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言
1913年生于江苏镇江

  三十年代在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后回到扬州任美术教员,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传统文化及“五四”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油画和木刻创作的生活,并与沈其昌合编共创“独立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热血青年他和弟弟庄玄赴延安,1937年10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到武汉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加入保卫武汉的队伍,因革命需要又参加了抗敌演剧队。1939年与力群等在鲁艺举办“前方绘画联展”。1942年与马达、焦星河在鲁艺举办三人联展。1945年在军调部驻绥远执行小组任新华社特派记者。1946年回延安,在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任研究员。194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教授。1953年赴朝鲜,作战地速写。1956年访问英国、苏联。1965年入北京画院,曾任副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1983、1988年访问日本。1994年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个展。
  在中国现代油画发展史上,庄言在延安时期创作的油画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以煤油充当调色油画出来的“土油画”。淳朴、含蓄,充盈着浓郁的乡土之美和革命战士的审美情怀。这些油画诞生于战争年代又经过战火的洗礼,保存至今,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50年代画家在英国写生,开始了对印象派的研究与吸纳,创作出《朦胧的井旁》等一系列佳作。
  庄言多才多艺,他不但画油画而且刻木刻、画中国画。木刻《农民》、《前线归来》、《争取奴隶解放》。中国画《梦境》、《急雨飞云》等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忠实地模仿自然”创作理论统治艺坛的年代,他力主超越“眼前”的实景,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联想力去进行艺术创作并付诸实践,难能可贵。
  庄言1913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市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六年后举家迁至扬州,在扬州完成他小学到高中学业,庄言便在此度过了少年时光。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清代扬州画派在这里兴起,在扬州许多街道上都有很多裱画铺和画店,那里的画吸引着他。父亲庄启智会画画懂书法,父亲教他画画习字,他起来越被这神奇的绘画所吸引,他不满足这块小天地,乃到上海学习,在上海美专学习绘画,时间虽然不长,但奠定了有益的绘画基础,看到了很多世界大师们的印刷品,开阔了视野,因生活所迫只好退学到浆印厂从事设计谋生。
  1933年回到扬州,直到1937年冬在正谊学校和省农职校任美术和音乐教员。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受传统文化及“五四”、“现代化”文化的影响下,在不断地自我革新,作油画、刻木刻,创作了很多有时代感的作品。他的兴趣很广,曾和沈其昌君于1934年合编“独立文艺”。喜爱写作,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诗“被撕毁的日子”,组织扬州读书会。喜爱音乐曾组织过扬州音乐会。
  1937年10月和胞弟庄玄赴延安,在延安陕北公学第一期毕业后到武汉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参加保卫大武汉工作,同时创作了一系列木板画,“农民”是他成功作品之一。7月参加抗敌演剧三队赴山西前线敌后。
  1939年回到延安,2月和力群、钱辛稻、金浪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举办四人前方绘画联展。同年去山西筹建民族革命艺术学院,并任该院美术系教员,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争奴隶的解放》《我的土地》《前线归来》等等。同时也写了很多的诗《宣言》《前线回来的时候》《夜行军》等。
  1941年他和钱辛稻从洛阳到天水沿陇海线一带写生创作,他用纸版涂胶,煤油调油画色,随画随干,携带方便。这次创作了一批陇海线上战时人民生活和所见到的情景。皖南事变后,由于形势变化,再次回延安鲁艺做创作工作,12月鲁艺组织“河防将士访问团”,赴黄河前线慰问守卫黄河的部队。这次出访在他的作品里算是一个高潮点。沿途画了很多油画,所画的山川、丘陵、田野、窑洞、农家等。他吸收了马蒂斯把图画的形式奠基于纯粹的色彩结构上,包含了单纯的形,忽略光与影之强烈对比的一种主体表现法,追求瞬间的感受简单和直接。他尝试融合民族传统和外来的现代的各家之长,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与前进的创见。
  1942年回鲁艺后与马达、焦可河举办三人展,并由此爆发了一场“马蒂斯之争”,有些人指责庄言不顾战争年代的气氛,醉心于毕加索、马蒂斯的色彩和形式,不顾革命的需要,已超出个人爱好,而庄言则认为战争生活并不排斥色彩和形式,如果能达到更完美的效果什么形式都可以被使用。
  1944年至1947年在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研究室任研究员。后又到延安联防军宣传部从事创作工作,北京军调部成立,他又派到驻绥远执行小组任新华社特派记者。1946年又回延安在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研究创作。曾主编“保卫延安”画刊。
  1949年至1955年被聘任为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学系教授。1950年为人民日报长篇连载“毛泽东号机车”小说作插图。1953年赴朝鲜,画了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战时人民生活的速写。
  1956年在访问英国、应邀参加英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的年会,同年访问苏联。1957年至1960年的几年中主要为博物馆创作了一些历史画。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都有他的创作《双塔寺战斗》《有了自己的土地》《铁路民兵的胜利》等、为刘胡兰纪念馆创作的历史画。
  1961年至1962年赴福建海防前线旅行写生,次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海防之春”联展。他的这些油画以速写形式使画面轻松和抒情风格,加之精炼的技巧,而得到一些新艺术方法,这使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又进击了一个新的领域。《拾贝》《自卫》都是速写或油画上的成功之作。
  1963年任北京美术家协会筹委会驻会画家。1965年入北京画院,曾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庄言的后期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在当时的年代里浒着这样的观念“忠实地模仿自然”只允许画家表现从自然观察到的东西,而经过想象或回忆得来的却被认为是虚假的,没有生活的。而庄言在这阶段创作的水墨画就是对这种观念的挑战,他探索超越忠实模仿的手段,也就是通过富于创造性的作者,把生命力灌注于作品之中,去寻找合适的符号以便把自然的事实转化成美术。如“梦境”“雨急云飞”等。
  1975年至1982年在中国各地写生——黄山、庐山、山西、四川、海南岛等地。在海南住了一些日子,并画了南国他乡情调的作品。
  1983年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参加中日美术作品联展开幕。参观访问了京都、奈良、东京等地。
  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收藏了他的一幅水墨画“黄山烟云”。同年他的水墨画“岷江放筏”获北京优秀作品奖。
  1986年油画五幅参加国际艺苑举办的第一届油画展。
  1988年应邀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在日本举行的展览,并获特别优秀奖。
  1994年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欣赏


晨雾 


黄河饮马 


军港之晨 


夕阳美如画 


出海 


陕北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