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上一页
1/51页 共1506

石因有铭而传奇

时间:2020/3/2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蒋将/广西桂林


  石虽不能言,但通过观它、赏它、读它、品它、爱它,在感叹大自然天造地设的造化、享受真善美的愉悦的同时,更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感悟、人生的启迪,给予我们坚强、欢乐、智慧和收获。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大都为石质,这些由天然石(如端石、歙石等)制作而成的砚台,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石砚不仅是历代文化人掭墨挥毫、抒写胸臆的工具,更是他们心爱的朋友、倾诉的对象,文人艺师们刻砚、赏砚、藏砚,他们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在石砚上留下了许多铭文、图画,正是他们将精美的艺术、美好的情感寄托在石砚上,丰富了石砚的人文内涵,赋予了石砚新的生命。

图1 胡唐铭石砚

图2 李彦章铭石砚

图3 吴友如铭石砚

图4 胡钁刻人像石砚

图5 松竹山房铭石砚

  图1这方歙砚,长约13.8、宽约9.1、厚约1.9厘米,其质坚硬,砚边有残缺,显得古朴沧桑,砚底上方刻有一圆形瓦当,瓦当文曰“同声相应”。“同声相应”出自《周易·乾》,意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下方有“摹汉瓦当文,城东制”铭文,一股金石气扑面而来。从铭文可知,此砚为清代徽派印坛大师胡唐所制。胡唐(1759—?),又名长庚,字子西、西甫,号城东居士等,安徽歙县人,性格恬淡,不慕功名,喜吟咏,尤深于篆学,自秦汉而下至程邃,无不逼肖入微。胡唐早年于汉口刻印为乐,乾隆五十八年(1793)赴京与大诗人张问陶相交游,为其刻印,中年后曾客居苏州、扬州,于道光四年(1824)因丁母忧而回到家乡歙县,道光六年(1826)六十八岁时尚在。胡唐篆刻得篆刻家巴慰祖亲授,与程邃、巴慰祖、汪肇龙合称为“清歙四子”,而胡唐篆学更是兼其他三子之长,超逸绝伦。

  图2这方长方形端砚,体形较大,长约19、宽约12、厚约3厘米,重1495克。此砚庄重大气,砚池为葫芦形,雕工简练大方,石质细腻温润,抚之嫩滑如婴儿肌,衬手而润,呵气成雾,砚左侧刻有“道光十三年李兰卿记”铭款,文字秀丽遒劲,刻工苍劲流畅,当是难得一遇的李彦章所题记刻款之砚台。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号榕园,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因务实勤廉、能力突出、政绩斐然,得以仕途畅达,先后任文渊阁检阅、国史馆分校、撰进奉文字、协办侍读、广西思恩知府、庆远知府、浔州知府、江苏按察使等。李彦章工书善诗,精于鉴藏,擅长楹对,重视教育,有《榕园识字编》《榕园辨韵编》《榕园楹贴》等著作。

  图3这方端砚,长约19.9、宽约12、厚约2.5厘米,厚重大气,呈紫红猪肝色,摸之细腻光滑,呵之成雾,乃砚面不开砚池之平板砚。砚面刻山水景物,水边之亭榭为近景,亭台里有人物在怡然观赏景色,后有繁树密林掩映,远处为幽幽深山,逶迤蜿蜒。刻工精湛,栩栩如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山水景物图。图中山峦上方刻有“光绪壬辰夏五月吴郡友如吴猷手笔”款及“友如”章,乃知作者为吴友如是也。吴友如(?—1894),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习画,擅工笔,人物仕女,山水界画,花鸟鱼虫,无所不精,亦擅长写意人物,融合了清代名家钱杜、改琦、任熊等人画法自成一家。吴友如以卖画为生,曾应征为清宫廷作画。此砚落款为“光绪壬辰夏五月”,即为光绪十八年(1892)5月,距吴友如去世尚未到两年,可知此砚成于他自办《飞影阁画报》时期后,不仅是研究吴友如晚年绘画的第一手资料,也见证了大师在沪创办画报的一段传奇。

  图4这方端砚长约16.4、宽约10.5、厚约2.7厘米,石质温润嫩滑,有衬手而润、哈气成云之感。该砚包浆浑厚,砚身的一些磕碰伤痕流淌着岁月的沧桑,正面凿一长方形砚池,净显古朴简练之气,背面刻有一人物小像,有铭曰:“雅道人四十九岁小影。光绪丙午潘振节画,胡钁刻。”人物生动传神,刻工流丽遒劲。

  从铭文可知,此砚人物画像为潘振节所作。潘振节(1858—1923),字叔龢,号颂声,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徙居浙江平湖(今嘉兴市下辖县级市),清末著名画家潘振镛弟。振节工人物,曾重摹《太平欢乐图》刊行;又善写真,惟妙惟肖,曾作《寒灯授传图》,形神俱似;仕女亚于其兄振镛,并善花卉。

  此砚刻者为胡钁。胡钁(1840—1910),清末著名书画篆刻家,浙江石门(今桐乡)洲泉屠家坝人,字菊邻,号老菊、不枯等,又号晚翠亭长、竹林外史,因晚年客居浙江嘉兴,故又号南湖寄渔(南湖位于嘉兴东南部),别署不波生、葆光亭主人。其工诗词,善书法绘画,书法初学虞世南、柳公权,后致力于汉魏碑帖,古拙遒劲,甚见功力;山水逼近髡残,画兰菊也是秀逸有致,治印名声与清末著名艺术大师吴昌硕相媲美,难分轩轾,虽苍老不及然秀雅过之。胡钁与名流褚德彝交往甚密,两人纵谈金石艺术,每每至夜半。胡钁善刻竹木,少时曾刻扇边十余种,中有吴伯滔所画《晚翠亭图》,旁有蒋幼节题诗,精妙绝伦,不下当时金石刻画名家蔡照;亦善石刻,曾为鉴湖女侠秋瑾墓刻碑。

  砚背铭文之“雅道人”待考,应为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士。“光绪丙午”为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另,《静妙轩藏研》载有一方与此砚雕刻相同人物画像、铭文的老坑正方形端砚,表明了胡钁对潘振节写真功力的肯定,对此构图的赞许,一稿两刻,使之流传千古。两年后(1908),胡钁避居嘉兴,又两年后(1910)客死异乡。该砚刻不仅是胡钁晚年的一件艺术精品,亦见证了同为浙江人士,一善写真、一善篆刻,虽年龄相差18岁的两位艺术大师的交接、合作,为后世留下了这段艺术佳话。

  图5这方石砚长约16.5、宽约11.5、厚约1.6厘米,石质细腻,包浆老气浑厚,砚背刻有“笔花飞彩凤,墨浪起洲龙。秀峰仁兄大人正,松竹山房”铭文,书法笔走龙蛇,纵横恣肆,刻工爽利流畅,入木三分。

  这是一方“松竹山房”赠予“秀峰”的石砚,“秀峰”即郑殿魁。郑殿魁,清末民国间人,又名德巽,字秀峰,号风道人,浙江温岭市石塘镇人,清末秀才。他早年接受维新思想,倡导新学,在石塘创办澄海义学,毕生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成绩卓著,对教育事业贡献甚大。秀峰业余醉心书法艺术,学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等,寒暑不辍,深得赵书风格精髓;他精于行楷书,兼擅画兰,书风秀润俊爽,潇洒飘逸,当时墨迹流传甚广。

  砚台的书写、赠予者是与郑殿魁同时代的江谦。江谦(1876—1942),著名教育家,字易园,号阳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幼颖悟,就读紫阳书院二年后,受业于南京文正书院,山长张謇对其极为赏识。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后,邀江谦共事,不久江谦任堂长、校长。1914年8月,江苏巡按史韩国钧委任已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办学,在江谦等人的领导努力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得到蓬勃发展,到1919年已成为东南最高学府,足以与北方的北京大学相媲美。

  铭依石而传世,石因铭而传奇,这几方石砚,或精致可人,或古朴大方,它们静静地躺着,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尘封的历史往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石因有铭而传奇-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