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展览信息 |
天一生水:王鉴为个展在京举办
2017年6月4日,“天一生水——王鉴为个展”于北京艾米李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王鉴为从2014年至今创作的作品近二十件,是艺术家近年创作的一次集中呈现。
此次展览名称“天一生水”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与日月汇聚。画家以此作为自己表现的课题,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雄奇怪诞、汪洋恣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时间并非停留在古代,也绝非当下,而是一个绝对自由、美好的精神空间。画家表达的是对于一种高古之气的膜拜,同时也是对“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慕。
在展览开幕式上,几件大尺幅的新作尤其引人注目——展览同名作品《天一生水》描绘的是山水主题,但其气象直指天地鸿蒙之初,在一个没有时空坐标的山水背景中,巨大的天幕似水一样飞流直下,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逍遥游》展现了与我们审美经验完全不同的山水世界,大青绿的色调,以及被画家改造后的山水、佛像、亭台楼阁、树等等形象,让人联想到富有而又辉煌的汉唐时期,那些瑰丽而又炫目的华章,其流风遗韵至今仍保留在敦煌、五台山的壁画以及日本的一些唐风建筑中。而《天一生水》、《混沌》等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更接近于书法和道家的朴素色调,在这类作品中,“阴阳变幻”构成其光与色的主题。
王鉴为新作中这种在平面空间里,利用前后掩映或左右并列来营造多重空间的方式,之前大多见于敦煌或者龟兹壁画,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是非常少见的。画家利用自己的美学经验,将佛像、山水、树木、建筑等传统中国画种的形象进行了符号化处理,不断尝试以明确的边缘线与几何化的形状将这些符号与不同的画面空间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又融合了西方“硬边艺术”等现代主义的造型特点,从而建构出一个全新的视觉系统。正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赵力在文章中写的,“鉴为的创作,就是以自我的符号化去解释历史传统符号,从而产生了某种古朴厚重的历史性意义。”
王鉴为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王澄先生对他的艺术道路影响深远。一直以来,书法是其创作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在早期创作中,王鉴为一直致力于将书法用笔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而随着探索的深入,画家逐渐意识到这种方式过于简单,进而转向对中国传统艺术中“气韵”及“视觉平衡”等视觉思维在画面中的渗透。美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博在评论文章中指出,“王鉴为所追求的是一种千变万化、高度概括的混沌线条,他要让这种线条内化为造型语言的主体,与现代抽象的点、线、面语言平分秋色、并行不悖,这个概念显然来自他对于书法的坚持与确信。”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王鉴为经历了近十年的不断推倒、自我重建的历程,从最早期对于家学的反叛,到表现主义风格的水墨人物,再到空无一物的空间系列,直至2014年机缘巧合创作的500佛像稿,画家一直走在寻找和否定的道路上,不断地否定在他看来不够满意的作品。王鉴为在摸爬跌撞的探索中一路走来,在孤独与坚守中完成了“天一生水”这批新作。这些作品是画家苦心经营、不断寻觅后创作出符合逻辑的产物,同时,它们又拥有自身的文脉背景和时空意涵,这些都足以让它们立在那里,提示出当代绘画的一种选择和可能。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一代中国画家对于中国传统视觉资源的反思与改造,这种植根于中国传统,同时又融入了当代审美经验的创作,正在逐渐拓宽中国画的疆域。 “天一生水——王鉴为个展”将持续至2017年7月23日。
北京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