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推动古遗存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22/6/12 10:10:25  来源:羊城晚报

  庙头村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海神庙“南海神庙”矗立1400余年,讲述着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故事;长洲岛上,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巍然耸立,叙述着“将帅摇篮”背后的革命传奇;萝峰山中,广州现存最早的古书院“玉喦书院”历经800余年烽火,传承着广州文脉;知识城里,700年古村“莲塘村”藏身山林,荷香弥漫,粤剧声声……这些古迹汇聚在一个交点——广州市黄埔区。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片区域更为人所知的标签是:广州市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2021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4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771亿元,坐拥广州“工业一哥”头衔,这里创造了耀眼的经济成绩单。而在这些闪亮的经济名片背后,这里还蕴藏着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6月9日,黄埔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黄埔区初心使命实践馆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广州市首个研究区级历史文化传承的智库。研究院目前已聘请了一批文史专家,他们将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海丝文化、军校文化、香雪文化、创新文化等黄埔特色文化,让更多黄埔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活动当天发布了研究院首个成果:岭南文化研究项目——黄埔“十古”宣传片创编项目《“嗨皮”十古说黄埔》,宣传片结合广东音乐、说唱、动漫等元素,用轻松诙谐的歌词和演唱方式让文物“活”起来,生动展现黄埔“十古”文化遗存。

  全区十类古遗存共701处各方专家合力共读黄埔

  黄埔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今年以来,该区全面摸清辖内古村、古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等十类古遗存“家底”,经统计,目前全区十类古遗存共701处。

  记者了解到,黄埔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挖掘研究广州“十古”文化遗存,并整合人才资源,聘请多位文史专家担任顾问。活动现场,黄埔区向广州市政府参事黄淼章,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龙莆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李庆新,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尧,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王芳,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黄埔区文联二级调研员庄汉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等9位研究院顾问颁发聘书。

  基于黄埔多元历史文化的特色,这次所聘专家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他们之中,有的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有的专注研究海洋史、经济史、中外关系史,有的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广东党史研究,有的长期研究开发区运行、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祭海场所,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史迹,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西洋文明先后在广州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形成了特别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海丝文化。”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王芳说,“我希望能和其他专家学者一起深入挖掘黄埔的历史文化,把它们呈现出来,让黄埔文物‘活’起来,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现代科技说唱“十古”让文物“活”起来

  活动当天,研究院首个研究成果:岭南文化研究项目——黄埔“十古”宣传片《“嗨皮”十古说黄埔》对外发布。

  “东坡Buddy,欢迎来到新黄埔,让我来为你介绍,新黄埔春拂大地万象生……”伴随着喜庆欢快的广东民乐,南海神庙经典文化人物达奚司空通过三维立体形象出现在画面中。北宋大文豪苏轼与唐朝古波罗国朝贡使达奚司空隔空对话,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途中,在广州停留,慕名拜祭南海神,登浴日亭观海,留下千古诗篇《南海浴日亭》。《“嗨皮”十古说黄埔》宣传片以此故事为背景,片中,达奚司空带着苏东坡云游黄埔,与波罗鸡、石狮子、龙舟(龙头)、凤首壶等展开“对话”,途中,南海神庙、浴日亭、玉喦书院、莲塘村、大榕树、深井文塔、安来古井、进仕巷、罗氏宗祠、水声下桥、幸福里等黄埔“十古”经典场景一一展现。在苏东坡与古物的一唱一和间,传递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展现黄埔“十古”的魅力。

  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骞表示,《“嗨皮”十古说黄埔》是研究院的岭南文化研究项目的开篇之作,历时2个多月打造,该片将广东音乐、民俗文化、非遗文物等传统元素与动画、三维设计、说唱等现代元素结合,用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黄埔“十古”,让人们对黄埔“十古”有更深的了解。

  “见人见物见生活”古遗存保护“新招”迭出

  “研究院将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准提炼黄埔区的海丝文化、军校文化、香雪文化、创新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和精神,系统研究解读黄埔文化与广州文化、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关系,形成研究成果。”张骞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研究院正在由不同部门牵头推进多个文化创新项目,包括广州海事博物馆牵头的海丝文化研究项目——“南海神庙与国家礼制”学术研究项目,辛亥革命纪念馆牵头的军校文化研究项目——《黄埔军校共产党人文存》搜集整理项目,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的创新文化研究项目——原创现实题材大型舞剧《到那时》本地化转化项目、“黄埔有故事”年度大型政企交流专场活动项目、编印出版“黄埔有故事”丛书项目,黄埔区文明办、黄埔区文联牵头的红色文化研究项目——“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文化长廊打造项目等。

  今年以来,围绕“十古”保护,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层治理探索“新招”迭出。今年2月,黄埔区率先在全市出台区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和联动工作机制方案,形成全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张网。今年4月发布《黄埔区村史》丛书,全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全国独创导航类应用软件文化保护对象地图、全市首创“屋长+保护责任人”制度、全区古树建立一树一档“一张图”、推出全省首名文化遗产检察官、组建从区到村的“讲古人”队伍……

  “在织密历史文化保护网的基础上,黄埔区再次率先全市成立首个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研究院,标志黄埔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传承工作正向纵深发展。”张骞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