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专访“中国大地艺术节第一人”孙倩: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再出发!

时间:2023/4/14 20:23:08  来源:艺术中国

孙倩(摄影:丰岛望)

  2022年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正式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开幕,汇集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日本、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组艺术家到南海展开在地性创作。这场为期4个月的集中展览间,为南海西樵带来了114万客流和超5亿元的旅游收入。

  而四个月后的2023年3月18日,【春时日常展】又拉开大幕——春夏秋冬,跨越四季,日复一日,更迭流转......它让我们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南海大地艺术节真正做到了“日常”二字。在此,艺术节不再只是一场开幕仪式,不再只是嘉宾聚会狂欢热闹之后的人走茶凉,也不再只是在地艺术浅尝辄止的现象型存在,我们通过“日常”看到了一颗平常心,一颗执着的心,也看到了更多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和信念——大地艺术节在中国播种、生根、发芽,并慢慢展露她独特的面貌......以此为契机,艺术中国特约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孙倩女士,对其进行专访以飨读者。

  艺术中国:从日本到中国,您是将大地艺术节引入并成功落地中国的第一人,可以说是“中国大地艺术节第一人”。将生发于海外的大地艺术节模式落户中国进行本土在地化,您都遇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孙倩:大地艺术节实际上是一种“地域型艺术节”,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为地域策展、在地创作、在地长期发展等在地性原则和方法论而实现的。大地艺术节在中国的落地,在遵循这些基本宗旨之外,大量的工作实践全都面临全新的挑战。这实际上是一种,在中外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水平完全不同的前提下的,所必须开展的创新。现状不同,存在的问题自然也会不同,那么采取的解决办法也会不同。艺术节落地实施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问题,就提要说一点吧:中国现在的主要课题还是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就是解决发展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地艺术节在中国必须围绕这个方向来开展,过程中要平衡各方的诉求,所以说解决之道可以用“平衡”二字来概括

松塘村镬耳大屋,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村貌,四处焕发出岭南古村落的韵味。(摄影:章佳琳)

岭南雕砖(摄影:何海洋)

  艺术中国:从桐庐,到浮梁,再到这次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整个过程中,您始终秉承着“大地艺术节是以文化为主导的系统工程”这一理念,请您结合南海大地艺术节,为我们诠释一下这一理念的践行。

  孙倩:从2016年到现在,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面到底如何认知“大地艺术节”这个事物?艺术界把大地艺术节视作一种双年展三年展的扩展,或者说是公共艺术的延伸;文旅业界把大地艺术节当作是一种文旅项目,或者说是用优质内容撬动文旅投资的营销手段;老百姓把大地艺术节看作一种艺术活动,或者文化旅游目的地,进而满足文化和旅游消费。各方面都站在自身的立场来理解艺术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的是,艺术节的主办者,也就是地方政府如何看待“大地艺术节”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政府也与上述几个领域的看法一样,那么艺术节的落地和长期发展就会存在局限问题。所幸的是,在佛山南海,我们遇到了一个能够充分理解艺术节属性并善于运用艺术节价值的政府。南海区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艺术节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地方文化工程来看待,这是很了不起的认知高度。于是南海大地艺术节从地方名片城市品牌的加强,到文化重塑文明引导,再到活化文旅市场和产业拉动,以及社会治理的参与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效果。这既是艺术节的成果,但更是南海的成功。艺术节在南海才刚刚开始,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成果显现。

  桐庐的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搁置,我们在那里投入了近四年时间的工作和努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回过头看,率先解决对艺术节的认知问题,形成政府层面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相较而言,我们在浮梁的实践至关重要,浮梁政府的魄力和眼光令人钦佩。浮梁项目目前虽然规模不大,但当地政府有意愿持续举办长期发展。它让人们看到了信心,看到了一个看得见抓的住的样板。而南海的成功,也会反馈浮梁,给浮梁项目的继续发展提供更多信心和帮助,这种良性的状态是我们期待的。

渔耕粤韵 (摄影:田方方)

儒溪村艺术作品  朱哲琴《西樵禅钟》(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政府、企业、艺术家、在地居民和外来观众之间的诉求和关系?

  孙倩:艺术节的落地实施,不同领域的人和机构,对它的期待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基本能够预见且有心理准备的。每个领域对艺术节的认知都是一个圆圈,但这些圆圈存在着交集,而我们的努力就是把这些圈的交集尽量弄得大一些。这些交集的部分就是“价值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主流。政府是这个国家中社会责任最大的承载者,政府无疑会首要且宏观地考虑社会性问题,也会用多维权重来衡量艺术节的作用和价值;企业需要市场环境生态、需要话题和利好、需要流量;艺术家需要观念实现、创作实现,需要更广泛的传播,让人文关怀和艺术表达被更多人的感知到;本地居民需要的则较为复杂,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展现他们的生活面貌、需要也许不多但一定要具体的利益转化,甚至需要热闹和人气;观众和游客则需要较好的体验、服务和丰富的内容。这些不同领域的需求,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圈,让他们都感到“值得”,有明确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工作。大地艺术节的实施,艺术至关重要,但艺术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且可以说我们工作中至少有一半的工作与艺术无关,将政府、企业、艺术家、居民、观众的诉求衔接好、平衡好,工作量和难度是巨大的,但艺术节的总体价值也因此而显现

太平墟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南海大地艺术节和以往的艺术节在软硬件上有哪些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孙倩:软性和轻量化一直是我们所坚持的,这也是大地艺术节的一贯宗旨。以艺术呈现所需要的空间场所举例,尽量利用存量的闲置甚至废弃建筑,用较少的代价予以修复,赋予新的使用价值。如果不是对公共设施进行艺术化提升,或者与产业性经营发生关系,一般来说,艺术节不提倡也不主动开展全新的硬件性建设投入。至于软件方面,运营的系统搭建、志愿者的组织运作、文化挖掘研究和传播,以“地域创生”为方法的可持续性的地方产业推动,等等都是艺术节的重要特色。

儒溪村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展览、博览会或艺术事件,大地艺术节是天地之间的艺术节,是与居民和环境共生的艺术节。在这一过程中,您如何选择和组织作品,您最看中作品的哪些方面?

  孙倩:认同大地艺术节理念是第一位的,不是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形式都适合地域型艺术节。作品的选择和组织,就是策展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考虑的层面太多,诸如:呈现场所的可实施性、与当地文化和自然背景的契合度、对传统与本地人的尊重、观览的动线和节奏、气候的影响、工程与维护的难易度,等等很多。至于对作品的看重,既要兼顾艺术性本身,也要考量人文意义、情感交流以及趣味性和互动性

街角一隅(摄影:刘鹏飞)

民俗地理(西樵文旅供图)

西樵山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西樵山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粤文化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信仰体系、地方文化和方言系统,您是否要求艺术家在做反映当地文化作品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素?

  孙倩:总的来说,问题中的这几点,只是我们综合考量的内容之一,会有充分的考虑,但不是唯一的着眼点。地域型艺术节还是从地域文化的宏观叙事角度出发,我们希望艺术节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对本地的印象。我们给艺术家的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命题,会对“在地性”上提出要求,但具体的创作切入点则更多的是给予艺术家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马岩松作品《时间的灯塔》 (摄影:田方方)

沈烈毅作品《鱼跃鸢飞》 (摄影:李均良)

  艺术中国: 这次艺术节中马岩松的《时间的灯塔》和沈烈毅作品《鱼跃鸢飞》非常引人注目,在乡村举办艺术节,大型景观装置往往是瞩目的焦点也是议论的话题,那么您认为景观作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成为恒定的地标性作品?

  孙倩:在艺术节上,某个艺术作品的成功,尤其是成为具有地标性质和话题性的作品,首先是基于策展的意图和计划。我们对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可能的创作方向,是有信心和预判的。艺术家本身的水准和创造力也会由此得以施展。但是,我们也并不会去刻意营造“景观”作品,这些最终的呈现,基本上还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发生。这种既有一定的“计划”,也存在“意外”和超预期的过程,本身就是艺术节的特色和魅力

  艺术中国:这次艺术节志愿者团队是一大亮点,还有艺术从业者和观众都反映本次艺术节周围的村民参与度很高,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孙倩:艺术节的志愿者团队是个挺庞大、繁复的工作系统,在我们的团队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我对志愿者工作提出基本的、核心的要求,这和艺术节基本宗旨之一的“尊重”是一脉相承的。本地人之于艺术节来说,他们是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是必要的。志愿者向观众们提供的艺术讲解,从我们的角度而言,并不去做过多和过高的要求,而事实上也与他们自身本来的身份并不符合,能提供基础的讲解就好,但他们在与观众游客的交流中,传达的热情友好,以及包含感情的本地故事的讲述,才是更重要的,这也是赢得大家喜爱的根本原因。他们在志愿服务的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面貌风采,让来到南海的人,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人情味

凰岗村邬建安作品《豹猫和它的朋友们》 (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个别网友反映景点收费有不统一和交通不便的情况,首次落地南海,艺术节在经营管理方面有哪些思考和积攒的经验?

  孙倩:为了方便不同群体观众的需求,艺术节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观票务选项。基本上户外作品都是可以免费观看的,比重也不低。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分区域售票和按单点售票的方式,可以说丰俭由人。这样应该说是照顾到了大多数观众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和诉求让更多的人以不同程度来共享这个艺术节是我们的初衷。由于艺术节的分区中,也涵盖了两个原本需要单独购票的景区,所以在系统的衔接上难免出现问题,这些我们都会在今后的运营设计中予以完善。至于交通不便,则要看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全域散布是艺术节的必要选择,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络确实可以改善,但这是也正是艺术节推动本地发展的一个动力。发展这件事,从来都是先有问题而后解决优化完善的。相信下一届会变得更方便。

太平墟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陈粉丸作品《阿墙》细节,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很多艺术节比较重视筹备和节日期间的工作,但后期效果评估较少,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否有一个自身的评估体系?可否简单介绍一下。

  孙倩:效果评估这件事应该交给社会面去完成,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总结,但至于成功与否、效果优劣这些,需要客观的评价,这不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届南海大地艺术节集中活动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艺术节的结束。3月18日我们进入日常运营,后面会按照一年四个季节展期分阶段开放。在南海长期持续运营和发展,是地域型艺术节的方式。重申,这不是一个时效性的节庆活动。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此次艺术节的宣传格外引人注意,我们看到很多KOL的引领,除了艺术家等艺术世界人士,还包括演员、自媒体博主等破圈跨界角色,这些生动而多元的参与者也为艺术节赋能并持续发声,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此次艺术节品宣上的亮点和策划初衷,为我们分享经验?

  孙倩: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去主动传扬。艺术节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到情感上,都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文化艺术活动,除了开幕前期我们做了一定的主动传播告知之外,三个月的中后期主要是自发传播、社群发酵。由于参加艺术节的“艺术家“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们中有设计师、建筑师、音乐人、舞蹈家、传媒人,甚至文化学者,这也就是造成了艺术节在传播上,实现了跨映领域覆盖,“破圈”也就因此实现了。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非节日期间,该地区是否还能看到部分作品和小型活动?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否确定会两年一届办下去?在这两年的间隔期内,如何保持一种艺术生态的动态活态?

  孙倩:还是强调,艺术节只是三个月集中活动期结束了,而艺术节本身并没有结束。我们会按照一年四个季节分阶段持续开展,在一个年度里用四个季节展期串联起来,直到下一届开幕前。每个季节展期,都会有相应的活动,以及驻地艺术项目。这种“正展期+日常运营“的模式,需要大家慢慢熟悉。除了展期的连续性之外,艺术节也会逐步拓展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其他文化艺术项目之间的互动。至少在大湾区内部形成流动性,以及多元共生的文化艺术生态,是我们的期望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作为本次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总策划人,您有哪些感触和新的体会与我们分享?它是按照您计划中的样子生长的么?或是遇到了哪些惊喜和始料未及?

  孙倩:2022年全社会都在面临困境与挑战,大家都在克服,对艺术节来说也一样,有遗憾也有欣喜,能如期开幕已经很幸运了。我希望艺术节的举办,能改变外来者对南海的印象,也更希望艺术节能提升本地人对家乡的理解。艺术节的发展,始终充满的了未知,不断地去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的兴趣。惊喜确实有不少,比如说南海就像一个文化的宝藏,这就是惊喜,因为认知和信息的不足,这些价值并没有很好的展现,但这正是艺术节的使命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西樵山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回望过去的几个月,您认为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还有哪些有待改进或者是值得多方共同思考、努力的地方(不仅是组织者角度,也可以包括政府政策、居民、作品等)

  孙倩:我更关注“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我们和南海政府也都在为之努力,用各种方式为艺术节的持续举办设计科学的路径和保障。当前,暂时还没到深度总结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才刚刚开始。令人充满信心的是,现在从各方面来看,艺术节正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着,这是过去共识的结果,也是未来共识的可能。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细致解读,我们期待中国的大地艺术节越办越好,不仅惠及区域,更吸吸引更多来自海外的目光。

  孙倩:也谢谢你们的持续关注和采访,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平沙渡轮(摄影:何海洋)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进行时: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日常运营期自2023年春起,以四时为序分阶段开放,一直持续至2024年春。艺术分区也有所调整,西樵山、平沙岛、太平墟、儒溪村、凰岗村、渔耕粤韵6个分区采取预约开放,听音湖区域可自由参观。部分临展作品将与大家告别,但大多数中长展期和永久性作品会保持开放。

  以“南海日常”为定义的艺术节日常运营,将以“预约制观览”和“开放制观览”交替的形式在四季中呈现。阶段性计划分别是:

  南海日常·春时:3月18日至5月15日,其中4月29日至5月15日为五一展期;

  南海日常·夏时:6月1日至8月20日,其中6月17日至6月25日为端午展期;8月5日至8月20日为暑假展期;

  南海日常·秋时:9月8日至11月26日,其中9月28日至10月15日为中秋展期;

  南海日常·冬时:12月7日至2024年2月25日,其中12月23日至1月3日为新年展期;2月10日至2月25日为春节展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