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Mr.《日常派》
2021/7/18~2021/11/21 上海
第三届北京城市艺术博览会
2021/7/23~2021/7/25 北京
周褐褐:载我以形
2021/7/23~2021/9/12 上海龙美术馆
灭点 — 杨淞新作展
2021/7/11~2021/9/12 北京
于立——炁墨之重
2021/7/17~2021/8/16 北京
绘事与随笔——郑伟、程胜男、吴洵杰作品展
2021/7/11~2021/7/18 北京
刘韡:裸体
2021/7/9~2021/9/5 其它
丹尼尔·阿尔轩:时间之沙
2021/7/11~2021/10/10 北京
时间与空间
2021/7/10~2021/9/4 北京
邱岸雄:人间世——鲜卑利亚
2021/7/10~2021/8/8 北京
周褐褐:载我以形

周褐褐:载我以形

开幕时间:2021/07/23

开始时间:2021/07/23

结束时间:2021/09/12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策展人:王晓松

参展艺术家:周褐褐

主办单位:龙美术馆

  2021年7月23日至9月1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展览“周褐褐:载我以形”。展览由艺术评论人王晓松策划,呈现17组周褐褐近五年的新作 。美术馆将以展览为载体,通过具有周褐褐个人“非虚构”特征的作品,展现她用艺术的方式对大众化“自然观”的穿越和再造 。 展览名“载我以形”出自《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勤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把我的出生看做好事的,也就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做好事。周褐褐希望这样一个题目可以使她的个展保持一种连续性,而且她在阅读中确实被庄子的自然观所感动。可是,由于部分观者不一定了解庄子对万物生长、毁灭、竞争的复杂描述,往往以“超然物外”来做简化处理,难免会有人把讨论引入到“民哲”、“民科”的诡辩中。其实,周褐褐关心的并不是这些语言的缠绕,而是好奇庄子所谓万物“不同形相禅”的瞬间的生息形变,即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转化

  此次展览从周褐褐近五年间的创作中,抽取了她对生命意识和生物形态给予强烈关注的部分 ,涉及装置、雕塑、绘画、影像、摄影等不同类型,其直接的创作动机和源泉更多地来自于她自身,从人生历练与收藏、宠物喂养中获得的直接体验,在周褐褐看来,作品的奇异形态只是被日常视线、概念所掩盖的多重生命的自然延伸。此外,我们还有意弱化了周褐褐早年带有标志性符号的创作(如“驱散阴霾”、“狂热者”系列)——它们在形态上有太多可能会让人误解的未来感和科幻色彩。在疫情世界里,周褐褐决然向最初的那一点点“异星”和“异形”诗性想象告别,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史和美学经验史,一次次敲击,寻找这个星球的隐秘力量与可见世界的交互界面。

  从幼年开始,周褐褐就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几经漂泊,接受过音乐、服装设计和美术学院的科班造型训练,文化混生早已刻在了基因链上。她同时在几条线上创作,互相之间专业界限清晰,却都以实验性与流行的艺术生态保持着明确的距离。如果你习惯了参考既定概念来认识作品,可能会有些陌生和不适,那你不妨放下种种限定,从作品的技术感性慢慢进入,沿着作品在空间中的关系线索,进入夏日展场里周褐褐搭建的异常生境。 如果需要一点现场剧透的话,我们选择村上春树的书名:“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关于艺术家

  周褐褐,四川成都人,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周褐褐幼年时随母亲远赴德国生活,并接受了最早的音乐教育,回国后入读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个人生活和学习经历,培养了她对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综合性的专业敏感度,以及对于生命、自然本源与形态探索的孜孜以求。服装设计、音乐和视觉艺术创作交叉进行是周褐褐工作的常态,这在无论是强调“分工”还是“跨界”的时代都具有一定的“非典型性”。

  周褐褐的创作涉及影像、装置、绘画、声音艺术等不同类型,近年部分个展包括:MIRRORRIM(Pangea Solarium,日本东京,2010)、“狂热者2012”(杨画廊,北京,2011)、“驱散阴霾”(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2017)、“因彼而行”(合美术馆,武汉,2018)、“驱散阴霾之虚室生白”(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上海,2019)、“纯纯各归”(麓湖A4美术馆,成都,2021)。部分群展包括:“重返——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成都,2017)、“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湖北美术馆,武汉,2017)、“塔台呼唤”(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19)、“艺术家的2020真实与理想”(成都蓝顶美术馆,成都,2020)、“临时症候”(星汇当代美术馆,重庆,2020)、“姓·名”(悦来美术馆,重庆,2021)。

关于策展人

  王晓松,艺术评论人、策展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6–2012年供职于何香凝美术馆,2015–2017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策划及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何香凝艺术的地·图·志——何香凝美术馆建馆十周年展览”、第1–4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台北关渡艺术节“亚洲巡弋——物证”展、第6届“对话园林当代艺术邀请展”、第1–3届全球华人艺术展、第4届美术文献展、第3届纤维艺术三年展以及第1、2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等。策划主持“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第101–200讲。2011年起,开始为《当代艺术新闻》《Hi艺术》撰写艺术评论专栏。编著有靳埭强、徐冰、岳敏君、周春芽、刘建华、刘旭光等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文献集,著有文艺评论集《视线之下》。

周褐褐,《矩阵》局部,铝,尺寸可变,2020

周褐褐,《生物的存在》局部,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1

周褐褐,《它处》局部,木头、玻璃,尺寸可变,2021

周褐褐,《星体头颅B》局部,数码微喷,120×80cm,2017

周褐褐,《音形》局部,玻璃钢,布料,泡沫隔音板,尺寸可变,2021

周褐褐,《在那遥远的岛屿上是我和昆虫的家》局部,铝,尺寸可变,2021

上海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是由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目前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的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和龙美术馆(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的艺术生态,重庆馆也于2016年5月底开幕,构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构架,是目前国内相当具有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王薇的收藏涵盖中国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以及亚洲和欧美的当代艺术等各种门类,数量丰富,体系完备。龙美术馆以其私人收藏为基础,长期致力于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传播。以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扎根本土的同时,注重古今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示与研究,以全球性的视野呈现视觉艺术的多元性,系统地展现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当前世界艺术的新鲜活力,打造比肩世界水准的私立美术馆。

  龙美术馆参照国际和国内美术馆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设有策展研究部、展览部、教育部、典藏陈列部、市场营销部、商务拓展部、艺术商店、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馆长办公室等十个部门,确保美术馆的正常运营,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龙美术馆创办人王薇女士任龙美术馆馆长。龙美术馆还邀请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美术馆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专业建议以及学术支持。


龙美术馆   浦东馆

  该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罗山路2255弄210号,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开馆, 建筑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由中国建筑师仲松负责设计改造,建筑外观呈方形布局,以浅灰白色为基调,花岗岩为主体建材,突显东方式的简约和纯粹内敛。

  美术馆主体建筑共分四层,地下一层为公共教育区域,设有图书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等,一层展厅主要展出主题多样的当代艺术,并设有艺术商店,艺术咖啡馆等休闲设施;二层展厅为“红色经典”艺术常设展区,系统地展现了中国革命题材主题创作从延安时期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貌。三层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常设和临时展厅,以书画艺术为主,还设有中国古代器物和家具的展示空间。


龙美术馆   西岸馆

  该馆位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龙腾大道3398号,由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建造,建筑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展示面积达16000平方米。于2014年3月29日盛大开馆。

  美术馆主体建筑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共分为四层。地上一层、二层为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该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与原北票码头构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以及对比鲜明的力量感与轻盈感,同时赋予美术馆建筑以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地下一层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及民国时期美术作品的常设展示空间,“白盒子”式的矩形展厅突显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博大精深。

  龙美术馆(西岸馆)不再是封闭内向型的美术馆空间模式,在功能设计上更多地容纳了具有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的公共空间,如地上两层有视野开阔的江景餐厅、公共景观庭院、音乐厅、咖啡厅、艺术品商店等,地下一层设有儿童展厅、图书馆、艺术品修复室、艺术书店等,地下二层有三百多个车位的停车场。这一切使得艺术不再远离大众,而是与公众的日常休闲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正是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创办美术馆的初衷和心愿。


龙美术馆   重庆馆

  该馆落址于重庆直辖市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双子座一至三层。于2016年5月26日正式开馆。共占地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设有三个展厅。分别聚焦中国传统、革命主题绘画及当代艺术。主展厅采用跃层展厅结构,挑高七米。龙美术馆的学术团队将针对龙美术馆现有馆藏体系中的川籍艺术家以及四川、重庆相关题材的作品进行梳理及展示;同时,也将会根据重庆的地缘特色策划相应的展览。不仅如此,国际艺术项目也将被引进龙美术馆(重庆馆),于传统中融入国际视野正是龙美术馆(重庆馆)的发展方向。

  坐落于商务楼中的龙美术馆(重庆馆)将打破艺术场馆与商务楼宇之间的壁垒,让艺术走进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特设学术报告厅和儿童教育空间、阅览室及多功能厅。美术馆将配合此空间定位,策划一系列针对商务人士的艺术讲座、亲子工作坊和公共教育活动,为商务楼宇增加新的可能性与生命力。

  龙美术馆(重庆馆)定位本土,放眼国际,将成为重庆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为当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欣赏国内外艺术的场所。



机构网站:http://www.thelong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