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露花语出笔墨 工笔写意真性情
“诗露·花语”是上海中国画院青年画师鲍莺女士即将于10月29日—11月6日在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的名字,短短四个字,涵盖了鲍莺近年来的艺术追求与风格把握。
爱读诗,也爱在作品中追求诗意与诗性的表达。不论是工笔设色,抑或水墨晕染,画幅中所传递的情调,像一首典雅、娴静蕴藉的浪漫主义诗歌,让人回味无穷,这正体现了鲍莺作为女性艺术家所具有的独到审美与敏锐感觉。从大学时代的毕业作品《网》开始,鲍莺就把自己作为都市女性的独特视角与思考,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在她的笔下,有着少女涉世未深的天真,有着直视社会纷繁复杂的迷茫,也有面对未来何去何从的思考……,或人物、或花卉鸟虫,一切形象的表达,都是象征和隐喻了都市生活中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都是有着文学性的表述,是内心的体现。曾经,在进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后的创作的第一幅大型作品《故乡的路》为她赢得了不小的荣誉,在她自己看来,画上的那条“路”指向的是心灵的归宿,也就是每个人内心真正的“故乡”,一个澄明宁静的“家园”。而到了近年来创作的《乐园》、《预言》与今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希望》,这种文学性地描述与隐喻、诗意的表达更被发挥到了极致。水墨晕染间的繁复、驳杂,一个个精致、唯美的小细节,构成了一幅极为丰富又耐看的大画面,令人观之感叹又感动不已。这种可视为后现代意识流的表现方手法,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可以任意挥洒,从形式到内容不自觉地让勾线填色不免匠气的工笔画有了意笔的浪漫,让现实与梦境、回忆和幻想交相辉映。在创作主题上鲍莺用画笔不断地去体会着都市密集环境中人心的距离、富足生活表象下内心的伤痛、绚丽背后的挣扎与坚持……正如她自己所说:“生活在‘钢筋丛林’中的我们,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越发脆弱的心,如何才能温暖与关爱直至澄明与化境是一个命题,是需要自我升华与提升,我希望通过我的绘画让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呈现出来,去直面生活乃至人性,那是一些属于彷徨、忧郁、焦虑的伤感的东西,也是一些执着、热情、幻想的浪漫的东西。”
尽管带着诗性的忧伤,鲍莺的画始终是温润如玉的,这是属于中国古典精神中的浪漫婉约之美,因此“露”的寓意,恰好可以概括她在绘画语言上的这份追求。从宋元工笔,到明清写意,鲍莺涉猎广泛。在她看来,艺术没有新旧高低之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也绝非壁垒森严,如何运用前辈优秀的技法,参考西方绘画的养分,来表达现代人的自我的审美情趣,恰是自己所从事的学术命题与艺术使命。近年来,鲍莺的绘画呈现出“工笔写意化”的明显趋势,把勾线填色渲染的传统技法,融合没骨、泼彩的手段,让工笔画渐渐有了意笔的趣味。特别是她找到了合适的表现载体——绢,使得其细腻的笔法与流动的色彩相结合,更呈现出唯美、朦胧、秀逸、灵性的格调,也成就了其独特的个人面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画展所展出的一组“旗袍”系列,继将宋人花卉与旗袍形制相结合后,现将清代花鸟画大师恽寿平的没骨笔法,融汇在具有当代审美意蕴的旗袍上,传统经典与都市时尚完美融合,更体现出古典而不乏现代的别致美感。
花,在她的笔下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在鲍莺看来,花只是作为她“借题发挥”的载体,人物画也罢、花鸟画也罢,她并不愿意做刻意的区分,而是追求一种象征意义的语境。曾经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以一幅《横溪》获得奖项并以此进入画院,可鲍莺并不满足于浅吟低唱的田园牧歌,继续探索着自己的道路,近年《城里的月光》系列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绣球花,作为近年来鲍莺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符号,已众所周知,那朵飘在夜空中的绣球花像月亮一样在心头,或象征着随风飘散的破灭,或象征着不灭的希望和期待,都是借由这种小花围成的球状花卉,诗意地表达都市生活中的各种心情和寄托。《心尚》系列是大朵的绣球花加上颇具卡通味的或低头忧伤、或仰望星空的天使造型,形成了一幅幅独特的画面,让抑或是花卉、抑或是人物的画面拥有了一份难得的现代都市味道。或许,中国绘画在这里不再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的产物,而是网络时代大都市生活的写照。
作为一名女画家,鲍莺看似低调平淡娴静,其实是一位个性强烈、追求鲜明且执着坚持的艺术家,她一贯的探索无疑都在营建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一种很文学、很诗意的心灵独白,一种浪漫主义诗性的精神追求。从这点上来看,这次“诗露·花语”第一回,是个阶段性小结,也是一个自信的开始。艺术家所希望表现的,恰恰是一个都市女性面对时代环境所做出的自我选择。无疑,这也正是古老中国画艺术,面对当今,面对未来,所需要做出的选择。
八号桥(写于海上艺术馆)
《希望》170x215CM 绢本2014年(局部)
00 《预言》190×150cm 绢本 2013年(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