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画中要有正气、清气、雅气

时间:2020/5/28 14:54:28  来源:书画论坛

  张宝松的人物画以“轻”见长,“轻”中寓“重”,张宝松的“惠安女”系列,轻松、明媚,情景点到为止,画面不求满、求全,善于运用淡墨浅绛,营造出“犹恐相逢在梦中”的意境。

——邵大箴

  张宝松: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现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专业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人物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学历,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参加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其它美展,并获文化部、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级、省级美展金奖(一等奖)16次、银奖及其它奖项30多次,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发表作品300余幅及个人画集多部。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大型壁画《黄河小浪底》,作品《惠东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它作品被美国、埃及、意大利、韩国等国内外学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画贵有气息

—张宝松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以水墨为本,从民间剪纸、泥塑、雕刻、壁画、木板年画、刺绣等艺术作品中主动吸收一些有益的东西,其中包括造型、色彩,装饰趣味等。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民间美术有一种清新、单纯、明快的感觉,很有味道,很自由随意,非常清纯耐品,很少有污浊,浮躁的东西。

  究其原因:其一,民间艺术家没有受过专业科学的训练,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受任何约束,随意自然,富有想象力,敢于创造。其二,没有太大的功利心,纯粹图个吉祥、喜庆、好看、好玩、心情舒畅。

  所以那一时期我就选择了以黄河流域一带的妇女形象作为突破点,将学院派创作的严谨性与民间美术的随意性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想象去表现现实主活中的人物形象,造型夸张,色彩鲜丽,单纯朴素,强调装饰性,画出了《黄河女》《玉兰春》《青青草》《圣土》等一系列作品。

  这些创作先后参加了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在今天看来,作品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并与一般习气性创作拉开了距离。但在内容上显得单调,绘画语言不很丰富,传统笔墨的趣味明显不是很足,与自己想象的效果有些距离。

  2000年我独自一个人赴闽南惠东沿海一带深入生活,回来后画了一批惠安女,虽有新意,增强了生活意趣,但仍然没有跳出自己原来的创作模式。

  2001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李少文先生的工作室进修,先生结合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围绕着本民族艺术的精神特点,深入细致地分析讲解艺术规律及创作规律,强调艺术个性的表现,强调个人的感受,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研究。

  先生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令我钦佩。先生的教导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心。当时给我们班上课的还有田黎明、唐勇力、李洋、刘庆和等先生。这一年,我画了许多水墨写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进修结束后,紧接着就考进了这个博士课程高研班。导师们都是我敬仰已久的造诣深厚的老辈艺术家、教育家,我有幸地成为卢沉、张立辰先生的学生。于是,我便又开始了两年的研究和学习生活。

  来美院之前,我将民间美术与水墨相结合,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画面中的笔墨趣味和纯绘画语言的表现很不够。两年的研修,自己对水墨绘画的认识不断提高,尤其对水墨的笔墨品位、气息意趣等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体会更为深刻。

  大师黄宾虹说“墨团团里天地宽”,道出了水墨画艺术有着相当开阔的发展空间和笔墨意趣。“画要有静气。骨法用笔显露则不静。笔墨躁动则不静,要脱尽纵横习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于丘壑之间”,这是大师齐白石对画的独特见解,道深理明。艺术实乃人心性,逸气、情愫之释然。

  我现在认识到,中国画在笔墨表现上有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气息”,画贵有气息。有气息则活,无气息则死,人如此,画亦如此。有一些水墨画,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毛病,造型也很准确,构图也很讲究,色彩也符合要求,画面也很完整,但就是没气息,没有味道,干巴巴的,没有品头。

  音乐养耳,绘画养目,艺术养人。一张画挂在屋里,是一种美的享受,假如这张画画得无清新之气,而是阴气很重,或妖里妖气,或传达出一种燥气、污浊气,让人看了肯定难受。为什么黄宾虹、齐白石的艺术生命那么长久?

  首先是他们的画流露出一种清静之气、苍润之气,表现的总是一些有灵性,有生命的东西,它能把人带进一个鸟语花香,幽谷泉鸣、湖光山影,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的圣境之中,无形之中让人精神愉悦,性情陶冶。他们都有超常的智慧及文化品位与笔墨精神,富于感情并散发出清纯,蓊郁、雅静的气息,催人向上。

  中国画应有一种清健之气、正大之气,应有一种健康向上的时代气息,所以在我的画里,崇尚表现一种喜庆、圣洁,纯正、清静的气息,虽然做得不够,但我努力把握和体现出这种精神,并成为我永远追寻的目标。

  一个画家,不管你的艺术观念怎么变,但不能随便地丧失和背离艺术本质的审美要求和功能,不能没有生活气息,不能没有美感。现在流行的一些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不管你的观念如何之新,又具有多么大的轰动,我觉得它的艺术生命力是很短的。

  因为这些极端的甚至是颓废的艺术不能给人享受,失去了中国民族的精神、艺术的精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画,最终表达的是你自己的心态、心境、心志,也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品性,因此,画中要有正气、真气、清气、雅气便是我的艺术追求。

  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我的生活阅历和学画从艺的条件有关。我在农村长大,十分了解农村清贫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又长期从事过美术教育工诈,养成了平淡、单纯、随意的习惯。

  我切身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在最初接触的东西很重要。也就是说,起点要高。记得我在最初学画的时候,求师很难,能看到的也都是些大师的印刷品。古代的有唐寅的山水集、任伯年的册页,近代的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几位大师的册页。

  虽然当时对这些大师的作品看不太懂,但觉得很美,影响直至今天。现在的出版物很多,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画册都有,但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有益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观念尚未成熟的人,这一点更为重要。

  身在山中、心在山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