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陕西考古博物馆真的不一样——见证文物发掘始末 展示多元中华文明

时间:2022/6/25 9:45: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考古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室内展陈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1万平方米,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室内展厅有3层,分为5个部分……”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自4月28日试运营以来,越来越多的观众预约走进这家“全国首座考古学科博物馆”,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了解我国考古的发展脉络,感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总体特征。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完成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表示,作为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技术方法、学科发展及研究思路、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从筹备到建成开馆,始终贯穿一条寻求探索有利于考古学科、博物馆学科、文物保护相互发展的特色道路,最大力度创新、突破博物馆展陈的旧有单一模式,建立综合性的科研、教育与保护基地。

   创新融合:提升考古博物馆的生命力

   走进博物馆大厅,陕西考古史基本陈列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大篇章,是公众了解和学习考古知识的一座魅力殿堂。

   记者发现,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的,不仅有文物陈列和文物知识,还有考古历程、科技进步和发掘体系;看到的不仅有实物和图片,还有用现代数字科技还原的影像与用最新技术原样搬迁的考古现场。展览以陕西考古的发生、发展折射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和未来方向,公众通过参观获取全方位的系统常识,达到普及考古学的目的。

   孙周勇表示,考古博物馆理念的提出,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优化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改善文物存储环境及研究设施、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连接世界考古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的一个前沿平台;是全面提升田野考古、文保科技研究等领域的一种保障。“这种多元一体的融合性发展道路是提升博物馆生命力的有效实践和探索。”他说。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的展览展示、阐释传播要创新方式、拓宽视野和渠道,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陕西考古博物馆将经过田野考古科学调查、发掘出的遗物从库房里解放出来,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勾勒出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融并蓄的总体特征,同时建立起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陕西积累的考古成果与人民大众共享。

   “四个中心”:让博物馆发挥综合效能

   陕西考古博物馆不仅具有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功能,还是一所汇集考古研究、科技保护、综合管理、公众考古“四个中心”的综合研究机构。博物馆架构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通常职能,在实现公众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基础上,积极创建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

   博物馆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通过“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考古学科发展史。博物馆依托陕西近100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20余万件出土文物,全面揭示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历程阐述。

   在“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考古研究中心按照陕西考古工作整体规划,以区域考古、片区考古和“基地+”等全新方法和理念做好全省考古工作,以研究引领发掘,以发掘推动研究,同时积极承担向博物馆“输血造血”任务,向公众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科技保护中心以先进、齐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具有陕西省特色的金属、丝绸、壁画等文物开展保护修复研究,部分工作区域向公众开放,游客可通过透明的工作间看到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加深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综合管理中心坚持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坚持“科研兴院、科研兴馆”基本原则,切实服务科研、大力推进科研,稳步推进院馆各项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众考古中心包括多功能报告厅、室外模拟考古区域等功能区,通过举办公众讲座、学术会议、考古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考古、体验考古的平台。

   创新展陈:让文物讲好考古故事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品全部来自考古出土文物,是立足于考古学科的考古遗迹分型分类和出土文物分型分类的展示和研究。”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阐述该馆的展品特点时表示。

   据悉,为了讲好陕西的“考古故事”,展览陈列注入很多新元素,意在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考古学魅力,读懂陕西历史文化,场馆采用数字科技精确还原考古场景。为了展示气势恢宏的石峁城址,除了采用3D打印等比例缩小模型展现外,还结合场景复原了一段石峁“石墙”,观众可置身其中,用石峁人的视角触摸每一段历史,体验观赏兽面纹、龙纹、人面纹、虎纹带来的视觉震撼……

   在文保科技厅,馆方创新性地采用更换支撑体的先进技术对壁画墓进行保护性修复,如将蒲城元代洞耳村八边形穹窿顶砖砌墓整体搬迁到博物馆内,保持了墓室壁画的生动原貌和艳丽色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壁画魅力之时,也为先进的文保科技所折服。

   记者了解到,陈列展陈中还使用了交互式触屏技术,如在展示梁带村芮国国君的两位夫人墓中出土的组玉佩饰时,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些项饰、腕饰、手握具体佩戴的位置和搭配效果,玉饰被三维扫描后呈现于互动屏中,观众通过点击移动的方式,帮助“夫人”完成穿戴,有助于理解芮国国君夫人的高贵奢华生活。

   展览的多样性与互动性拉近了考古知识和观众的距离,提高了展览的观赏性,让一个个考古知识不再生涩难懂。无论是保护方式还是展陈方式,这些多元科技手段的运用,能让观众更好地读懂文物、读懂考古。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