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徐小国个展:星光
2022/4/30~2022/6/26 北京
凝视的冒险
2022/4/29~2022/5/29 四川
侯子超:厄尔塔
2022/4/30~2022/6/5 北京
首届“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
2022/4/29~2022/7/31 其它
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特展————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2022/4/28~2022/7/3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四届 JINGART 艺览北京
2022/5/26~2022/5/29 北京
昨天堂——严明个展
2022/4/23~2022/6/20 其它
郭隆耀:白凤凰
2022/4/23~2022/6/25 深圳
谭英杰:被偷走的外壳
2022/4/23~2022/5/20 北京
Photoshop装裱
2022/4/23~2022/6/11 深圳
从 · 跳棋 · 到 · 複雜系統

从 · 跳棋 · 到 · 複雜系統

开幕时间:2021/03/13 15:00–17:00

开始时间:2021/03/13

结束时间:2021/06/13

展览地点:成都时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华熙LIVE528艺术村商业A区G层110号

策展人:蔡星洋

参展艺术家:曹舒怡 & Remina Greenfield | 何卉奇 | 黄安澜 | 黄凯雨 | 阚辛 | 黎佳仪 | 励明娜 | 李心怡 | 李维伊 | 聂利莎 | 孔墨 | 寇塔 | 欧杨 | 蒲英玮 | 全宇飞 | 陶辉 | 童义欣 | 王哈哈 | 王海清 | 汪洋&漆贞贞 | 王一鸥 & 王宇杰 | 武子杨 & Mark Ramos | 徐思行 | 杨健 |一子 | 张如怡 | 张瑞麒 | Muxi | Cherrie Yu | Eugene Lee | Hana Zhang | Seokhoon Choi

主办单位:成都时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华熙国际、华熙LIVE528、Trigger 触发

出品人:赵燕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20:00(19:30停止入馆)

行动指南
Action Guide

●1

  棋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就如同索绪尔在构建自己的语言学理论时,非常自然的用棋作为理解模型。

  索绪尔从棋引申出我们语言系统的特点:一切与系统和规则有关的都是内部的,也就是说决定“棋法“可以运行的并非每一个棋子本身的性质,而是构建棋类游戏的规则。

  于此引出了这个策展提案想要去测试的第一个性质:形成系统的规则。

  艺术家们被邀请各自设计一套棋子。棋子可以是任何媒介,它可以是一个词汇,一个物件,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套舞蹈动作等等。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这套棋子形成的规则,它们的内在关系,它们内在的价值观和个体性。他们是具备某种沟通功能的。

●2

  当杜尚谈论自己的下棋经历时提及自己痴迷于棋子移动范畴中存在的形式美感,“下棋是一种视觉的和变化多端的游戏”。

  棋类游戏常常虚构出了一个关于规则,策略的微缩世界,它通过想象力构建出区别于真实世界规则的副空间,这一空间的功能和艺术是相似的,它是一种关于游戏本身的行为。

  再进一步,有一个和很多棋类游戏不同的种类,跳棋,它的规则则更为有趣。它是一个不以消灭对方,而是以行为策略有效性为实验对象的游戏。想要在一场跳棋中取胜,首先需要学会的是构建与对方有效交流的策略,合作与博弈是相互而模糊的。

  于此引出了这个策展提案想要去测试的第二个性质:沟通的策略与美学。

  参加展览的艺术家虽然未必来到现场,却需要去实现一种思维的在场。艺术家需想象作品传达的概念可以在空间中流动。

●3

  好了,现在参与到这个游戏的每个艺术家都设计了一套规则。我们将不同的规则放入到展览空间中去,使其自身发生关联。也许有的规则会产生连锁反应,也有的规则会形成冲突。他们应该会形成一套概念上的生态系统。

  这时候策展人尝试抓取去每个作品的构成“规则”,媒介和内容,它们或是构成或是分解;或是系统类比或是引用隐喻;或是对弈或是翻译传递。策展人尝试把复杂冲突的创作意图梳理成流动的空间叙事体验。

  这个策展计划意图通过强调规则,而非作为个体的作品,去了解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路径。进而观察这一创作路径下的产物在一个独立于其他事物(包括人)介入的生态中的生命。策展计划会在未来阶段性的拓展和延续,艺术家被邀请去思考自身的作品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

展览团队

策展人 | 蔡星洋
  蔡星洋,毕业于帕森斯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于2018年至今担任Trigger触发主理与创始人,曾任PSA青策计划2020”、深圳湾科技艺术节等项目策展人,文章发表于Artnet、澎湃新闻、央美艺讯网、艺术新闻中文版等重要刊物。

展陈设计 | 桑贤铭
  桑贤铭,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曾实习或工作于鹿特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东京石上纯也建筑事务所,上海AECOM,深圳FUKSAS,广州竖梁社等设计公司,并参与PRADA米兰时装周FW 2020和Miu Miu巴黎时装周 FW 2020的秀场设计。其他曾参与项目包括荷兰Feyenoord城市体育馆,山东白鹭湾温泉浴场和广州永庆坊等。桑贤铭关注建筑的永恒性与时效性这一对辩证关系,尝试从古典建筑哲学中提取、突破,以达空间的本质,并结合当下与当地的语境寻求当代建筑空间的创新。

视觉设计 | COMPANY PER FORM(CPF)
  COMPANY PER FORM (CPF) 是集策展、设计、咨询、研究为一体的跨国创作体。我们长期聚焦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品牌塑造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更新,并擅长使用灵活的手段塑造创新性的叙事体验空间。CPF的近期客户包括: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艺术家蔡国强工作室、万科地产、乌镇当代艺术展、新青年剧团等。

翻译 | Sharon Liu
  策展人及自由撰稿人,现工作生活于纽约。

艺术家简介(A?Z)

曹舒怡& Rem-i-na Green-field
  曹舒怡,艺术家和研究员,Decompose联合创始人,纽约新美术馆NEW INC项目成员。任教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作品曾于纽约490大西洋画廊、A.I.R.画廊、GRIDSPACE、SLEEPCENTER、Westbeth画廊、纽约BABZ艺术书展等地展出,并曾于马萨诸塞当代艺术博物馆及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生物艺术实验室担任驻地艺术家。她被授予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纯艺术硕士学位,复旦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及法学学士学位。

  热米娜格林菲尔德 Rem-i-na Greenfield,设计研究员,Decompose联合创始人,纽约新美术馆NEW INC项目成员。作品曾在蒙特利尔XX工作室、HTMlles艺术节、巴黎Plateforme、REFRAG艺术节和柏林Agora Rollberg等地展出。她拥有生物学与计算机编程的学科背景,与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与技术硕士学位,目前是该学院的兼职教师,并曾任教于史蒂文斯理工学院。

何卉奇
  1994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BFA)以及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系(MFA )。作品涉及影像,行为,绘画,文本等多种媒介。围绕日常生活经验,重新审视空间中的规训系统,挑战无处不在的惯性叙事。她的作品常搭建游戏式寓言空间,来呈现社会形塑的过程和内部失效的沟通。近期展览包括“有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柔软”(Snap艺术中心,上海)个展“神秘岛”(Sleepcenter,美国纽约)等

黄安澜
  黄安澜(Yasmine)是一名艺术家,文字工作者。曾就读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文学士)、香港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硕士),现于帕森斯设计学院攻读摄影硕士。作为积极、主动的人类观察者,艺术家从不相信宏大叙事,故游走于诗歌、哲学与地下文化之中,迷恋一切无法阐明的灰色地带。她编造一系列身份,结合流动影像、装置、表演等媒介,将个体的生命经验注入更加广阔的,真假难辨的叙事中,以此转译时常共生的爱与伤害。

黄凯雨
  生于上海,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纯艺术系,于上海与好友创办语法沙龙。

阚辛
  阚辛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现在是荷兰Jan van Eyck Academie的驻地艺术家。她的创作以静态和动态影像为主要媒介。

黎佳仪
  黎佳仪的作品包含剧场、行为、雕塑与影像,从而探索事物、情绪、关系相遇时,张力拉扯与暧昧汇聚的部分。在作品中,她创造游戏与梦境,在虚构的设定下展示真实的情感,模糊真假的界限。通过制作可穿戴雕塑,装置与文本,构建虚构的环境和角色,让表演者在其中做出真实的反应与演出。2020年在BBOX首演实验戏剧作品《集体梦境》,Getaway画廊举办个人展览《人类皮囊》。

励明娜
  励明娜,新媒体艺术家与表演者,现生活于纽约。作品主要以装置及表演的形式呈现,其中使用物理编程、声音、增强现实及灯光等元素作为媒介与工具。她将科技看作一种故事性的叙述,作品常使用科技将日常物件转化为音乐演奏界面及舞蹈中的互动道具。

  励明娜的作品曾展览于-Mana Contemporary、NYC Media Lab、Network音乐节。2021年,她在曼哈顿艺术协会Governors Island担任驻地艺术家。她毕业于纽约大学ITP(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本科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学习纯艺术专业。

李心怡
  1994年出生于重庆, 2015起年就读于汉堡美术学院时间媒体专业, 并于2020年获得本科学位。自2020年起她攻读数码平面方向研究生。她的艺术实践包括视觉艺术、音乐和平面设计,多以声音、数码图像和游戏为媒介。

李维伊
  李维伊是一位艺术家 weiyi.li、设计师 weiyiandfriends.com、策展人 bigbadgallery.com、出版人 re-publication.com、杂货店主 currently-available.com,她同时生活和工作在以上五个网页链接里。

聂利莎
  聂利莎是一名多媒体艺术家,工作于影像、声音、和装置。她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绘画本科,及计算机,科技,与文化专修学位。她近期的展览包括Homey, Red Eye Gallery, 罗德岛,美国(2019);废托邦,原美术馆,重庆,中国(2019);Painting Tri-en-ni-al, Woods Ger-ry Gallery, 罗德岛,美国(2019);Afterimages, 线上(2020);没答案的人不伤心,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成都,中国(2020);万营畅想-青年艺术发现,万营艺术空间,石家庄,中国(2020);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Nars Foun-da-tion, 纽约,美国(2021)等。

孔墨
  孔墨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和研究者。他出生成长于中国山西,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艺术硕士学位目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孔曾在纽约州维罗纳的Artericambi画廊和Chashama举办过个展,他的作品被列入纽约皇后区博物馆和罗德岛RISD博物馆的展览。他曾参加三角艺术协会,Skowhegan绘画和雕塑学院,MASS MoCA Stu-dio Residency,佛蒙特工作室中心,Gibney表演中心和Chashama的奖学金和住宿。他的创作收录于芭芭拉·波拉克(Barbara Pollack)出版的《Brand New Art From China》,并被Hyperallergic,华尔街国际,The Round,ARTFORUM等出版物评论过。

寇塔
  寇塔,1994年生于太原。目前常驻鹿特丹,就读于荷兰艺术学院(Dutch Art Institute)。她的作品融合了影像、表演和装置,对仪式、尸体、语言和非人类亲属采取了一种鬼魂学的方法;通过拟定一种“姿势的”策略,她尝试推测异质的材料或生态之间句法层面的类同。寇塔于2017年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表演实践即研究专业。

欧杨
  生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斯图加特大学遥感信息工程与航空航天学院。目前就读于汉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Prof. Pia Stadt-baumer 班级。生活、学习、工作在中国与德国。

蒲英玮
  蒲英玮,1989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里昂和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蒲英玮的工作以对现实境况的私人体察为路径所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世界存在的诚恳证词。通过展览、写作、出版、讲演等不同形式的实践,艺术家进行着对政治历史文本的个人化重访与戏仿,并将这些跨越了种族、国家、语言、殖民等宏大命题的叙述悉数降落在其非虚构的个人史写作上。近期的个展/个人项目包括:“时间,历史,我们(为何而战)”,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蒲英玮,或1989年之后的虚构”,器空间,重庆(2019),“双重帝国”,新中法学院,里昂(2018),“宛若真实”,近期的群展包括:“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0–2021即将开幕),“恋舞神曲”,泰康空间,北京(2018), “登陆舒适区?”, 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北京(2018),“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上海馆/OCAT研究中心,上海/北京(2017–2018);“小说艺术”,OCAT深圳馆,深圳(2018);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2012),入围华宇青年奖(2018),影片《访谈录》入选法国卡昂Si Cinéma电影节(2018)。

全宇飞
  分别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艺术硕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作品常以后现代语境下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试图挖掘熟悉的、日常性景观与活动下所隐藏的不协调。作品作为一个入口,使这种不协调可见、可知。尝试提供日常生活作为个体微政治场域的可能性参考。作品也作为片段的、自主的个人叙事可行性策略。作品常运用综合媒介,以影像、装置方式呈现。

陶辉
  1987年出生于重庆云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虽然毕业于油画系,但陶辉的作品以影像和装置艺术为主,从个人记忆、视觉经验和大众文化中积累素材,通过提炼与改造形成崭新的叙事模式和影像风格。个展包括:OCAT 西安馆的「一点儿不多余」(2017)和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新倾向:陶辉」(2015)。群展包括:国立亚洲文化殿堂(ACC)群展(2019);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的「SESC 巴西录像艺术节影像展」(2019);第四届温哥华双年展“re-IMAGE?n”(2019);上海外滩美术馆和Para Site 艺术空间的」百物曲「(2019);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第11 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2016 年);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的「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2016);上海 K11 基金会的「骇客空间」(2016);圣保罗 SESC 巴西录像艺术节「南部全景」单元(2013)。

童义欣
  童义欣是一位艺术家和渔夫。他曾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地质学,之后毕业于西蒙菲沙大学和纽约大学。童使用雕塑和影像装置来分析在地质尺度上人类文化与自然的动态关系,并对社会关于价值、体面和理性的信念进行干预。展览包括布鲁克林BRIC双年展,空 港双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chi K11美术馆,当代加拿大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阿那亚艺术中心等。

王哈哈
  王哈哈(1993年生,中国)是一位常驻慕尼黑的艺术家。她于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目前在AdBK学习。在她的作品中,人和动物的亲密感情都被意想不到的物体或事件所传达和转化。她擅长营造空间,关注生活及生命被日常和技术性的物品所塑造的过程。

王海清
  王海清1994出生于中国福建,目前生活工作于柏林/杜塞尔多夫。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多媒体方向,目前就读于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班。她的创作从个体的经历出发,关注人与人、社会以及技术的关系。她的作品曾展出于第三届北京摄影双年展,北镇(2018);“剩下的时间”,歌德学院灰盒子,北京(2018);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在地行动单元,厦门(2017);中国当代实验录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6)。她的个展包括“伊琳·科尔曼的消失”,白灼影像,厦门(2017)

图片
汪洋&漆贞贞
  Zzyw是一个由漆贞贞和汪洋组建的艺术和研究团体。该团体生产软件应用程序、计算模拟和写作,用来作为研究计算性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影响的工具。zzyw是纽约新美术馆文化和科技孵化器NEW INC的成员,他们也是纽约布鲁克林艺术与创新中心先锋工场(Pioneer Works)的科技驻地艺术家。除艺术家身份外,汪洋供职于在纽约的罗克韦尔建筑设计公司(Rockwell Group),担任工程师与设计师。漆贞贞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计算媒体的同时,在攻读教育学(EdD)博士学位。

王一鸥&王宇杰
  王一鸥的设计、艺术作品运用包括建筑、电子插画、漫画,游戏、视频在内的多种媒介。有着心理学背景、建筑设计硕士在读的一鸥善于觉察环境和社会现象中非视觉的与不可测的层面,并用独特的手法将之传达出来。一鸥多年来思考和探讨的命题是寓言性叙事,其内容涉及媒介、空间、替代时空、梦境、建筑游戏化,与作为人类基本心理状态的“游戏人”。一鸥的项目和出版文字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和媒介,其近作包括:发生在为新冠疫情高度特化的建筑社区的决策游戏《日夜家园》;用建筑思维叙事的系列漫画《奥托自相矛盾的双面人生》;全球变暖的警世性纪念碑提案《碳之春》;建立于记忆外部化未来时空的电子游戏《淘忆者》。

  王宇杰是客观与主观世界的协调者,他通过塑造人和机器与人和环境的关系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作为交互设计架构师、创意工程师和创业者,宇杰致力于通过协调人的感觉与机器的感知来探究未来的社会与技术体系。他在智能系统、感官体验和产品服务中塑造人如何与混合现实、脑机界面、自动驾驶车辆以及自适应的建筑环境等系统互动从而创造有意义的体验。宇杰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是Muser和AiRCAD的创始人,拥有Philips医疗和Bruce Mau Design的职业经历以及-Me-dia Lab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经历。

武子杨 & Mark Ramos
  武子杨,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纽约,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并为 New Muse-um 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INC 项目成员。他的近期实践关注于虚拟世界、数据和算法是如何在高度全球化的后互联网时代以无处不在的隐形作用力去微观异化和重构人类。他的视频,增强现实 (AR),动态捕捉行为表演,人工智能 (AI)模拟和互动视频装置等在国际不同的展览展出,包括伦敦Annka Kul-tys 画廊,纽约 Nan-cy Mar-go-lis 画廊和新加坡Hatch Art Project的个展,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米兰设计周,美国费城当代艺术博物馆,沃克艺术中心,罗切斯特艺术中心,普罗文登斯当代艺术双年展,布朗大学,马里兰学院美术馆,纽约The Hole 画廊,奕来画廊和 Micro-scope 画廊,北京今日美术馆和时代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和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的群展等。

  Mark Ramos,美国新媒体艺术家,关注和致力于开源精神:免费共享信息和数据+创造性使用技术。他的作品探索通过技术生产手段以及赋予社群和个人权力来使艺术和技术世界民主化。Mark通过physical computing(使用计算机来感知和反应物理世界),软件编程和数字雕塑来创作互动装置作品,使我们更好地面对不确定的数字未来。Mark Ramos的作品曾多次展出于纽约和旧金山地区,包括布鲁克林Arsenal Gallery的首届展览和其作为Artist Tele-vi-sion Access的一部分的系列展览,以及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国际性展览。他现正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

徐思行
  徐思行(b. 1996)于2018年毕业于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获媒介研究学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通过雕塑与文本,她试图为创作赋予“寻找轮廓”的任务。这些轮廓的诞生、变化、冲撞与消亡不受某一笼统主题指引,而被一种对平凡事物的困惑与好奇所驱动,并对其作出回应与探究。从具体的、私人的关注点出发,处于现实边缘与?落的事件、物品、图像、记忆是作品的原材料,也是一个个等待被破译的谜语。她的作品则对其谜底、左右着我们现实的文化与政治系统进行思考,试图绕开历史与意识形态机器,组建个体的想象与意义。

杨健
  杨健主要从事录像和装置创作。他分别于2004及2007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被授予文学学士与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间,他入选荷兰皇家美术学院的国际驻地艺术家项目,并于2010年获得荷兰Stichting Niemeijer基金会赞助支持。2015年他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画廊、机构及公立美术馆展出。如:ZKM 媒体艺术中心,NJP 白南准艺术中心,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

一子
  一子, 物理意义上居于柏林家中的网络游民,研究生就读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HFBK Hamburg)Time based medi-a系Si-mon Denny班、Michaela Melián班。在欧洲多地参加过展览。

张如怡
  张如怡(1985年生于上海)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张如怡的创作实践主要涉及雕塑、综合材料绘画及据地装置。其观念实践始终围绕日常逻辑展开,作品因调和人工制品、工业经验以及城市生活而占据特殊空间。张如怡的作品曾在香港K11艺术基金会(2019),上海外滩美术馆(2018),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7),奇切斯特卡斯雕塑基金会(2016),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2016),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2015)等机构展出。她的个展包括在上海东画廊“以为何处”(2019),洛杉矶Fran?ois Ghebaly画廊“盆栽”(2019),上海东画廊“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2016)以及北京空白空间“间歇”(2016)。

张瑞麒
  张瑞麒(b. 1994年,辽阳),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获得了动态影像专业的硕士学位、鲁迅美术学院获得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学士学位。他的实践和研究结合了对互联网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和对当代图像叙事复杂性的兴趣。他近期参与的展览和放映包括,Teachable Moment,Stove Works,查塔努加(2020);野放电影节,良日激动所,台北(2020);在线表演艺术节(2019)亚洲北方艺术节,陶森大学,巴尔的摩(2019)。

Cher-rie Yu
  俞汲青是一个25岁的艺术家,现在工作和生活于芝加哥。她从威廉玛丽学院英语文学本科毕业,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创作硕士毕业。她的作品曾在芝加哥文化中心,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links 展厅,MANA当代艺术中心,纽约卫星艺术展,Helena Anthrana画廊,以及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展出。她是2020年加州伯克利的KALA艺术学院新媒体奖的获奖人,也会在2021年去纽约知名的yaddo艺术中心做驻地艺术家。

Eugene Lee
  Eugene Lee 主要运用影音与装置,从日常现象的结构探索人的心灵机制与行为的巡回,并 抛出一个个人生轨迹的可能性。

  Eugene 毕业于美国巴德学院艺术硕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主要展览有个展「Splitting as a Dai-ly Pratice」(2019),「The Plan-ta-tion Guide」(2017), 联展「In Your Place」(2019)等。

Hana Zhang
  Hana Zhang从事视觉、影像和文字创作。她的作品结合真实记录和虚构想象,探索日常经历的再次阐释。

  Hana于2020年获得巴德学院的艺术硕士,她的作品被选入2021年第十四届纽约A.I.R.画廊双年展,并在Mana当代文化中心,国际摄影中心,纽约动态图像博物馆和国内外画廊展出。她获得2018年法国图卢兹MAP摄影节大奖,入选2018年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PDN Expo-sure摄影奖。

Muxi
  艺术家和策展人。生于成都,疫情以来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她的作品围绕对脆弱性的观察或编排(choreography)展开,呈现对于转瞬即逝(ephemerality)的关注和探讨。她受到童年游戏和今天的碎片信息的启发,通过对内容和语境的断章取义,将个人经验混入系统性历史,创造(近乎)虚构性的氛围。

Seokhoon Choi
  Seokhoon Choi是来自纽约并旅居北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曾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美术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他的作品通过探察语言和地域中的模糊性,关注线之间的空间,以及/或者空间之间的线。

 

武子杨 & Mark Ramos,《互联生态系统》,2021,实时模拟游戏 Zzyw,《ThingThingThing》,2021,开源软件开发系统 曹舒怡& Remina Greenfield,《消散无间》,2021, 单频影像 ,15’,影像截屏

王哈哈,《那头拥有人类基因的小牛为什么流泪》,2021, 影像装置 李维伊,《我与我的不朽之战》,2011,单频影像,04’26”,影像截屏 全宇飞 ,《人工步行》,2019 ,影像、装置 王海清,《亲密II》, 2017,视频,9′07′′

黄凯雨 《? (4)》,2020,100 x 180 厘米 ,布面油画,马克笔,左右拼接 李心怡,《曝光》,2021,游戏 欧杨,《声像》,音频、图像,复合材料装置 何卉奇,《玩乐时间》,2021,单频影像,10’,磁铁片若干,尺寸可变

Muxi,《友谊赛:场地1》,2017-2021,综合材料装置,尺寸可变 徐思行,《29:51》,2021,装置 Eugene Lee ,《Blackbird Homerun》,2021, 装置 励明娜,《“城”会玩》,2021,投影装置

黎佳仪,《斑点小兔、橘子皮、或是世界地图》,2021,地毯,2.5x1.75m 一子,《Sent with perpetual love》,2021,装置 王一鸥&王宇杰,《动态迷宫》,2021,游戏,影像截屏 陶辉,《四川到深圳》,2017,音频,13’30” 长征计划:赤字团,2019,展览现场,摄影:ARTEXB,图片由长征计划提供

阚辛,《快乐的犀牛》(A Rhino Labelled Gay),2019, 艺术微喷 寇塔,《松露—尸体》,2021,多轨道声音装置 孔墨,《草蛇,灰线 》,2019,装置 Seokhoon Choi,《宇宙癫狂舞池》,2021,视频装置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