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保利香港秋拍:极致之美 谁奠定了亚洲艺术家在国际艺坛地位?

时间:2018/9/24 17:15:52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1967年1月》展于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保利香港]现当代艺术专场

  欧洲作为现代艺术源头,而战后美国随即成为当代艺术中心。二十世纪,众艺术家纷纷远赴欧美进修求学,在吸收欧美先进艺术理念及文化的同时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之艺术家,奠定亚洲艺术于国际艺坛上不可动摇之地位,共同撰写着现当代艺术之史篇。保利香港此次秋拍囊括首位受德国卡塞尔文件展邀请参展的华人艺术家林寿宇,与60年代已于美国纽约大放异彩,综横东西方美术史的草间弥生,朱德群,藤田嗣治等,与众藏家共同梳理探讨国际艺术浪潮之下亚洲艺术家之崛起及影响力。

  林寿宇

  2010年于高雄市立美术馆举行的“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为艺术家生前于美术馆举行最大型完整的回顾展,此次拍卖保利香港很荣幸推出一系列于此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可说别具意义,完整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与精华。此一系列的专题作品,包括油彩画布,纸本及版画作品,完整涵盖了林寿宇主要的创作阶段,画面从具体的几何形体过渡至稀疏笔触的勾勒,最后升华至纯白世界,清晰的图解艺术家不同阶段创作历程的蜕变,见证他在生命不同阶段对艺术的主张与追求。

  绘画浮雕

  Lot 125 1967年1月 1967 年作 油彩 铝 画布 127.7 x 127.7 cm

  HK$ 5,500,000 - 6,5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181页)

  在《1967年1月》中,林寿宇将具体与澎湃的情绪收敛为极简的块状之中,经过严谨计算,将正方形的画布划分为两个不等份的矩形,而居中平行排列粗细面积不一的布阵,这些不同色调的白,来自不同次数油彩的覆盖,重重迭迭产生密度的变异导致色彩微妙差异。《1967年1月》成为“白上白”的重复堆栈,在一块平面上演绎另一块平面的次序关系,建构多重空间的无限延伸,试图表现东方禅学中宇宙空间的内涵性。

  1964年,林寿宇以方形块状迭堆的浮雕绘画,入选德国卡塞尔第三届文件展,成为这个闻名遐迩展览的首位华人艺术家。

“第三届文件大展”展览专辑封面暨封底

“第三届文件大展”展览图录对林寿宇与作品的介绍

  绘画浮雕是林寿宇自60年代开始崇尚的效果,他将工业用的铝片或压克力版的迭加于画布,使平面产生立体感,《1967年1月》为追求更多复杂层次的变化,林寿宇先以胶带圈限区块的面积,然后以缓慢的油彩涂绘增加了平面的色层,在大方形之上迭加小的色块,最后以条状的铝片与压克力结束,现成物建构质地差异产生的视觉效果,与具有厚度的边缘因光线而产生阴影,成功地于超越平面限制,使画面产生浮雕感。然而 《1967年1月》画面中的铝片与压克力面积与以前作品相比明显缩小,仅是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艺术家不再依赖异质材料的辅助创造浮雕的视觉效果,而是透由不断实验后,掌握成熟平面厚涂的肌理的方式,而进入其艺术生涯的下一阶段。

《1967年1月》局部

  Lot 126 1971年5月 1971 年作 油彩 画布 63.5 x 63.5 cm.

  HK$ 1,800,000 - 2,8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 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145页)

  60年代末纤细的高彩度色段取代铝片的存在,为洁白的画面增添色彩,是林寿宇色彩阶段的开端,同时抽象画面的几何图形也变得更加繁复与密集。《1971年5月》(Lot 126) 左半部是夹带些微灰与黄的白色块状,粗细不一的层层相迭,而画布右侧边缘是一道鲜黄笔直的疆界线,观者的视线从中心粗厚的多层次白色块面,被吸引至右侧笔直的黄色线性,块面与线性不成比例对比,增添画面的张力,而沿着画边却刻意保留一截底色的黄色线段是林寿宇经过精确计算的架构,呈现具有理性的结构性与建筑性空间构成,为稳定的节奏感增添空间韵律的变化。《1971年5月》包含70年代开始较为复杂的白色色阶,然而色彩的布局却是罕见位移至右侧画边,为此时期极具特色的一件作品。

  纸上作品

  Lot 121 纸上作品 1957 年作 油彩 纸本 52.2 x 63.7 cm.

  HK$ 200,000 - 3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104页)

  Lot 122 纸上作品 1957 年作 油彩 纸本 50 x 62 cm. HK$ 200,000 - 3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102页)

  Lot 123 纸上作品 1958 年作 油彩 纸本

  62 x 50 cm. HK$ 200,000 - 3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97页)

  Lot 124 示意素描 1966 年作 压克力 纸本 57 x 72.5 cm.

  HK$ 200,000 - 30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5年10月28日-2016年1月30日“剎那即永恒-林寿宇典藏展”家画廊

  台北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 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 (图版,第119页)

  《纸上作品》(Lot 121) 中色块的分解方式犹如对罗斯科致敬,“罗斯科画面里的大块色彩,彷佛来自很远很远,悠扬不断的大鼓声深沈、浑厚,在心里来回不断的激荡着。”厚涂与稀薄肌理交替的画面,强烈表现虚实交错之间的张力。《纸上作品》(Lot 122) 灵动笔势中的深蓝背景,隐藏着一个黑色的圆形,而在这之上是一个厚涂的三角形,林寿宇尝试与日本禅师仙厓义梵对话,以圆代表无一世界的基础,三角形则是世界的开端,两者交迭代表无限循环之意,说明林寿宇对东方观点中宇宙永恒的求索。《纸上作品》(Lot 123) 中心的双圆是宇宙运行的星球,日月更迭的轨迹表现了生命起源的玄秘,《示意素描》(Lot 124)随意却富有秩序性将油彩直接条状的挤于画面,以扭曲油彩附着纸面产生的立体感,开始了林寿宇于平面追求立体浮雕的前奏,将雕塑的视觉效果体现于平面绘画的语言,于二维的平面上讨论立体的空间维度,建构崭新的艺术体验。

  版画

  Lot 119 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及五月四日

  1971 年作 两件丝网版画于纸本及胶片(一组共四件)

  版数:41/70;41/70;54/70;及54/70 每件:51 x 51 cm HK$ 120,000 - 160,000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英国 伦敦 泰特美术馆馆藏《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及五月四日》(另一版数)

  Lot 120 春;夏;秋;及冬 1966 年作 丝网 版画(一组共四件) 版数:9/10

  每件:52.5 x 60 cm HK$ 180,000 - 280,000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展览

  1. 《春》: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展品为另一版数)

  2. 《夏》: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3. 《秋》: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展品为另一版数)

  4. 《冬》:2010年5月15日-9月26日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版

  《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 台湾 2010年(图版,第166-169页)

英国 伦敦 泰特美术馆馆藏《春;夏;秋;及冬》(另一版数)

  1966年创作的《春;夏;秋;及冬》(Lot 120)以数量不等的方形色块描绘季节的属性,几何多重并列的方块呈现林寿宇脱离抽象抒情的开端,视为“白色”系列的起点。而《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及五月四日》(Lot 119)这套版画每件作品皆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底层的白色丝网版画,上层透明片上的压克力色条是手工一件件黏贴,展现了丰富的层次与艺术家细腻、严谨的思维。同时,这两套版画的另一版次皆是英国泰特美术馆中的典藏,见证了西方的重要美术馆机构对于林寿宇在艺坛地位的认可。

  草间弥生

  “南瓜是蔬菜里最幽默的,它们总是能让我微笑。虽然南瓜不能激发很多注意力,但它们充满魅力又媚人的样子很迷人。”

  — 草间弥生

  Lot 152 红南瓜 1989 年作 压克力 画布 38 x 45.5 cm.

  HK$ 3,000,000 - 5,000,000

  来源

  罗芙奥 台北 2012年12月2日 编号728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附艺术家工作室所开立之原作注册卡

  1989年作的《红南瓜》(Lot 152) 是草间弥生为她经典的南瓜题材所谱写的一首变奏曲,从中分开的瓜瓣彷佛有着拟人双腿的动人姿态,突破了以往的厚实形体,显得更具人性化与活泼气息。南瓜主体以基础的点、线、面元素作为结构,从大面积至小面积、大圆点至小圆点,慢慢点绘出细节及视觉上的明暗变化,营造出起伏和脉动。作品底层以红色压克力彩铺陈,艺术家于上方建构不规律的黑色多边几何形体,色块之间的缝隙形成工整又纤细的红色网线,在南瓜后方一一连结交织。与多数草间弥生的南瓜绘画迥异的是,这些网线皆为利落直线,由于少了弧度,使得背景看起来极为理性。画面中心的红色南瓜用底层相反色系的大小白色圆点点缀,网线和南瓜底色的红色颜料在实际上虽为同样色阶,但在黑白压克力彩的交错对比下,使得背景中的红色看起来较为艳丽,南瓜上的则比较淡雅。这取决于色彩搭配造成的错觉,黑色颜料强化了网线的色调表现,反之白色部份则被弱化,两者对比之间造成观者视觉上的差异性,除却近大远小的单点透视之外更加强了作品的张力。画面上方万红丛中一点绿,配合蓝色的圆点,巧妙地突出了南瓜的瓜蒂,让人在目眩神迷之余又能一眼发掘到崭新的视觉焦点。颜色多元和多变的运用一向是草间弥生最为擅长的,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之际又能考虑到构图和配色的严谨和逻辑性,在极度的对比反差中取得了绝妙的平衡。

胡安 · 米罗《无题(人物,明星)》1953年作

  “草间就是『无限的网』与圆点,这两个可互换的母题,在草间的创作中就是她的另一个自我、她的商标、她的独特语汇,以及她用以侵入整个世界的武器。她所生产的无数创作,无一不覆上草间的网与点来到这个世界,这些创作可视为一个整体,它们是持续近五十年的严格自制与心无旁骛的创作所产生的纯粹成果。”

  — 劳拉 · 霍普曼

  Lot 153 遥远的爱 1989 年作 压克力 画布 38.5 x 45 cm.

  HK$ 2,000,000 - 3,000,000

  来源

  每日拍卖 东京 2012年3月24日 编号238

  亚洲 私人收藏

  附艺术家工作室所开立之原作注册卡

  《遥远的爱》(Lot 153) 则体现了草间弥生多样的艺术轨迹,背景中的有机椭圆体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和黑色排列组合犹如马赛克拼贴,曲线起伏与白色气泡模拟出水的流动感,在平铺的银色背景闪烁之间彷佛有着催眠般的视觉效果。椭圆体图像呼应着鱼儿身上的鳞片,由微观至宏观,从圆点到线条的迭加、扭动和交织,呈现反复的恒常运动,再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各部位形体上的细微变化,从紧密的视觉范围往外扩张,作品几乎囊括了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所有重要元素,在絮乱之间却能保有作品的整体感和一致性,堪称是集大成之作。画面中的两只鱼儿全身被白色粗线所覆盖,呈现一种超脱草间弥生的空灵感,彷佛复杂的内在空间跟外在世界隔离。两者主体皆以黄色作为底色,分别以点状和曲线描写由绿色转为桃红的鳞片,他们彷佛正贴近对方亲吻,但作品名“遥远的爱”却又暗示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或许为草间弥生抒发自身过去的恋爱回忆,让观者被画中的甜蜜氛围所感染,进入令人晕眩的情感投射中。

保罗 · 克利《环绕着鱼》1926年作 美国 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