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展览信息 |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意与象
主 办: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协 办:流动艺术 承 办: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出品人:陈汇江 邹玲 策 展 人:彭锋 策展助理:鲍禹 展览统筹:钟剑 田东 周能 开幕仪式:2016年8月6日 15:00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10:00-17:00 展 期:2016年8月6日至2016年9月5日 展 地: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09号附近(长江国际当代美术馆) 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用以怡养性情、移情卧游的墨戏,在现代化进程中,时代的发展促使水墨理念进行现代性转换,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程式、绘画主题、品评标准等条条框框中逃逸而出,重新获得秩序与生机。令人欣喜的是,近来涌现出不少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水墨做出了探索,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自《水墨的解构与解放》第一部分“图与式”在长江当代美术馆取得圆满成功后《水墨的解构与解放第二部分》意与象也即将于8月6日于长江的当代美术馆盛大启航,本次展览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当代知名艺术家的经典名作,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依靠心灵的静观和内心的感悟,将水墨这种延续千年的艺术形态融入个体身处当代的情感体验,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他们以水墨的名义解构了水墨,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的解构不是解除,而是解放,这不是水墨的终结,而是水墨的新生,将当代语境下新水墨的淡泊、飘逸、虚无、清雅、恬静、缥缈、萧散、冲融、简远、空灵、疏旷、寂寥的意境也发挥到了极致。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节选) 文/彭锋 如果我们熟悉水墨的历史,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就会发现,在水墨的物理普遍性与文化身份性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水墨的文化意义,最终都可以追溯到水墨的物理特征上。这就像我们使用的汉字,在字形与字义之间,并非完全无迹可循。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术语来说,汉字这种符号,它的能指(字音和字形)与所指(字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靠任意约定建立起来的,而是靠自然直觉建立起来的,因此汉字的能指(物理特征)与所指(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意义关联的。由此,我们会觉得跑字在跑,走子在走,笑字在笑,哭字在哭。汉字之所以有这种特性,一方面是因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习惯用直觉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自然关联。汉字如此,水墨如此,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莫不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区分出三种水墨:一种是只有物理特征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水墨;一种是充满僵化程式或者难解密码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习惯水墨;还有一种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畅通无碍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水墨。 解构水墨,不是解构自然水墨。只要用到水墨,就具有水墨的自然特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自然水墨无论如何是无法解除的。解构水墨,指的是解构习惯水墨,破除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种僵化的程式,破解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种难解的密码。让水墨回到水墨本身,回到水墨的自然状态。不过,回到水墨的自然状态,并不是解构水墨的最终目的。解构水墨的最终目的,是在自然水墨的基础上,建构艺术水墨。解构水墨的目的,是绕道自然水墨,达到艺术水墨的目标。为什么需要做这种解构工作?停留在习惯里有何不妥?这里涉及对艺术的看法,当然也涉及更加宏观的对文化的看法。 近来涌现出不少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水墨做出了探索,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以水墨的名义解构了水墨,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的解构不是解除,而是解放;解构水墨,不是水墨的终结,而是水墨的新生。当我们将有关水墨的各种成规陋习悬置起来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水墨本身。回到事物本身,本是哲学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却常常假道艺术来完成。在这一点上,哲学与艺术殊途同归。它们都是在用负的方法,去完成自我解放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策展人简介: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展 地: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09号附近(长江国际当代美术馆)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