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高鹏:站在“未来驿站” 携手拥抱未来

时间:2023/7/11 23:12:05  来源:艺术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导览建院两周年教学成果汇报展“未来驿站”

  未来是一个时间维度,它是明天、下周、或者几年几个世纪以后……

  未来是一种预判,有人说它是未知,也有人说可以站在已知去抵达未知;

  而关于教育的未来,蔡元培曾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此刻,而专为将来。”

  近日,正逢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建院两周年院长高鹏携22项教学成果举办“未来驿站”汇报展,向社会展示学院在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上的思考与实践,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关于对“未来”的解读与期待。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三个研究方向架构图

  未来的设计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设计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未来驿站”以“设计为未来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三个研究方向(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五大教学实验室(服务设计与社会创新实验室,艺术与科技实验室,未来智慧生活实验室,未来智慧场景实验室,设计与教育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

  你是否想过可以有朝一日免去洗衣的烦恼?或者想象出“茶”变成“茶砖”的形态以建筑材料的方式再次回归生活?设计与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些大胆的设想已经在未来设计学院找到了可能:

  在“无限·生物材料计划”中,实验室师生通过跨专业领域合作将生物材料引入日常设计,利用生物材料的可加工性、可清洗性提高衣物的亲肤感,并减少其清洗次数。展厅中通过对海藻的提取而制作的包包具有可降解性,在兼顾造型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功效。

无限·生物材料计划

  中国是一个茶消费大国,那么如何去处理那些无法被降解的废弃茶余呢?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是实验室师生的重要课题,他们将茶叶废渣提炼制成可再生纸和餐具,甚至还在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其去甲醛的特性,将茶废渣融入建筑材料,从而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循环利用,并同时有助于人类的健康生活。

关于废弃茶余循环利用的项目展示

  与企业联合,通过项目进行教学,作品不再是脱离于生活的存在,在校园中实现“作品”向实际“产品”的无缝转换,是本次教学成果展的一大特色。在与美克美家合作共建的实验室项目中,谭平与高鹏两位院长通过自己对设计与艺术的理解重造了两款别具一格的限量版温莎椅,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实验室团队完成了整体产品分析、市场调研、项目视频及宣传片的拍摄、未来家居趋势分析报告和项目整体品牌的主视觉系统及项目发布,不仅配合完成了限量款产品,更在这一过程中打通产品生产前后的所有相关工作,在全链条实践中拓展了设计思维的外延

与美克美家合作设计的温莎椅

谭平院长设计的限量版温莎椅

高鹏院长设计的限量版温莎椅

  艺术与科技

  艺术与科技方向面对的是前沿问题的概念性设计研究。基于科技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全面拓展,对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可视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前沿方向进行概念性探索与实践。以未来社会人类生活模式的技术性变革为基础,坚持可持续性创新探索。

  “跨媒介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开展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它将为音乐创作人和舞蹈创作者提供全新的合作创作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介绍,项目是一次全新的跨学科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的底层逻辑。本次项目的合作伙伴来自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艺术学域,类似这样的跨学科共创,有助于开拓创新型教育合作伙伴,促进北师大设计学科发展、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跨媒介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中,芭蕾舞者和汉唐舞者的标志姿态和精彩瞬间

  “INSIGHTS/视界”项目基于响应式超快纳米光子生物检测芯片的开发,围绕“艺术与科技”跨学科融合开展科学产品设计,如用于核酸提取的指尖芯片、仿生检测芯片设计等。艺术与科技不可分割,它们的结合将为交叉学科带来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INSIGHTS/视界”项目是学院对于跨学科共创的有效尝试,将有益于学院未来的跨学科研究与发展。

“INSIGHTS视界”项目中,用于核酸提取的指尖芯片

  此外,展览中还结合作品呈现了具有不同结构之美的分子美学,正如实验室同学高广利所言:“我认为艺术与科学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科技多学科交叉的融合创新。通过创新将人类感受力与数字世界联系在一起。”据悉,学院已在深圳福田区打造教学基地,成立未来实验室。

  设计与教育

  以京师大学堂为前身的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依托于北师大现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突出师范类院校特色,开创设计跨学科教育的新方向,因此其设计与教育板块无疑成为最吸睛的亮点。

  从“为设计的教育”“为教育的设计”两个角度切入,设计与教育方向致力于基础美育(以设计为语言)、公共教育(以设计为内容)跨学科教育(以设计为路径)三个维度开展的革新探索。其内容不仅包括基础教育和社会美育阶段的设计研究、课程开发,更涉及各类教育场景如教学空间、教具产品、服饰等硬件设施的设计,从而实时追踪了解设计教育的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结合跨学科领域知识,运用设计创新思维,解决教育场景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更加立体、全面的思考设计与教育的全领域发展维度。

智慧教室概念及空间设计

  作为全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探索通过设计专业推动中小学跨学科融通教育,成为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设计思维”课程“甲骨文明活化”课程是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师生针对小学第二课堂研发的设计美育系列课程,其中,“设计思维”课程已于珠海高新区金凤小学落地实施,课程包含全套教学方案设计,如教学大纲、课件、教具、课程材料等。参与课程项目的学生不仅担任课程的设计者,也全程参与课程的落地教学。引入跨学科设计教学策略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美育价值是该系列课程的重要亮点。

  金凤小学美术教师代京男表示,项目课程通过选择符合小学生学情的主题,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益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设计趣味和价值。北师大在中小学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未来设计学院对于设计教育的探索,正好能充分利用北师大优势,解决国内中小学阶段普遍缺乏设计美育课程的问题。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研发的“设计思维”课程在珠海高新区金凤小学开展

  展厅现场,还呈现了实验室设计的美育工作袍和不同季节的校服套装。其设计充分将服饰的功用性与不同年龄学生需求相结合:工作袍大量采用魔术贴材质,实现衣服的循环利用并有助于课程、游戏的灵活分组和辨识;口袋以可拆卸吸水布为材质,方便学生擦手、清洁,更加卫生;工作袍以磁力扣代替传统纽扣,从而便于穿脱,而在肘关节处的防水耐磨材质,更是时刻考虑到用户群体的使用细节。除此之外,夏季校服裤子通过可拆卸组合式设计实现了“一裤两穿”的效果,而考虑到学生成长发育期的长个儿问题,裤脚处还增加了环扣设计从而可以调节裤长适应身高的增长。大到整体视觉颜色的选择和匹配,小到一个细节的反光条或是领口袖口的处理,甚至是冬夏透风、保暖、防雨的考量,全面而系统的设计思维已然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这是基于对特定教育群体的深度研究。在此,设计不仅是服饰,更成为一种具有服务意识的工作思维和务实创新的使命感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通用学生装及美育服设计项目展示

  以“未来驿站”汇报展为契机,艺术中国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以专访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此次展览背后,关于未来设计学院的工作、建设理念和发展前景。

高鹏院长介绍建院大事记

  艺术中国:为什么说,选择扎根大湾区对践行设计教育的新模式更具优势?

  高鹏:大湾区本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设计又是一个高度实践的学科,从创造到制造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在此找到依托。加之这又是一个极具创意和活力的区域,具有极高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所以很多设计的教学理念在湾区更容易实现,新型的设计教育更易和产业结合,因此,我认为未来设计学院选址在此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选择。  

  艺术中国:从美术馆机构转身从事高校教育事业,您认为前者的公共教育工作和后者的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高鹏:美术馆的教育其实是一个“结果的教育”,它把好的艺术和相关的成果通过解读和展示呈现给观众。但美术教育是基础,更像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种子工程,它展示的不仅仅是成果,其本质是伴随式的教育。它的重要在于在教育过程本身,这其中包括对思维方式、创作过程与流程的培养,它是过程导向,并非结果导向。而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建设中,除了育人,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预判。这是我认为美术馆教育和高校教育最大的不同。

  艺术中国: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社会、数字经济等引领下的新技术、新语言、新的交流模式和生活方式给世界带来更多改变,而在这每一次时代变革的路口,传统与创新,过去与未来,都会产生激烈碰撞,您站在在这个路口判断,中国的艺术发展会受到哪些影响?

  高鹏:这的确是一个节点,站在这个路口我们看到很多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未来5-10年里,中国传统的专业艺术院校会面临很大挑战。时代变化了,对人才需求自然也发生转变。传统的教育更倾向于培养纵向型专业细化的人才,但未来5-10年,这些人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教学脱离产业,脱离时代需求是会本末倒置的。

  艺术中国:“时代不同了”是您在谈话中反复提到的,可以具体讲讲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教学设置吗?

  高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为纯工业设计服务的,它要求精细化,每个人都是工业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而今天人们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发现如果再去细分的话这个社会就只能在原有框架下发展而很难改变和创新。如果想有新的突破,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去把学科打通,这个时候的教学就要求你不一定在每个领域都成为一个超级专家,但你需要对涉猎的这些领域都有所了解。可以说,新时代下,创造力或创新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中寻找可能性。

  艺术中国:所以,未来设计学院希望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紧随时代甚至是预判未来的人才。

  高鹏:是的,他们需要具备面向新型互联网文化、面向未来生活,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升级和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他们需要具有系统化和策略化跨界思维,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要具有分析与预判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艺术中国:那么,对于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未来设计学院做了哪些突破?

  高鹏: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PBL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这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那种教师单向传授和讲解的方式,PBL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及结果的评估者。

  艺术中国: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不会和社会脱节。

  高鹏:是的,同时我们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美院的“工作室”制度,用"设计实验室"的模式取而代之。这样便可以更好的以项目为核心,而非以某个固定导师为准绳或权威。设计实验室的人员也是相对流动和开放的,每年,实验室向所有学生开放课题,它就像一个可以不断重组的模块,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不断重组,非常灵活、包容。不同专业的同学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协作努力,师生、专业的组合都可根据需求打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团队协作,形成问题意识并锻炼出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这比专营某一门特定的知识更具前瞻价值。

高鹏为嘉宾展示设计实验室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实验室模式中,我们还与联想、美克美家、箭牌等企业合作,令项目式教学更加真实、有的放矢,通过学术导师+企业导师的方式完善设计实验室,增强学生用户意识,实现共创的同时,让教育更具靶向性。比如我们与联想集团联合成立了“联想-未来设计教育实验室”,由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作为企业导师;我们也与广东本土企业箭牌家居集团合作,将新品牌战略咨询项目作为重点课题,学院师生为箭牌家居集团旗下针对全球市场的智能家居方向新品牌开展市场调研,明确品牌定位,制定品牌策略,为品牌定名并进行VI系统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与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学院通过PBL实践项目,遵循 企业出题+真题真做+双向指导”的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与企业一同解决真实问题,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社会需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联想-未来设计教育实验室

  艺术中国:我们说传统的设计可能是针对产品成果的设计,比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等,但在设计实验室以问题为导向、紧密与产业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是否无形中也拓展了传统“设计”的概念,走向“大设计”的领域呢?

  高鹏:可以这么理解,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而由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需求也正在不断调整中——那么设计的外延就一定也会被拓展。所以,设计未必就一定是生产一个产品,我们培养的人才也是希望他/她具有设计创新思维,勇于面向未来,成为影响未来的领袖型设计人才。所以,如果在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和运用设计思维有效解决问题二者之间选择,我更看重后者。这样就能把所谓的技术工种转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断献计思考的专家,从技术层面把人的思想解放出来,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分享,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对未来充满期待。您似乎一直对“未来”情有独钟,从今日美术馆的“今日未来馆”到现在的“未来设计学院”,在这不同的时间和身份阶段,您对“未来”的认识是否有变?

  高鹏:当时做未来馆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关注艺术、特别是新媒体艺术的变革期。而设计本来就是面向未来的,尤其是当它和教育相连接,我们更要思考学生从入校开始的四年或七年毕业之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所以无论是在今日美术馆,还是现在的未来设计学院,都应该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今天

  艺术中国: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或形容未来,您如何描绘它?

  高鹏:未来是不确定性的,就是因为这个不确定性才有了创造力。回到北师范未来设计学院,我们最希望的就是用创造力去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而设计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采访,我们拭目以待。

  高鹏:谢谢。(采访/编辑:付朗,图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提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中庭的一棵凤凰树,亦如同对未来教育的不息期待,见证着学院共同成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