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展览信息 |
出口-货物转运(刘建华个展)
出口——货物转运 艺术家:刘建华 展期:二零零七年九月六日 - 十月二十六日 开幕:二零零七年九月六日(周四)下午四点 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将邀请著名艺术家刘建华,以“进口——出口”为切入点,通过对多种媒材的创造性运用,呈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现状的一个缩影,并提供深刻的反思。 上海始终处在东西方关注的交汇点。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埠之后,被动接受外来的“先进模式”,是近现代殖民文化的一个历史写照。而这种方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被中止。1978年,中国确定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为了国家民族生存之大计,主动与世界“握手”,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政治体制的逐步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同步,使其经济贸易逐渐与世界一体化,为稳定世界的经济持续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在此背景和环境下,中国自身的生存环境与国家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互利的国际之间贸易时,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大众生活消费产生的废品,正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中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进行销毁和所谓的回收处理。这引起了艺术家的关注。 艺术家将以艺术的方式介入这个话题。他将通过对物质属性与价值概念的转换,提供一个关于经济、金融、政治价值观、权力、艺术等多向度的切面。 在一个非殖民社会,病人在医生面前的样子是一项机密。 ——弗朗茨·法农[1]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卡尔·马克思[2] 画廊的空间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既不象车间,也不象仓库的地方。中庭堆满经过消毒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所有方形大理石石柱间的12个中的11个出入口都用透明有机玻璃们着封了起来。余下的一个则是一扇门。展厅里,有选择地堆放着6个尺寸各异的打了包的垃圾,每包都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封存,箱体上都写了“艺术品出口”的字样。艺术家的本意是,把进口的垃圾通过艺术的处理方式再次出口,给“货物”重新注入了另一种价值的可能性。 展厅中摆着一台垃圾打包机,与一些散放在地板上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很像整个分拣、打包流程中的一个定格。中庭虽有巨大的有机玻璃门罩挡着,但还是让人觉得这些看似从天而降的花花绿绿的各类垃圾随时有可能奔腾而出,将我们淹没。制作精良的有机玻璃门罩和印度绿的大理石把里边的“洋”垃圾装点得象画儿一样。它既优美又震撼。声音是全部作品的一个有意思的部分。隆隆的轮船汽笛声和工厂车间里生产时机器运转发出的噪音,会让观众觉得与窗外真的汽笛声浑然一体,似乎江水就在窗外的墙根脚下。江上穿梭不停的货轮及江两岸的景观为作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互动背景和联想。假如把运货的传送带在画廊里
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
2004年元月正式开业的沪申画廊坐落于外滩3号三层,由建筑大师Michael Graves担纲设计,拥有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以及贵宾室、影像室、艺术礼品店和专业画库。其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专业设施和硬件条件堪称中国、乃至亚洲画廊之翘首。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