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微尘凡花--2017台北·上海王大志作品展及艺术分享会
2017/4/20~2017/5/14 上海
在 ? 三月 —— 女艺术家油画作品展 美博美术馆
2017/3/8~2017/3/26 上海美博艺术中心
隔江山色
2017/2/17~2017/3/5 上海
兰乡兰香--陆国强书画迎春展
2017/1/17~2017/2/17 其它
绿光——薛扬作品展
2016/12/22~2016/12/29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性别属于自己
2016/11/19~2016/12/10 北京共同艺术中心
中韩艺术4人展
2016/9/11~2016/10/13 北京共同艺术中心
王岳川书法艺术展
2016/11/1~2016/11/30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优素福·卡什世界名人摄影展
2016/11/1~2016/11/30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Pneuma:气与灵
2016/10/1~2016/10/31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性别属于自己

展览主题:性别属于自己
开幕式:2016.11.19 (星期六)15:30
展期:2016.11.19—2016.12.10
策展人:罗锦华
学术主持:王林
学术支持:鲍禹
主办:瑞升设计
承办:北京共同艺术中心
展地: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甲8号醉库文创园A2(共同艺术中心)




罗锦华

前言

  陈蕾、何唯娜在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同窗四年,毕业后走上艰辛而漫长的职业艺术家道路。作为女性艺术家,她们以自己热爱的绘画创作表达一种女性身体与心灵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其诡异而富有诗性的绘画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在不大的画幅中,她们以“讲述”的方式描绘出女性私密的生活,个人的身体性质,衣物、床、镜子、盆栽、花卉、小玩意儿及身边的小猫、小狗等,这些微小而精致的人和物都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之中:幽深、诡异、静谧、空灵,令人惊叹。

  她们的作品既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法则和形式法则,又赋予其以现代文化的内涵,同时融入了西方美学理念及现代表现主义的手法,她们的作品不但是女性的,也是非常当代的。

  陈蕾长期居住在成都,成都的安逸与浪漫投射到了陈蕾作品中——描绘在镜子里的精美的人物、动物和风景——女人们慵懒地禁闭在隐秘的空间里,她们好像在通过门窗或镜子偷偷窥视外面的世界。而在陈蕾画中男人是离场的,隔绝了男人的世界看起来像是伊甸园,美如仙境、纯净无邪。但即便这样,陈蕾画中仍然透出隐约的情欲,装扮如此之美的女人似乎在等待着被垂青和怜爱。陈蕾擅长把中国传统元素(仙鹤、祥云、太湖石、亭台楼阁等)与西方元素(浴室、旋转木马、芭蕾、黑天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髦女郎)错乱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种种超现实的梦幻空间,使人有远离尘嚣、恍如隔世之感。毕业于四川美院国画系的陈蕾虽然使用的是布面丙烯的西画方式,但画风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与何唯娜的作品有着同质的精神内核。

  何唯娜是出道较早的女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风生水起,艺术权利被男权瓜分、侵占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唯娜就已经“飘”在北京了,然而,何唯娜一直活跃在艺术圈却又置身其外,轮番粉墨登场的艺术流派似乎都跟她没有什么关系,她畅游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营造着女性私密的空间。对身体和肌肤的迷恋;情感的迷离对应梦一般的情景;在反复搓揉的皮纸上绘画形成了一种特殊光斑效果;在多数作品中使用一种罂粟花般妖艳的红色,这一切形成了何唯娜独有的风格。何唯娜曾把自己的散文集命名为“女妖日记”,其性情飞扬奔放、其行为肆意爽快、其形象风采动人,具有艺界大姐大的风范。

  陈蕾和何唯娜都是美才女,我们不难看出她们画中流露出的自恋情节,无论是镜中物语还是浴室私语,都透露出女人用身体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无论是热情奔放的何唯娜还是静若处子的陈蕾,都毫不意外地透出女人的“色欲”。

  何唯娜的画美在浓烈、绚丽、繁茂,犹如红玫瑰,陈蕾的画美在悠远、清新、淡雅,犹如白玫瑰,她们正好是两种女性美的极致。红玫瑰和白玫瑰的联展,为今年年末中国美术圈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罗锦华

 2016年10月20日于北京黑桥艺术区


艺术家陈蕾

陈蕾
1970年出生于重庆
1989—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现居成都从事职业艺术

2013 高迪艺术《这么近那么远》双城展
  《2013春季艺术沙龙展》
2012 陈蕾+林晓明双人展
  《2012春季艺术沙龙展》
2011 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展之农园成行
  《春季艺术沙龙展》
2007 《北京当代艺术邀请展》
1992 《首届女子四人展》



《心镜》



  真实的灵魂和错位的世界

  宛如留声机里传出断续的电音节奏,怀旧、生涩、骚动、焦虑、混沌、错位;舞台般梦幻的场景、道具感的现实物件、岁月滑过的如花女子、风华正茂的蝴蝶,古真今非,时空重组;复杂、丰富、多变、游离、支离破碎的情绪被编织在画面中,这就是陈蕾的作品——《心镜》。

  藏一室,开一窗、挂一镜、洞一景,所有的道具都在导向一个纯女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雅致、羞涩、情色、浪漫的时空中,她以女性的敏锐捕捉生命中飘缈的每一抹色彩,曾经或现在,伤感或悸动。她以自己的视觉模式,通过空间结构重组时间,当代的大事物、大风景被作古,微不足道、琐碎的事物被赋予灵动的艳色,在画面中重新定位;将东方哲学的意境重新阐释。人、物、山、水演化为寓言似的象征物:莲藕、绿牛、白马、艳蝶、黑天鹅、来去的候鸟、矜持的女子、粉烟的工厂。

  窗、镜、扇

  东方和西方,是向内和向外的文明,内省和外扩都可以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了自己也就是理解了这个世界。陈蕾的画面机智地选择了内省,同时开启了向外的窗。

  她搭建了一堵墙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墙是自我保护的工具,又是孤独和自省的工具,空间由此分成内外两个世界,她又为这些墙开启圆形的窗,于是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窗,这个中国园林元素,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起来,成为观察和被观察的界面;

  窗继续演化为扇,古代女子特别的工具,略带娇涩,强化了女性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半遮半掩,欲露还羞;同时也隐藏着自我对外部世界和未知将来的恐惧和渴望。

  窗又演变为镜,于是世界变成确定自我的镜子,因为有这面镜子的存在,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我们通过镜子看见世界,通过世界看见自己,如同我们通过镜子看见自己,我们被文明驯化的眼睛,也只能看见世界眼中的自己。

  陈蕾没有停下来,她模糊窗、扇、镜的边界,让这几个事物相互渗透,镜子里同时透出内外世界的不同风景,并且让潜意识和梦境相互渗透、干涉,成为焦虑的精神世界和期望的现实世界的冲突与并存。这种复杂的情绪千丝万缕地纠缠,相较于传统的文人画,更多情绪化和当代性。

  女性与男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男性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陈蕾有自己的哲学,她不奢望高屋建瓴的胸怀气度,也不愿作顾影自怜的小家碧玉。

  “以梦为镜,可知真实,以真为镜,方知自我。”这是她的哲学观。世界是女人认识自己的镜子。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她深悟女性是被观察塑造出来的,这是一个相互需求的关系。自我通过他人的观察确定,孤独是暂时逃离的手段,但如同生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过程,在和这个世界的互动中,我们注定被观察决定身份和状态。

  男性的自我来自于社会认可,女性的自我来自于男性和社会认可,需要双重认可,这样就变得不确定和游离,更具戏剧性。因此,在她的画面中,这种哲学观被演变为舞台,被观察和被接受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的自我价值观。她敏感的神经将这些元素重组成画面中一种安静的叛逆,在男性隐喻的世界面前中轻轻拂弄自己悸动的灵魂。此时,她的窗成了凝视真实世界的镜子。

  微观与现实

  在哲学和精神层面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弗洛伊德和新弗洛伊德主义对陈蕾的影响,对于梦境的不断深入描绘,阐释本能和文明对人格的影响,进而是梦境和潜意识的混沌,通过潜意识的镜子挖掘真实;弗罗姆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陈蕾通过“墙洞”这个社会的镜子寻找和确定自我,恰如文明泯灭自我,也塑造自我。但她的画面却不是弗洛伊德式的因果关系和决定论。

  对于意识,她的画面更倾向量子特征、更微观、更女性化,量子理论认为意识存在于微观领域,无法测量其具体形态,他们是断续、受干扰、不稳定、善变、在不同时空穿行、无法准确把握的;在陈蕾的画面中,将其具象为各种生灵,艳丽、晦涩,在镜中、窗口、内外空间、过去未来随意出没、纠缠交错在不同画面中,她不断通过墙内与墙外,梦境与真实,自我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物质与人性的交错,使画面变得非线性和不确定。

  “一沙一世界”,在她的画面中,每个意识自成宇宙,每个宇宙又具有多面性,任何局部,又包含复杂元素,如此无休无止,如同梦境中的梦境,每个道具都自成体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而他们内部充满不同的情绪、矛盾兼容,不可跨越又相互影响。此画的蝴蝶到彼画中,情绪和色彩已然不同,每张画面相互包容、又独立排斥,这是一个带有寓言性质,含混暧昧的多重宇宙,由此决定的自我意识也变幻不定,作为女性更能体会和把握这种无法琢磨的喜怒无常,这就是她对于多重人格的视觉解释。

  其时画面已如现实,具有复杂和不确定性,在看似平静的氛围中,包裹着细微颤栗的灵魂,她们羞涩而骚动,将异己者排斥在外,场景中任一部件又成为另一场景的元素,他们相互支撑,构建多元结构,每个画面中没有主导,只有相互关系,或跳跃,平静,游离,纠缠,相互制约,如同自我通过与世界的互动确定存在感。

  古风新渐

  但凡学国画的人,无论身在何世,骨子里总有古人的情结。陈蕾从小浸泡在墨汁里, 接受严格的国画教育,而她从内心里享受线条和水墨的世界,她在质朴的色调氛围中安静平和地描绘,即使是西方的颜料,但笔的运用,笔尖、笔肚、笔根和画面的接触,水和色的浓淡、变化、渗透,确是字正腔圆的国学,加之女性的敏锐、焦虑、暧昧,构成别致的画面语言。她用平面化拉近了真实、梦境、意识、幻像的距离,用光影、渐变抹平了西方和东方的差异,用线条搭建了传统和当代的桥梁。


  微言晓义

  坐在自己搭建的艺术之墙中管窥真实世界,在孤独中品味和探寻自己的天空。她缓慢而悠闲地经营画面,镜中的景和现实的景,墙外的景和墙内的景,怀旧的景和当代的景,错落纠缠、和谐存在,这是她自己的多重宇宙:现实的、怀旧的、贪婪的、情色的、朴素的、骚动的、孤独的、善变的、沉稳的、臆想的、存在的、被异化的人、被人化的物。山与水、云与烟形成静默的文人风景,而那些敏感、脆弱、细微的灵魂,成为画面中的亮点,即使一丝风滑过,对于他们,都是一场地震。

  陈蕾认为人生是自我无法选择的舞台,她的作品具有日记式的迷茫、随笔式的感悟,如同每日都上演的舞台剧,她不喜欢后现代暴力似的撕毁,作为女人,她也没有那种能量和破坏性;她运用女性特有的纤弱和倔强,采用一种低调而平静的叛逆,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小碎片拼凑重组,因而她的描绘不是宏大叙事、却可以触及灵魂,支离破碎却浑然一体,胡思乱想却展现了真实的世界。

  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场戏、一场梦、一场现实,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见镜子、看见自己、看见生活。

 


田永华

2014于北京


《浮月一》  60cmx80cm  布面丙烯  2014


《浮月二》  60cmx80cm  布面丙烯  2014  


《黑天鹅》70cmx90cm  布面丙烯  2014


《失乐园一》  60cmx60cm  布面丙烯  2015  


艺术家何维娜


何唯娜简历

  1968年生于四川江津柏林区;

  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4年赴北京做自由艺术家。1995年迁居长沙,居住在著名的马王堆附件,故画室取名为马王堆后院,在这个时期,开始用水墨创作《浴室》系列作品。邓平祥老师对这一时期作品的阐释: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和女性艺术家,何唯娜以艺术方式所提示的成为女人的方式是个人化和感性化的方式,她从政治和社会学意义的妇女解放中突围出来,完全以个人性的感觉和快乐来成为女人。快乐方式也就是感性的方式,以这种方式何唯娜实现了“要以自己的双手取回自己的性别”的主张。

  2007年又返回北京,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各个领域疯狂膨胀的时期,我创作了草莓系列和红泡泡系列作品。著名评论家徐虹老师对《草莓》系列的解读是:睡衣和画中碩大的果篮中那肉质厚实的草莓,尺寸比近旁的女性人物还大,粗砺的表层充满张力,闪烁一种怪异的魔性。画家通过习以为常的事物重新组合,诠释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心理倾向,强调一种强行和侵入的特权不仅仅在社会公共生活里存在,也弥漫在隐密的私人空间里。这个空间里,不仅没有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述的那般“诗情画意”,或者社会伦理宣讲的那般“平等”,而是社会学观念在生物学中的继续“演绎”,是社会学化了的生物学。它表明,人类的任何行为与举措,不能够脱离现实作用而孤立存在,两人的空间也如此。这种意草莓》一画中主要部分被一张拉开帷幕的床占据,透明的玻璃水果盘就像一个透明的盒子,巨大的“草莓”像“张牙舞爪”异物,盘踞期间,棱角分明,表层的“果刺”咄咄逼人。而在床的左边,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衣架上悬挂了一件粉色女睡衣,纤弱柔美与“草莓”的张扬和粗犷形成鲜明对比。艺术家再一次用具体熟悉的日常事物组合了一种熟悉而陌生的场景,通过熟悉的事物来思考一些不寻常的问题,并在“陌生化”的关系场中去发现“习常”中之悖谬。以提示表面下的事实存在。徐虹老师也敏锐地看到:红泡泡显然不是一般的生活物体,它是一种生理性的物质。它使人联想起女性有关的生理现象,比如和生殖,和女性生理周期有关的“血水”意向。画家将它们置放在浴缸中,让它们泛起繁殖和扩张的生物性“血泡泡”。它们像气球一般透明,大大小小地挤在一起。有意思的是间隔期间的女性人物,她们是新娘,小女孩,穿绿军衣的女兵,也有画家自己的形象……显然何唯娜在这里强调这类“红泡泡”对于女性心理和日常行为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关于女性生物特质如何在社会学层面被利用,从而对女性心理和行为产生作用。

  2009年搬到宋庄至今,对中国画的探索和理解又有别样的感受。



重要展览:
1992年 中国首届女性中国画展 四川美院陈列馆
1993年 《美苑杯》大展,中、港、台大学生作品巡回展
1995年 第三届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7年 中国艺术大展、中国画展 上
1998年 《马王堆后院笔墨报告第一回展》 济南画院
1998年 《都市人格》展 重庆
2000年 《马王堆后院笔墨报告第二回展》 南京可一画廊

2000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1年 《都市 女人 女人》 曼谷希尔顿大酒店唐人画廊
2001年 《无感觉展》 长沙四维集团展厅
2001年 《马王堆后院的笔墨报告第4回展》 广州逸品堂
2001年 《湖南当代艺术展》 深圳美术馆
2001年 《都市、女人、梦想》 上海易典画廊
2002年 17届亚洲艺术展 韩国大田美术馆
2003年 《都市的欲望和诱惑》 深圳美术馆
2003年 《Beautiful Desire》 泰国唐人画廊
2003年 《马王堆后院的笔墨报告第5回》 厦门市图书馆
2004年 《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 湖北美术馆
2004年 《融合互渗》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4年 《深圳第四届水墨双年展》 深圳美术馆
2005年 《非常笔墨》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6年 《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度美术馆
2006年 《水墨性情》 北京酒厂
2007年 《22届亚洲艺术展》,印度尼西亚万隆:塞拉萨尔.苏纳尔沃艺术空间
2008年 《中,日,韩草图联展》帕克斯项目空间,北京
2008年 《艺术湖南》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 《新笔墨,中国画大展》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2008年 《中国情境。重庆驿站》当代艺术大展,重庆黄角坪501当代美术馆
2008年 《21世纪水墨学术展》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2009年 《讲·述》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2009年 《“两湖潮流” 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广东美术馆
2009年—2010年 《第一届中国水墨双年展》,中国林州国际碑林艺术博物馆,中国林州水墨艺术博物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哈尔滨虞舜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江西南昌个山艺术馆;广州尖峰艺术中心。
2010年 《生活美学》杨画廊,新加坡
2010年 《梦想照亮现实》,NOVA艺术空间,北京。
2010年 《穿越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智利国家美术馆。
2010年 《美丽的邂逅》3+3画廊,北京798艺术区
2011年 《彼岸花》女性艺术家联展第一回,桥舍画廊,798艺术区
2011年 《首届中国当代画家联展》,卢浮宫,法国
2011年 《黑色无端—当代水墨邀请展》,上海蒙田画廊
2011年《半边天—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美国费城卓克索大学美术馆
2011年 《历史新宋庄》,上上美术馆,北京宋庄。
2012年 《湖南首届女画家作品展》,湖南省画院展厅。
2012年 《中国水墨现场》杭州
2012年 《鸾凤齐鸣》北京宋庄树美术馆。
2012年《她者的艺术》中国驻澳门外交部。
2013年 《以太-当代水墨邀请展》,道邦艺术沙龙,北京宋庄。
2013年《水墨再现》,凤凰美术馆,南京。
2013年《玩~意》当代水墨国际邀请展。山东美术馆,济南。
2013年 《蜕变的力量》湖南省中国画学会优秀艺术家提名展。湖南省画院美,术馆,长沙。
2014年 《各自为艺》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4年《流动艺术‘新水墨’邀请展》798上舍艺术空间。
2014年《当代艺术展》艺海廊桥画廊,北京草场地艺术区。
2014年《新当代艺术展》半岛藏家俱乐部,三亚半山半岛。
2014年《和声》高小华美术馆,成都。
2014年《园. 狸》99画廊,爱莎芬堡,德国
2014年《2014长春艺术双年展》长春雕塑艺术馆。
2015年《四月亦是春》藏福美术馆,湖南长沙。
2015年《微艺术博览会》玖层美术馆,北京,宋庄。
2015年《美术批评家提名展》北京晋商博物馆。
2016年《出湖入湘》长沙贺龙体育馆
个展:
1998年 梦幻工厂酒吧,长沙
2001年 金彩画廊 ,杭州
2001年 唐人画廊,希尔顿大酒店,泰国
2008年 99画廊,爱沙芬堡,德国
2009年《游园惊梦》,798艺术区红玫瑰白玫瑰现代美术
2010年 《隐约的水性》长沙千年时间画廊
2013年 《镜花缘》 汕头,汕上空间美术馆。
  作品曾刊载于《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画百人集》、《江苏画刊》、《美术文献》、《未来指向-女性艺术》,《新海岸》,《现代青年》,香港《亚洲新闻周刊》、山东《OPENINGS》、《中国女画家散文集》、《美术报》、中央美院《中国当代美术 1979 -1999》、台湾《世界日报》、泰国《亚洲日报》、广州《周末画报》、四川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画家图典——人物》、《现代水墨二十年》等多家专业刊物和报纸。2003年出版专著《女妖日记》,2009年出版《何唯娜》画册。

雾中风景:何唯娜的绘画



  ——已是夜上,她浓淡的墨也从容而至了。

  何唯娜笔下的阴凉天梅雨夜被我格外珍视起来,只因南国的纠结才把她的墨变得濛濛颤动,隔着淅沥湿气窥到一切的大抵如此。在介于大雨掀起的泥土鲜味和浓雾沾染的樟叶气之间,当看到窗棂米黄色的干裂漆皮熨帖了、软塌了,那过不久外面的一切都要变样!说不清楚是窗外懒惰而未抹干净的灰像眼泪弄坏睫毛膏一样掠过一条条的、爬印似的水痕散射了一切,还是那些树呀楼呀人呀本就明白润泽长至的烦扰,都变得入了画:石绿花青这些颜色是那些叶子浸透了才漉漉的浮起;现代房豆腐一样软塌,颤巍巍是刚点卤的样子;空气湿度陡增,一切人事在这里都是这般——她一笔宕开,或者纸走干皴——慢悠地,顺着经络舒展开来。这还叫人怎么分辨画里画外?鼻腔里被久违的水气占了去,嗅来尽是彼时彼地的绵绵雾味,挟带着不急不愠的温度和市侩气趣,一点点地将风推开的窗从明彻自在填成闪烁、绰约的细碎小景,且用枕边絮语的口吻在睡眠里不厌其烦地叨扰。在半梦小憩时,清冽和煦的风重重地扑到你的怀里,撞得人晕头转向,带着红扑扑的双颊到画中去,最好的时刻正是那将将要入芙蓉浦的当下。

  每个读画的人都无可奈何,笔笔墨墨中,观与反观的游戏在画前人这才打住。画里本已说得一清二楚,只不过以物代词,便忍不住来揣度、忍不住偷摸着沉醉在自许的层层注脚里,可若不是“强说新词”,又哪里去找和画面对视的悸动?那些移步换景般的羞赧和推开一扇门窗的好奇相耦和,彼方世界里最迷人的状态也是被她偷画下来的,饱蘸欲滴的动物毛发为介质,触碰之时催生又消弭,墨色侵占无限的空白同时揭开帷幕;笔走点滴里生命不确定的颤动饱涨着灵韵,植物般生长的材质有如物化的直觉,用这样丝毫毕现的衍生来把握的世界失去了表演的欲望。“窥”的结果跃然,而观看的画面却平和地铺开,当形式快感成了游园揽胜,支出与获取的天平向自我倾斜时,画布里的语句便愈发的惑人。

  每推开一扇门,对近景的撷取伴随视野的推开与视点的扭转,空间产生理解顺序总让过分的主观能动乘虚而入。而尽管隐秘如浴室,在何唯娜笔下是从不让人作出反应的。她不在乎地让形象流淌堆积,自在的每一件物品从清减的线描稿里开始存活:本义里它们多带有生活痕迹而易于构建描述,而形式的独立则让各元素互不依赖。能获得的有效文本完全来自于线性图示,墨与色的指向成为了形象自适的产物,人们开始讶异于日常生活空间的诗性,原本眼中的一切似带着“女性”的温和琐碎,尤其在水墨设色基调里的大面积女子肌肤成为光源时,写下“她是月色般洒下周遭银辉”仿佛理所当然起来;但是叙事即将在此截止,在获取性别指示与画面的呼应后,能指的不定使得形式颤动——飞白、晕染与叠压获得解放,色彩攻破线的围城,展示了一种强大的去文本化力量。那已经不再是困于四方建筑内的空间,直白、大胆而隐秘,瓶罐桌椅肥厚的枝叶共同生长在森林里,浓密的一切鼓囊蓬勃,瓷砖托起的空气蒸腾上升,在屋顶化云落雨,拖一尾光斑撒得万物绰约。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大约是宁芙躲进中国南城的夜色里,时空错位得荒诞浪漫像当时的森林一样:她们,画里的女体自顾自存在,若非对自身的格外亲近甚至难以辨别,以强悍的生代替被窥的羞涩。她们永在自我的神域里,形象以凌驾的姿态教会我们平和地观想,既然为客而无法拼凑完整的句法,弗若静听,旁观,远立,颔首。

  作为母体的大地被人类隔绝于密林之下,时效的信仰仅把这个星球作为可结果的雌性来采摘,男性以肉躯利用丰饶的产出垒筑高塔,脱离繁褥生育意义的唯一途径是向上突破以获得自由。对完整女性特性的阻断与片面化使得一种表达式微:草本植物般低矮的匍匐缓和着散出辛香与簌簌耳语,真菌般拥挤的自我复制永不落单,根系般要与土壤融合的温柔决绝,还有贴近松软腐殖地的刹那心脏随着地脉搏动,以及用不带功利的平淡口吻低唱万物生息。何唯娜以这样巫觋的口吻模拟古拙仪式感,进而将画面里的独立气质转化为一定程度的“煞有介事”,尤见于丰盈的植物以体态和色彩占领画幅的高地时,原本细碎的反复让位于失真的比例,为打消叙事而采取的并置有了新的介入口,《奇葩系列》里花开得浓艳,近乎于张牙舞爪。这使浓烈色彩从素枝里抽拖出来的动势使目光自动引向了其间略单薄的她,而她却在戏谑着解读,说花是她的同伙,是她万千化身里的一个,是顺着她葇荑指尖延伸出去的肢体。女人安详地躲在花后目含邀请或自适,物与观者间的对话被肉体淡漠的光拉开距离,我们本以为找到了何唯娜手中的喻体,却被画面的自述驳倒——女人如花吗?在这里,女性臆想般神秘,富玩味而不失单纯,讪笑着人们对巨葩的惊诧又激励着思维屡屡试错,她们并不开口,而惯常于借喻后逃脱。而在何唯娜的画中这词意间的隔阂褪色得彻底,比喻的千万种含义都是女性作为母体的化身和后代,最原始赤裸的时刻浓缩于都市光景一瞥:生命如树状生长,经历线性递进后扩散开来汇入万物;人与植物胞胎般相望,以语言交流,是自然崇拜造成的神性冲动回溯,是通语消失前的联汇交融,一切返归最初的状态,母亲,子宫。画面里的一切在周折后更显单纯,天地干净,时间静默;大抵都是线与色的婴孩,传出呼应生命节拍的啼哭。

  于是乎,花落果熟,时间交替于何唯娜的东方伊甸图景里:圆润的形式收敛了盛放的赤裸,闭合的曲线为排列创造了更多可能性,碎片般的点缀撬开了更多入口;而这些裹起来的色彩丰盈,湿润饱满的膨大的植物子房掳走了单薄花瓣的养分,顾自发育更为鲜活的血肉。那草莓与番茄的红拥有跃动的性格,饱蘸着诱惑的属性,内蕴禁果的血统反复暗示着生命本身也是一种引诱,正是冲动才让它们激情地胀大与增生,充分展示身上嵌夹逗趣的籽和纽结的蒂,前后推叠出拥挤的表面与棱角,这些小巧的意味又统领丰厚的背景在画面里泰然自若。最后,花结了果,欲望成了谈笑茶余,生物质在时间里沉淀成更拙朴的趣味,用扭斜不定的线条头尾相连地包揽一片领域,颤抖的圆带着缺憾的张力,随机的趣味一个个任意滚落,摆放成一地妙语。

  湿重的幻梦织起层层的雾随时间褪色,黑灰的层递只够印证它的足迹逶迤,颜色适才带着温度与气味姗姗来迟,将混沌的天地与感官世界拉拢并行。山城雾厚,从高坡上徐徐降下来,覆压在楼宇霓虹上给染了色,着了味,等到从鼻腔浸透肺里才扩散出一大口烟火气;里头有街灯热烈的原色电光,沾了阴凉树林的低霾蓝灰,柔嫩皮肤披上的浅淡光晕,基调与辅色在纸上以雾的氛围融合,这些顽张分子最终会糅合成一团灰暗,但原本的光辉却总在源头闪闪烁烁。鲜艳因距离、温度与媒介变得温和,合流成污水伴着无数作废的旧梦参与城市的重生,那些梦里隐约记得街道上还如同孩提时吆喝喧嚣,人流汹涌,一不小心迷了方向就要滞在万花深处;衣着髻饰与方言乡音,浓重的南城热辣气息曾鲜艳无比,却在不断的翻搅中掉了色丢了魄,只留轮廓不停重播。

  何唯娜画中场景脱胎的故城,透露着乳白灯光沐浴着旧照片的气氛,让一切似招揽萤火般披一肩神秘光点;红与蓝从墨的深处走出,又勾连明黄沾染绿的边缘,延伸到摇曳的草丛去,红色掺入水变得透明而干净后附着在浆果上,颗颗分明,安份又活泼的样子。单纯的彩和浓淡的墨色相宜,原只是光谱里化出的色相渐趋衰减,时间的刻痕又使其攀附;它们脱离水覆于纸,这些得于自然的外观不可比拟的独立着,如肉体褪去保护时一样新鲜,也常带着失活的斑驳。任意事件与人物都逃不过在时间中老化,而画面里赋予色彩的衰退性更强化了对流逝和宏大观念的感知,作为皮肤的颜色虽从属于血肉却拥有极强的时效性,我们常常面对被回忆起的一系列往事而不知所措着,惊叹于物质的易逝,坦然或惶恐于意识或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是否岿然如故。

  反乌托邦的情绪愈发强烈,消极的逆向张力与科技电子光的绚烂飞驰相抗衡,集体意识曾经的高歌猛进成为了新型病态膨胀,于是只得在意义的背面为个人化开辟捷径。生命的本质和梦的本质一样,它们都像肿瘤一样美丽;细胞的分裂、人群的离散与聚落的变迁,自诩为造物主化身而只能将增殖的形态圣化,这仍然是我们在臆想的至高面前做出怯弱努力时的稚嫩,精神总站在全知全能的视角带着怜悯夸耀着,看蝼蚁般的肉体繁衍生育。

  新世界是怎样的?如果火树银花只是电流通过元件的一瞬,宇宙穹庐不过电子云层下模拟出来的数字信号,则醉酒无序的咿呀乱语也是诗歌,同穗花接连开放也成仪式;总会有一股力量显得原始而旺盛,或许以温和的形式回溯,也用挣扎的音调呻吟;它服从于身体愉悦,借以重复击节和分娩阵痛唤醒潜意识而生存,但我想简而言之这不过是乐趣所在。画里的乐趣大约是与笔墨游戏,挥洒和克制将情绪外化于纸面,何唯娜则表达于一套生长模式——从花叶田田到汲露结果。浅淡的一片叶接连铺开变成模糊的一张捕梦网,单片的结构在这里被抵消;硕大的百合突起在玻璃花瓶之外衬得旁侧女子愈发素淡,却又成团成簇在浴缸圈住的泽国洛神间舞蹈;红彤的梅果分泌汁水与荷尔蒙攫住对肉体的感知,被压缩重叠成为蜗居的无名氏。关于生命的事被放大,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表征而是更为精准的繁殖,单纯的分型以及个体增加让外表来不及变换只得堆积,平面的空间与线条感使满溢的状态更为突出;果实所内蕴的性与繁殖力的文本被瞬间释放,暗含植物生命的起始循环使作为果实的外表被提炼为更具征象性的圆形,巨大的体积被融入整体抑或被分解为无数细胞,红色作为危险与诱惑的双重警示在此时被松散地解开——形状的多变使环境色深入配合光与影的拆分。

  现在,你看那一团,轻盈,善变,有悦目的颜色和俏皮的口吻,时不时出现在画面中传递最基本的意义:借助血液般的赤浆诞生,连连扩胀然后清脆破裂,永生永动。这些红色的泡沫像入侵者般对画面元素虎视眈眈,在失去通常定义的透明后“泡沫”性质带有了虚无感,无所谓的状态和不受控的模式癌细胞般种植在恬淡的环境内,却无可厚非地成了美的;作为符号而非实物在观者的语境里被反复剖析,于作者则是以线条豢养色彩的乐趣之重复,圈圈点点,童稚且单纯的享受成了意义的花房,而落笔如纸面生花骨朵儿,不等到绽放断然是不觉察状如泡沫的小物里酝酿了怎样的世界。

  这大抵是一场曼妙的闲逛。尤当晚来风急,摇曳身姿露出藏掖的生命动态,就在颤抖、拔节的一瞬,瞳孔在抽出的新嫩里贪婪舔舐迸薄的彩色,尔后又重新潜回凉夜里。前行而侧目,脚边生命的完美让人总觉愧疚,前方静谧而漫长的晨曦包裹着无数次值得期待的错位,这不规律的异象有如胎动,在被熟知的路途里点亮比阳光暖三分的街灯,我们也就循着热斑萤火徜徉于清癯的晨雾里。或许一摞摞的小稿与速写才是何唯娜画中闪烁的光源,摘下梦的一张生理切片,它大多是非黑即白,来不及更正参差的线与自由的形,梦外的生活交织于铅笔纸面摩挲跌落的琐屑细节,它打开了三维空间向下跌落,细碎如雨引得草木葱茏,鸟兽驻足;对世界的匆匆一瞥还来不及着色,留下的只有谜面和诗眼,如她自己所说:这和写作是全然不同的,纵使笔已下,也尽是遣词的功夫。

  本是庄严的轮回变成行道又返了起点,已难以走出她用记忆搭建的城市。往日重现般熟稔的场景零零散散地拼凑,尖锐的荒诞感在潮湿熏蒸下懒洋洋地出场博人一笑,万物在画面里沉沉地吐息,我们得委身探头才能看清一个轮廓。的确,这难得的平和安宁屡屡发出邀请,这仿弗他们若干年前的故乡;但理智总会让人驻足而观望,每每与画里那些女人视线交错,总惊叹于她们的柔美,困惑于她们眼睛里过于单纯的神采,乃至陌生于她们的存在了。终究是美的悲哀,早已失去一探究竟的勇气选择守在自己这方等待;也许,她们同样在等待着,或睁大眼睛相望抑或自顾自神伤,选择了留在沉若暮霭的雾中怔怔与纷扰的尘世沟通,双方都不说也不动。以永恒的凝视换取匆匆一瞥,以纤薄纸面分割不同次元,以柔软的笔调描绘偌大的、深沉的梦,而这梦以被习习夜风浸得轻若纱笼,飘忽在每个过客的温柔乡。

  ——雨没有要停的样子,叨扰得骨头也酥麻;揉揉眼,也说不清是水濛还是惺忪。 


玫瑰情节之一 50x33cm 2013年  纸本水墨 何唯娜


时光之二 53x50cm 2015年 纸本水墨 何唯娜


压制人的玫瑰 45x51cm 2013年纸本水墨 何唯娜


自审 49x42cm 2013年 纸本水墨 何唯娜

北京共同艺术中心

地址:朝阳区草场地醉库国际文化创意园a2
电话:010-64338780
公司邮箱:commonart_vip@163.com
联系人:鲍禹 联系电话:13810666881
交通:乘402 418 909 973 851路等公交车在草场地站下车



机构网站:http://commonartcen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