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7/23 20:26: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的水墨画有着千年以上的传统,在历史衍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和风格。每个时代的画家都在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方式,以丰富中国画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在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需要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同时,传统中国画的创造模式也需要被继承和发扬,这是创造当代语境的可能性和生命力存在的重要保障。诸多艺术家在体悟中不断推陈出新,著名画家、文化学者尹沧海就是其中一位。
日前,《尹沧海》书画集(五卷本)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福田美术馆举行,这套书画集共分5卷,分别为“花鸟卷”“山水人物卷”“写生卷”“书法卷”“速写插图陶瓷卷”。遴选入册的1000余件精品力作,创作时间横跨30余年,全面呈现了尹沧海教授在书画艺术创作与研究方面的探索轨迹与整体面貌。对于个人而言,这部作品集既是他对自己前一阶段艺术心路历程的一次系统总结,同时也预示着他将全身心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全新艺术探索之中。
他有着扎实的笔墨功力和丰富且全面的文化学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绘画,绘画以书法为基础,笔墨格调纯正。其书法兼有骨力和清逸之气,大幅山水有恢宏气势,灵动花鸟见真性情。用“简”和“逸”两个字总结尹沧海作品的特点再适合不过,即便是一条线,他也能展示出线的骨力和力度变化,形成独特的形式美感,以节奏、韵律、力度带动线的变化,使之在长、短、波、折、曲、弧等形态中尽显独立的审美价值。正如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陈福春所说:“尹沧海博大、宏阔的大写意绘画风格,与他的学养、胸襟紧密相关。与当代有些大写意画家不同,尹沧海教授的大写意画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在形式特征层面,其画作既有传统的构成元素,又有现代的观照方法,在中西、古今之间做了极为妥帖的融合。”
“他的山水画在气势上讲究简朴、舒坦,在笔意上追求酣畅、雅逸,构图严谨,传统技法成功地转向现代,以笔墨抒情达意。这是建立在深厚传统笔墨功力根基之上特有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在运笔的张弛中更有画家心灵的诉求、情感的起伏,呈现出心境的自由和感情放松的状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这样评价他的山水画。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月照参差影》《月出惊山鸟》《心闲便是神仙》以及长卷《意在青藤白阳之间》等中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他融合、超越传统山水画的基本范式,进一步抽象山水的自然形象,并打破了传统山水“高远、深远、平远”的惯常图式构成,从而营构出一种空间更为广远、气象更为壮阔的现代山水境界;此外,他还通过变化万千的笔墨语言与点线面的交错运用,以色彩本身的艺术规律与相互之间的配比协调为依据及着力点,在色彩块面、色彩层次的不断穿插互动中,将诸多情感体验、思想观念融入山水空间之中,如《莽昆仑》所显奇绝壮阔的诗性之美,《心能齐万物》所显逍遥之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显清冷孤绝的禅寂之思等等,为观者呈现一幅幅意蕴深沉的山水远境,向观者展示传统山水画所从未有过的现代艺术张力。
尹沧海的花鸟画作品同样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纵览尹沧海的花鸟,可以发现,他不求形似,却神似,放笔挥洒,却聚神,那是参悟了中西,体涉了古今,笔墨入了今情,艺术随了时代。在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蔡志伟看来,尹沧海的花鸟合景巨制可称作一种“超写意”的绘画艺术作品。所谓“超写意”是指这些作品既超越了传统语境下“工”与“写”、“小写意”与“大写意”的基本划分,也超越了中西语境下“意象”与“造型”、“写意”与“写实”的固有界限,乃是一种以写意精神之当代转换为核心的绘画实践与理念新构。“结合具体作品来看,其主要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超大写意’,这些作品将传统写意画中笔与墨、墨与色之间的呼应、对比、张力关系发挥到了一个更高层面。二是‘意象—造型’,即中、西绘画语言的兼容性使用,这些作品将西方造型法则融入中国意象构成之中,兼顾了笔墨的韵致、物象的实体感与意境的诗意性等多重审美维度。毫不夸张地说,尹沧海教授的花鸟合景巨制,绝非仅是尺幅之大,更表现了画家的艺术视野之大、文化心胸之大。”蔡志伟说。
尹沧海虽以画立身,但在书法上亦用力颇深、成果斐然。几十年来,他临池不辍,从三代吉金、秦篆汉隶、北魏碑刻到晋唐名贤、宋元士人、明清翘楚皆有涉猎。行书于二王法帖、颜鲁公三稿着力尤深;草书则取黄山谷、祝允明、徐渭风神韵致,反复揣摩,受益良多。经过多年努力,他渐将诗文书画熔为一炉,更独出机杼地将大写意画的笔墨韵味融入书法,由此形成了一种自由率意且极具抒情性的个人风格面貌。
尹沧海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且对现当代艺术和文化现象有着清醒的认知及冷静的思考。如果说传统修养造就了他纯正的笔墨格调与开阔的胸襟的话,那么现代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则促进了其独立审美追求的形成与自我生命的实现。正如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贇路所说:“他的作品兼顾了传统笔墨与当代风貌的有机结合。即便是一些古老的题材,他也总能作出恰当的当代诠释。无论气势撼人的鸿篇巨制,抑或诗画交融的抒情小品,处处可见传统的影子,但又处处显示出超越传统的巨大能量。也许我们能在这些作品中见到傅抱石的洒脱与磅礴,也能读出八大山人的冷逸与孤傲。然而,追寻心灵自由的本性使得其绘画绝不只是对前辈画家的简单复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