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林乎加伉俪珍藏西泠诸家精品现身嘉德春拍

时间:2019/4/19 12:03:21  来源:雅昌艺术网

1979年,林乎加在北京市人代会七届三次会议讲话

  林乎加、王顾明伉俪二人,雅好中国书画,同诸多书画名家相交甚笃,亦常流连于文物商店、古旧书店,遍访前人佳墨。今季中国嘉德幸得藏家信赖,隆重推出“林乎加伉俪藏珍”专题拍卖共计114件,呈现林氏在杭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多年以来珍藏的古今书画佳作,承前启后,斯文在兹,不容错过。

  林乎加早年参加革命,先后任胶东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鲁南区党委、鲁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泰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夫人王顾明战争年代曾任“胶东孩子剧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林乎加出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顾明任职于浙江省文化局副局长。1976年浩劫后,林乎加参加上海工作组,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准确把握政策,妥善处理了一大批遗留问题。

  自1978年6月起,林乎加历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天津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市市长等职。他注重经济建设,关心民众疾苦,被称为“懂经济的干部”。他率先提出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在恢复高考时扩大了京津两地的招生名额,改变无数青年的命运。他还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奠基人,走遍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的每一个角落,为“三西”地区的扶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狠抓农业名声在外,首次提出大城市郊区农业的“菜篮子”思想,主抓水产养殖工作,沿海地区盛传“要吃虾、找乎加”的民谣。

1961年,林乎加(前右)、田家英(左一)在浙江调研

  林书记不但关心经济,亦十分关心传统文化的振兴,尤其对西泠印社在建国以后的恢复作出重要指示。新中国成立伊始,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过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林乎加于1949年起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农工部副部长,1955年8月至1965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林书记在任期间,浙江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959年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真迹和复制品的展览、收购、供应。据原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晓泉先生回忆:1962年,林乎加提出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在林书记的关怀和鼓励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与会成员包括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此次大会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 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庆祝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

《新民晚报》刊登西泠印社60周年纪念大会

  1963年,西泠印社60周年纪念大会如期召开,海内外名仕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书画名家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唐云等作为新社员加入西泠印社。西泠印社由此开启了文风鼎盛的新篇章。

  林乎加伉俪珍藏近现代绘画部分,多系六十年代西泠众干将所题赠。潘天寿同林乎加、王顾明伉俪相交甚笃,常有乘兴佳作为赠。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生活比较安定,在艺术上亦是潜心钻研。“这个阶段,他将完成从一个出色的传统文人画家到现代艺术家的转变。他这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大发展强化了他以往始终坚持的风格倾向:沉雄奇崛,苍古高华,使他的作品以更为鲜明的面目在画坛独树一帜。但另一方面,却又熟中带生,严谨凝重,不以随意挥洒为能事,力求新意,处处见出思考的痕迹。”

  傅抱石(1904-1965) 湘夫人

  设色纸本 立轴

  壬寅(1962年)作

  106.5×38 cm

  傅抱石(1904-1965) 杜甫诗意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137.5×68 cm

1962年10月,时任江苏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应邀携夫人罗时慧、长女傅益珊前往杭州休养,写生作画,亦在此年冬参加西泠印社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并筹备庆祝次年的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杜甫诗意图》、《湘夫人》即是此时为林乎加伉俪所作。

傅抱石《杜甫诗意图》,片片轻舟驶过苍莽淋漓的万重高山,气势恢弘,高古超逸。画面主体部分由抱石皴法绘绝壁耸立,远山如黛,一组船队自画面左下驶入,笔墨简洁,寥寥数笔写就,轻盈迅捷与连绵群山,一轻一重,极富视觉表现力。正是款题“即从巴峡穿巫峡,下了襄阳便洛阳”之境。《湘夫人》亦创作在此时,或为对林乎加、王顾明夫妇伉俪情深的美好祝愿。

AAsCwALr36AfeM0qjeGy2uFLHKzWsRIxvSqPYPRb.jpg

黄宾虹(1865-1955) 夏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92.5×34.5 cm

黄宾虹《夏山图》寄寓了宾翁的人文理想,其汲古画论和以书入画的绘画实践均在本幅中得以施展。时年九十一岁的宾翁仍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绘画的要妙之境,遵照包世臣的书法要诀“万毫齐力”上溯晋魏六朝,以隶体入画,力透纸背。

weOBkpbXPdTpNY882jfeUtLKOHlWjRDlTRqb08jJ.jpg

潘天寿(1897-1971) 秋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60年作

70×41.5 cm

1960年为林乎加所作《秋花》,以高铁岭指墨画意,作莫干山芦花荡公园之所见,画面中心的娇花一朵,构图新奇壮阔、小中见大。花头施染白粉,质感立现,花枝以墨色染出阴阳向背,劲挺老辣,将指墨线条运用得流畅自如、炉火纯青。

KOGppL0eo14rvjb9BSMvqHUDTVFy4R2I13tMCqUz.jpg

潘天寿(1897-1971) 湖石憩禽

设色纸本 立轴

61×34 cm

潘天寿《湖石憩禽》以八大孤禽入画,与八大的空灵寂寥,孤傲不群、愤世嫉俗不同的是,禽鸟双目微闭,似在休憩,安享现世太平。本幅之中,潘天寿将花鸟画和山水画巧妙相结合,“道不在外,而在心悟”,将明清以来的传统大写意精神内涵和情感特征融入其中。线条的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凝于一纸。

uK2bRSifpIGfs61esoz79Z6rHHfhI2Gi4kAjXaj1.jpg

潘天寿(1897-1971) 夏兰初放一枝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75×41 cm

潘天寿为林夫人王顾明所作《夏兰初放一枝花》,盆兰自画面左上角倾斜插入,右下角一块横出的湖石又稳定画面,将之归于平稳。整件作品富于动感,却又稳如泰山。如此险峻的构图方式,恐怕只有潘天寿能够驾驭。

  陆俨少(1909-1993) 峡江行舟

  设色纸本 立轴

  1978年 作

  102×54.5 cm

  程十发(1921-2007) 神女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戊午(1978年)作

  程十发于1963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之时即请入社。文革后期得以重拾旧笔。1978年春,欣欣然作大幅《神女图》并录九歌一章。满堂美人神情欢悦,于渭水之滨捧出象征高洁的莲花与琴瑟,衣袂飘飘,群鸥环绕,热烈明快,充满古典诗词的现代想象。

  林风眠(1900-1991) 群鸟

  设色纸本 镜心

  66×46 cm

  林风眠1952年移居上海,作为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首任院长,一直致力于调和东西,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1960年,时年61岁的林风眠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林乎加受命前往上海工作,沪上书画名家多有佳作相赠。此时林氏创作已打开局面,享誉世界,站在“古今中外”的十字路口,独辟蹊径,开创出富于时代感的绘画新风。

  阮性山(1891-1974) 梅花

  水墨纸本 镜心

  1961年作

  89.5×42.5 cm

  谢稚柳(1910-1997) 芙蓉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78年作

  65×43 cm

  朱屺瞻(1892-1996) 青松

  设色纸本 镜心

  戊午(1978年)作

  69.5×45.5 cm

  宋文治(1919-1999) 蜀江之晨

  设色纸本 镜心

  1977年作

  67×41 cm

  黄胄(1925-1997) 八骏

  水墨纸本 镜心

  1977年作

  69×45.5 cm

  叶浅予(1907-1995) 藏族舞蹈

  设色纸本 立轴

  1961年作

  69×45.5 c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