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1979年至今
2017/7/30~2017/8/27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沪上清风 第二届名家扇面巡回邀請展
2017/7/30~2017/8/9 上海
灵·韵--孟韵个展
2017/7/26~2017/8/11 北京共同艺术中心
身体剧场
2017/8/9~2017/9/10 上海香格纳画廊
仲夏夜之梦
2017/8/1~2017/8/31 上海南希艺术画廊
1927-2017“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
2017/8/1~2018/1/31 上海
村上隆藏品分享展
2017/7/21~2017/8/13 上海
《权力的游戏》大型主题展
2017/7/18~2017/8/13 上海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个展
2017/7/15~2017/9/15 上海当代艺术馆
站在对面的风景 几种都市向往的生活
2017/7/15~2017/8/26 上海明圆美术馆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个展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个展
时 间:2017/07/15-2017/09/15
地 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详细介绍: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波兰现代海报发展历史的浓缩展现

  波兰海报艺术的发展和二战后国家复兴与重建密切相关,由于严格的审查制度,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为艺术家提供自由的土壤。而海报由于其有利信息传播、适合大众户外欣赏、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易于创作和复制等天然属性,在国家文化宣传中拥有重要身份。当权政府甚至大量拨款,鼓励并资助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进行海报创作。

  然而国家推行的社会现实主义美学并没有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他们寻找到了宣传机器强压之下那一片流动着新鲜空气的缝隙——戏剧、电影、展览等演出的海报创作,这一领域相对宽松并具文化价值,得以实现他们专业而弥足珍贵的艺术实践。

  正如托马耶夫斯基广为流传的那句自我宣言“政治犹如空气,我们必须生存其中”,他和同时代中依旧向往自由波兰美德的艺术家一同,在海报创作中找到了政府容忍和自由创作之间的平衡点,并发展出了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一生可说是波兰现代海报发展历史的浓缩展现。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年份不详,插画手稿,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创作代表作品——波兰学院派海报风格的先驱

  我们创作了一种新的语言,这种语言拒绝叙述性的论述,而追求基于图像序列的高级概念型的快捷沟通方式。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关联或者隐喻。简而言之,我们只是将用于观看的图片替换为用于阅读的图片而已。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1974年

  波兰国立华沙美术学院就读期间,托马耶夫斯基便开始为讽刺周刊《大头针》(Szpilki)创作插图和漫画,这一时期也为他战后海报创作中鲜明的图形化表达与精辟的讽刺态度奠定风格。二战后,托马耶夫斯基从华沙移居到临时首都同时也是战后文化聚集地罗兹(LÓdz),开始接受电影海报创作的委托。在其早期电影海报如《羊脂球》(Boule de suif,1947年)、《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8年)中都可以看到其受到明显的孩童绘画和原始艺术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电影海报多采用拼贴手法,以展示类似电影蒙太奇剪辑式多视角聚焦的视觉符号。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羊脂球》,1947年,电影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公民凯恩》,1948年,电影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相对于电影海报,主要基于剧本创作的戏剧海报给予设计师更大的阐释自由。托马耶夫斯基在创作中展现了更为显著的极简主义风格倾向,同时隐喻、关联与幽默的挑衅也成为鲜明特征。在戏剧《历史》(Historia,1983年)的海报中,托马耶夫斯基难得展现了其对现实政治的立场。用脚趾摆出的造型,巧妙地躲过了当时政府对于象征西方自由主义V字手势的禁令,用脚而不是用手比手势,看似幼稚简单,却传达着老道的揶揄情绪——双手被束缚不能表达反对,只能用上双脚。视觉传达生动凝练,跳出平面载体凸显直接的力量。在戏剧《爱德华二世》(EdwardⅡ,1986年)的海报中,同样是单一色彩极简笔触的手势造型,四指合拢食指直立,是爱德华二世质问手下的惯用动作。托马耶夫斯基更借用这一意象隐喻这位君王对欲望、生命、性的复杂态度,画面大量留白却让人心领神会。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历史》,1983年,戏剧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爱德华二世》,1986年,戏剧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展览海报是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创作的第三种委托类型,其中他于1959年创作《摩尔》(Moore,1959年)更被誉为其创作生涯的至高点。托马耶夫斯基以摩尔雕塑特征创作海报上的字母剪贴设计,第二个字母〝O〞同时成为画面中的雕塑底座,平面的蓝色背景和白色线条,巧妙地营造天地间的空间错觉,在完美的尺度间展现摩尔的艺术风格。海报《爱》(Love,1991年)是他为自己在阿姆斯特丹美术馆举办的平面设计个展所创作的海报,大胆的笔触蕴含写意气质。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爱》,1991年,展览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摩尔》,1959年,展览海报,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托马耶夫斯基的世界性影响

  托马耶夫斯基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其海报创作不仅开创了战后“波兰学院派海报”的鲜明气质,也为开启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波兰海报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在波兰国立华沙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建立的“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大师班”蜚声国际设计界,培养了一大批欧洲著名平面设计师。由于其作品中鲜明的极简笔触和凝练的符号语言,托马耶夫斯基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将其创作特征与东方美学和日本文化中的书法、俳句的属性相类比,更将其誉为一位禅宗大师:“他是世界平面设计史的大师,垂馨千祀。他的力量神奇无比,为平面设计创作注入创造性的勇气。”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在华沙国立美术学院的课堂上,华沙,1980年,图片来源于Jerzy Sabara

  策展人何见平在德国学习工作期间受到波兰现代海报的冲击并影响了自己的平面设计创作,相信“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的举办会将其带有普世审美性的视觉语言在中国平面设计界带来多纬度的回响。正如何见平在画册中所写:“托马耶夫斯基2005年以91岁高龄去世,他的一生犹如完美戏剧的剧终谢幕。他的离去,就像他1967年的作品,戏剧海报《Irkucka Historia》,幕终,却留下一只令人回味和遐想的舞鞋,把我们的记忆封存其中。”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年份不详,插画手稿,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及其家属所有


 

关于设计师亨利·托马耶夫斯基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 1914年6月10日出生于波兰华沙,2005年9月11日去世。他是波兰现代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师、插画家、舞台美术家和设计教育家,对波兰战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至关重要。

  托马耶夫斯基1929年就读于华沙平面设计学校,接受石版画绘画训练,1934-1939年之间在波兰华沙美术学院就读绘画专业。在1936-1939年期间为讽刺周刊《大头针》(Szpilki)创作插图和漫画。1939年取得纽约世界博览会波兰国家馆的设计方案第一名。1947年,托马耶夫斯基开始与波尔斯基电影公司(Film Polski)合作,创作了系列电影海报。1956年,他与扬·勒尼卡、朱利安·帕尔卡一同成为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的第一批波兰籍成员。1976年,托马耶夫斯基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授予“皇家荣誉工业设计师”奖章。

  1952年起,托马耶夫斯基受聘于波兰华沙美术学院开设海报设计工作室,此后开始担任教学工作。其建立的“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大师班”蜚声国际设计界,学生来自芬兰、挪威、瑞典、法国、斯洛文尼亚、捷克和波兰等不同国家的平面设计界,其中包括众多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师:Pierre Bernard(法)、Gerard Paris-Clavel(法)、Michel Quarez(法)、Mieczyslaw Wasilewski(波)、Lech Majewski(波)、Radovan Jenko(斯)、Piotr Mlodozeniec(波)、Karel Misek(捷)、MarjattaItko-nen(芬)等。

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当代艺术馆位于上海市人民公园内,附近矗立众多著名的文化建筑,如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馆等等。整座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展览场地占1800平方米。艺术馆不但是现代玻璃建筑的标志,更为中国和国际间的当代艺术和设计造就融会交流、一展所长的机会。龚明光基金是非营利独立运作的机构,旨在为亚洲的文化发展掀起一股新浪潮,并矢志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总监何庆基(香港艺术中心前任展览总监)

电话:86-021-63271282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