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页 共407条
|
|
整合资源,化小为大时间:2011-2-21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两年一度的第二届“岭南美术节”18日在广东东莞市举行,让人们看到了小城市中的大手笔,也让人们看到了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大作为。如果仅以美术节来论,各地有很多,可以说是不值得一提;如果“岭南美术节”像许多常见的美术节那样,也可能就是轰轰烈烈的办一个大型的展览,或者以“美术节”搭台,其它什么玩艺儿唱戏,那也就是一个应时应景的活动而已。第二届“岭南美术节”超凡脱俗,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结合了展览、讲座、论坛、拍卖等24项美术活动,呈现出了一个时段中以美术来制造的节日氛围,从而将美术推向了公共平台和公众视野,为美术召回了它应有的社会意义。
以展览为主的第二届“岭南美术节”,展览有15项之多,分别在在岭南画院、东莞艺展中心、可园博物馆、长安图书馆、莞城美术馆以及香港大会堂等地同时举行。通过美术节串联起分散各处的展览场馆,使得原来在全国处于优势、但不显优势的场馆资源,在整合中发挥了资源优势,显现了资源优势。借助于发达的经济,东莞在全国省级市中拥有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中的博物馆、美术馆在同类型的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而区一级一直到乡镇一级,也有许多像样的能够用于展览的场馆,如莞城区的莞城美术馆、长安镇的长安镇图书馆等,其硬件设施也都超于同级之上,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美术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美术名家到这里举办展览,美术名家们也从这里分享了到市场的份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场馆各自为阵,并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因此,这次在第二届“岭南美术节”的旗帜下的集合,不仅显现了联合的优势,而且也展现了“岭南”这一地缘文化的当代意义。
在场馆资源之外,东莞还有自身的美术家资源,其中位于塘厦镇石鼓社区水龙村的塘厦油画村,有登记在册的全职画家26名,其中不少画家已经扎根塘厦近20年,年产油画7万余幅,远销欧洲和东南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远近闻名。近年来,塘厦镇加大了对油画村的扶持力度,在水龙村规划了一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创作基地。类似这样的美术家资源,连同本地潜在的居巢、居廉和“岭南画派”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术节来建设美术重镇和文化名城,也是当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大战略,其资源整合的意义就不同一般。
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放眼东莞之外,利用东莞之外的其他资源,是第二届“岭南美术节”的又一特色。岭南美术节组委会联合中国美协而举办的“名家进名镇•中国画名家走进长安采风写生活动”,由30多位中国画名家组成的采风团,深入长安镇开展写生创作、艺术交流活动,表现一个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蓬勃发展的新长安。由于东莞与港澳地区较近,又特别安排了由8位澳门美术家作品组成的“澳门当代美术家邀请展”,以及“东莞名家赴港交流展”,在里外的整合中表现出了地缘上的优势。
整体来看,东莞本地区的横向整合,上至中央下及乡镇的纵向联合,远及港澳甚至国外的内外结合,为第二届“岭南美术节”带来了多元结构,不仅有声有色,而且丰富多彩,表现出了资源整合在发展和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的特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