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7/7 20:21: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不久,在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留学的徐婧淇同学回国做毕业实习,课题是《舞台戏服设计与制作》,并以旗袍及中式礼服作为毕业设计的方向。徐婧淇选择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为实习基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多月,但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劲头让我感动和欣慰:当她得知研究会正在做一个政府支持的“扬州剪纸旗袍”研究项目时,接连三天几乎跑遍了扬州所有的历史文化景点,画了很多可设计在旗袍上的素描,还有扬州元素的T恤、时尚文创背包。
徐婧淇问我,为什么她的导师认为旗袍源于日本,而且很多西方媒体都这样宣传?我对她讲,事实胜于雄辩,要把你回国看到的、知道的,讲给世界听,中国旗袍走向世界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我还介绍她到深圳唐颂旗袍馆馆长、深圳市级非遗杨氏中华旗袍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唐光艳那里去深度感受旗袍文化的魅力。相信这次回国实习对徐婧淇的触动很大,也可能会影响她今后的从业方向。
中式审美的标签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把旗袍产业做大做强,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是扬州市民政局批准、扬州市文联领导下的社会组织,一直以来坚持旗袍研究创新,坚持新形势下传统行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实践,坚持“非遗走进生活”的使命担当。
在近期召开的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师立十分重视旗袍传承工作,并在会上提出,研究会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主动参与到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要释放“两创”活力,聚焦经济效益,引领带动好旗袍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创新旗袍设计、创新产业融合,让中式美学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近年来,国潮文化的崛起掀起了新一轮民族文化自信的趋势。旗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式审美和东方生活方式的标签。无论是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还是电视剧《倾城之恋》中陈数扮演的白流苏,银幕上那些身着旗袍的女子是那么万千风情、令人难忘。旗袍的美是一种含蓄的美、有灵性的美,是一直追求着自然本色和东方情愫的心灵触动之美;旗袍的美学在于恰到好处,充分展现了东方女子优美的曲线和婉约内敛。
回眸旗袍曾经的鼎盛,还是在百年前的民国时期,旗袍从皇城里的“京派”奢华走到了上海滩的十里洋场。此时的旗袍不再是宽大的直板,而是开始借鉴西方服饰收腰的特点,突出女性优美的曲线轮廓,“海派旗袍”可以温婉内敛,可以雍容华贵,也可以性感妩媚,受到民国女性的追捧,只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所采用的面料、做工、款式不同。当时,青布旗袍最受女学生的喜爱,也是那个时代学生的标志性着装。这是属于旗袍最为兴盛的时代,此时的人们也开始注重鞋子、手套、帽子、发型、妆容等细节的搭配,增加了旗袍的整体美感。后来旗袍由上海传到香港和台湾,经过当地旗袍大师们的改良,形成了更自由时尚的“港派旗袍”。
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的时装发布会和国际时装杂志上出现了中国元素的设计,旗袍作为世界服饰文化之林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惊艳了世界,成为高级时尚元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国潮风的流行,旗袍风尚已走入每一个城市,成为一股挡不住的“春风”。旗袍成为了中国妇女日常生活和儿女婚嫁等礼仪社交、重大场合中必不可少的服饰,全国各地旗袍协会、旗袍艺术团、旗袍美学培训、旗袍丽人大赛、旗袍文旅等产业应运而生。旗袍的再一次流行催生出巨大的市场,可以预计,随着以旗袍为代表的东方美学越来越多地融入生活,旗袍及其文创衍生品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传承、发展与创新
旗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背后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服饰语言和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万物向美而生”,大家之所以热爱旗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中国旗袍文化,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变得更优雅美丽,更多是一种文化自觉、民族自信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了旗袍,让旗袍有了更时尚化、年轻化的表达手段。
非遗源于民间,更要回归民间、活在民间,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优化,才能让其重获新生。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代替了古老的手工工艺,很多旗袍上专用的针法或手工工艺正在濒临失传、濒临消亡,旗袍制作从业者越来越少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如何进行价值活化和文化元素提炼与再加工、潮流化,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喜欢?旗袍的价值链如何延展、边际效应如何叠加?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在不拒绝新潮流、新科技的前提下,专注于旗袍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旗袍制作工艺的研究与创新、旗袍设计和制作技艺人才培养等,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为社会创造再就业的平台和机会;同时,可以将旗袍的传统技艺和中式审美广泛应用于现代流行服饰的设计和新中式生活文创产品的设计之中,传播有关旗袍的文化知识、商品本身和美好记忆。
如何把旗袍文创灵感变成产品、再形成一个产业并刷新产值?如,将内容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经营能力三者融合,形成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地方非遗专利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要想体现民族情怀,让产业落地发展,文创正是有效的执行手段。文创发展也是破界的过程。因此,特别要发动全国各地的青创人员、各高校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以致用、适应社会、放眼未来的自信。
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的旗袍技艺大师们,一直以来刻苦钻研旗袍制作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扬州的非遗剪纸、花鸟国画等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入作品中。同时,面对市场和时尚潮流,给古老的中式服装注入新的审美和实用性,以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女性需求。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园林艺术、运河文化等,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创作灵感。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通过互联网直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扬州旗袍声名远扬、广受欢迎。同时,研究会也正在布局旗袍文创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东方美学产业链的整合。希望扬州旗袍文创产业通过政府的支持、企业间的合作、社团和个人的努力,能够尽快完成文化IP的开发打造,形成有影响力的、有城市特色的品牌。
文化最能打动人心,它承载着中国人共同的记忆。近年来,随着旗袍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旗袍春晚作为一种特有的文艺形式深受广大旗袍爱好者欢迎。从《茉莉芬芳》江苏旗袍春晚,到江苏非遗春晚,再到《筑梦芳华》第五届江苏旗袍春晚,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在扬州市文联、扬州市公共外交协会等单位的指导下,在江苏省内各城市旗袍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参与举办了许多旗袍盛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也是—种文化传承、一种文化接力:一批又一批非遗人、旗袍人淬炼出一件件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展示在春晚的舞台,留下美丽优雅的旗袍记忆。
希望全国旗袍人、非遗人共同努力,打造兼具本地文化特色的旗袍精品,广泛和各地旗袍优秀组织相互间学习、交流、合作,让旗袍更加“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作者系扬州市旗袍服饰艺术研究会会长)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