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自美国归来

时间:2001-3-17文章作者:cnartw.com


袁运生

  袁运生这个名字已经具有历史感。

  因为他连接了机场壁画《泼水节》,而《泼水节》又连接了一段论争。历史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往往不容易挥去,是因为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曾经对人们发生过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与后来的历史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到袁运生来说,因为《泼水节》中的那么几个被袁运生称为“干干净净的裸体”所带来的争论之后,美术界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一样进入了开放的春天。

  袁运生是天生要造就历史的人。他于1982年从中国出发,1996年自美国归来,又为中国现代美术史添上了一笔。

  3月9日,袁运生向人们展示了属于自己的这段历史,同时又为人们打开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正在进行的一页。如果把袁运生作为一个个案来研究,可能会得到许多深刻的话题。

  16日,在北京台湾饭店举行的“《从中国出发·袁运生画展》研讨会”上,与会者放谈了这个个案中的许多话题。他的老师韦启美说他“对当代艺术的核心部分体现得最到家,其偶发的激情的表达出了艺术的高度,没有媚俗的东西。”他的老同学范曾说他“心灵情态的自由,表现出的作画时的状态,没有两难之境。”他的老朋友俞国梁说他“过多地关注文化角色和身份有碍创作”;“在愤懑中有失落的心态”。

  当然,其他人说他也各有各的立足点。对袁运生的人和画可以说出许多,就画而言,他的展览虽以“从中国出发”而名,但表现出的是“自美国归来”的感觉。袁运生自1982年发表《魂兮归来》后就表白了自己的艺术立场,他一再声明自己“不是鼓吹民族主义,而是不能容忍民族艺术受到冷落。”他的言与行之间确实表现出一种矛盾,特别是画面所表达出来让人们为之揣摩的那种矛盾,往往使无数的人驻足于他的画前而费解。或许这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尽管作为艺术家的袁运生具有难得的人格的力量,但是人们对他的艺术的期待还不是“自美国归来”的感觉。显然这只是一个过程。人们期待的是这一过程之后,回到“从中国出发”的基点,那时或许才是这历史一页的句号。


袁运生《不是对手》 1992年,油,蜡,色粉,蛋,墨,宣纸,178*193cm



袁运生《修理》 1992年,油,蜡,色粉,蛋,墨,宣纸,178*193cm



袁运生《像》 1992年,油,蜡,色粉,蛋,墨,宣纸,178*193cm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