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文物诉说千年丝路上的民族交融故事

时间:2023/7/29 19:59: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刘源隆

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共同主办的“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开幕。

  展览分为“亘古悠长”“万里同文”“互鉴融通”“交相辉映”4个部分,展出新疆精品历史文物20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2件(组),包括彩陶、青铜器、玉器、金器、木器、锦绣服饰、简牍文书、绘画雕塑、印章钱币、碑铭刻石等新疆文物主要品类。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副研究馆员陈克双表示:“此次展览精彩程度前所未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到1/4,几乎件件是精品,描绘了一幅新疆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亘古悠长,万里同文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作为丝绸之路重要廊道,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先秦时期,新疆地区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多学科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发现的彩陶器、玉器、金属器、玻璃珠饰、金饰品、丝绸等珍贵文物,昭示了新疆与中原的物质文化和人文技术的交往交流,同时实证了商周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

  展览中,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战国时期的“虎纹圆形金牌饰”虽然出土自中原地区,却是典型的欧亚草原风格的纹样,此类翻转动物纹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原地区贵族喜欢的纹样;新疆和田等地发现的商周时期玉斧、玉权杖头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戈、玉刀并列展示,展现了玉文化的一脉相连。

  自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地区正式被纳入中国版图,从此拉开了历代中央政府设官置府、疆理西域的历史大幕。此次展览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的唐代“瓜州都督府给西州百姓游击将军石染典过所”颇引人瞩目。

  “过所”是吏民用于关卡通行的凭证,自汉代开始沿用至宋代。该过所记述了石染典主仆3人从安西到瓜州经商之事。过所沿途已经悬泉(今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常乐(今甘肃瓜州马圈古城)、苦水(今新疆哈密苦水驿遗址)等处守捉官验查过。过所上首处盖有“瓜州都督府之印”,中间3处盖有“沙州之印”,尾部盖有“伊州之印”。

  本件文物为两份过所,一份由石染典携带着由安西都督府发放的去瓜州进行贸易,以及“市易”结束后返回安西,请求瓜州都督府发放的过所。另一份过所是石染典在沙州领到的,说明他在沙州贸易后又要到伊州进行“市易”。从这份文书看,出入境商人申请过所,必须申报同行人、携带行李货物商品情况,经过鉴证、勘查过所,方可通行,并可入市交易。两份过所不仅生动展示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过程和手续,也证明了当时唐代中央政府的政令得到了有效推行。

  “新疆出土的简牍文书、印章钱币、碑铭刻石等重要文物,是国家治理和统辖新疆的力证,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何嘉说。

  互鉴融通,交相辉映

  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百年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揭示,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兼收并蓄、精彩纷呈。

  1976年在和田约特干遗址出土的人首微笑牛头陶饮器别具一格,陶饮器上面是胡人形象的人首,下面是牛头,牛头紧接人首颈部。这种饮器造型源自小亚细亚和地中海地区流行的饮酒器具——来通,即一种末端采用动物(或人形)造型的角杯。这件文物的出土生动反映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

  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展览展示了1965年吐鲁番英沙古城外佛塔内出土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残卷和1967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多部学生抄本的《论语》残卷。

  “历史上,西域虽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带,但依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陈克双坦言,“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元文化艺术也为后世留下了风格各异的文化宝库。”

  “展品太好了,非常多的精品。”知名历史博主吴运杰观展后表示,其中一些藏品是他看遍新疆地区博物馆都没有看到过的原件。“我鲜明地感受到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不同之处,却也很容易从中找到它们之间融会贯通的线索。”“90后”观众王天白坦言。

  展览的最后,两幅伏羲女娲画像放在一起展示。一幅为绢画,伏羲女娲高鼻深目,呈现胡风;另一幅为麻布画,伏羲女娲的相貌和服饰为汉式风格。陈克双表示,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是两汉丧葬艺术中常见的题材,新疆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应是随着文化交流而传入西域的伏羲女娲题材的延续。艺术品经纪人梁晓新表示,展览充分展示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让观众感受到了数千年汇聚而成的多元文化发展奇迹。

  据了解,自192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吐鲁番地区发现第一幅伏羲女娲画像起,考古工作者已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哈拉和卓墓葬群、交河故城陆续发掘出土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年代均集中在晋唐时期,充分体现了中原与当地的文化交流。

  在长达数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随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