通过展品共享、活动共办和一体宣传等方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博物馆融合发展,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不断为湾区内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2012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依托粤港澳三地达成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牵手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先后推出“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成为大湾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7月3日,南越王博物院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展览筹划历时一年多,汇集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2/3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为背景,串联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海I号”、佛山南海诸窑、香港九龙圣山遗址和竹篙湾遗址、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等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丝沿岸港口遗址与最新考古发现,构建和复原了完整、清晰、生动的古代广州陶瓷生产、海外贸易、市舶管理等历史图景。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说:“我们参展的是遗址出土的外销瓷瓷片,这更加凸显了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7月,针对暑期旅游目标人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特别推出“粤港澳心动线路”,其中广州南越王博物院、辛亥革命纪念馆、香港海事博物馆、郑家大屋等粤港澳三地多家文博场馆,受到游客的青睐。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已一年有余,近130万名观众在这里留下了足迹。914件珍品,166件一级文物,让这里成为香港的文化新地标,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打卡地。
“我们正在与四川省文物局合作,准备在年内推出三星堆特别展览,展出青铜人像和黄金面具等珍贵文物,向观众呈现3000多年前的古代文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会和内地诸多博物馆合作,促进各博物馆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学术交流等,从而推动各博物馆的共同发展,促进湾区城市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大湾区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工作。”今年6月,在深圳举行的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直言,应继续加强港澳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去年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首届“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故宫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创意艺术活动、文物修复工作坊等一系列互动学习项目提升志愿者专业素质。学成后,志愿者有机会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此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启动了“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甄选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各约40名学生参与,为促进北京和香港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吴志华说:“项目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启发他们发挥创意,全方位体验中华文化内涵,鼓励他们以各自的角度向大众分享学习到的历史文化。”
“香港中西汇流,兼容并蓄,应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名片。”吴志华坦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利用香港特有的平台优势,构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对内,可增强香港人的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的文化观、价值观;对外,可增强中华文明在国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除了文物,非遗也具有极强的文化向心力。澳门博物馆每个月都会举办品牌活动“非遗零距离”,专门邀请非遗传承人或长期从事这个项目的专家和工匠作为工作坊导师,为公众讲解非遗知识,并吸引他们参与其中。
“我们到大湾区各个城市参加非遗展演交流的机会非常多。今年以来,共有8个非遗项目参与了大湾区的展演活动。”卢可茵告诉记者,龙须糖制作技艺、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牛油糕制作技艺参与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系列活动——2023粤港澳非遗生活节;广彩制作工艺、葡萄牙瓷砖画制作工艺、瓷微刻工艺、凉果制作技艺、土地信俗等项目参与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湾区非遗新生活·珠水文脉薪火传”粤港澳非遗主题展;太极拳传习群体到中山参与了“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传统武术项目交流展演”活动。卢可茵说:“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让大家知道非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还要让年轻人了解并且传承下去。”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