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上一页
1/51页 共1506

古代制墨的名家有哪些?

时间:2019/3/18 文章来源:收藏E视界


  古墨收藏你需要懂点历史知识

  中国人从出现了文字开始,文房四宝就一直在不断的进化,成为古玩收藏的一大类,深受藏家们的喜爱。笔墨纸砚各有收藏的标准,几年来古墨制法一直在完善、革新,上到皇帝下到民间读书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墨,但历经上百、千年的洗礼,完整的古墨很难完整保。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古墨的有关历史。

  中国最初用粉末状墨,西汉初开始把墨制微小颗粒状,使用时要用研石把这种墨压在砚上研磨。该砚用天然河卵石磨制而成,砚面光亮如镜,通体有墨迹。墨是社会公众共同发明的,并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三国时制墨的技术更加精进,人们已经掌握和胶的方法,所以国时皇象《论墨》已有“多胶黝黑”之说。这个时期制墨的专家,曹魏有韦诞,晋有张金,当时他们都以善于制墨而出名。

  唐代对于制墨特别注意,不但社会上的人非常讲究,而且官府也特别提倡,设官置厂专门从事造墨。祖敏制造的墨之所以很好,是因为采用鹿角胶煎膏和成,也就是采取朝鲜的制墨方法。到了南唐时候,李廷硅父子世代都是墨官,对制墨技术更加求精,所制的墨也美妙适用。中国的墨在这个时期是集大成时期,但是也只有松烟制的墨,到了宋代才有了油烟墨。

  以前文人用墨大多自己制造,所以制圈的工匠名气不大,面且社会也不重视制墨。自从李延硅父子成名以后,文人学土对于制墨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此因制墨而出名的人相继面出。尤其在宋代,中国文化事业极度发达,也能准确辨别出墨的质量。由于质量不好的墨无人问津,而好墨能卖一个好价钱,因此制墨的人日益求精,墨的精妙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当时墨不只是用于书写,甚至有人收藏佳墨当成是清玩。如僧德洪题跋说:“司马君实无所嗜好,独蓄墨数百两,好之成癖。”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张遇供应御墨,用油烟人脑麝、金箔,称作龙香剂。北宋元祐年间潘谷墨著称于一时,以后,蜀中蒲大韶、梁呆、徐伯常及雪斋、齐峰、叶茂实、翁彦卿等人,都以制墨名扬于世。

  总之,宋代的墨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足以能够辅助大书家、大画家们名垂千古。宋人名迹能流传到今天,名墨功不可没。到了明代,在墨的取材配制方面都有进步,以前所制的墨大多是漆烟或黍烟着松、煤做成,此时则改用兰烟,墨色黑润,气味馨香,一切都比前代进步。

  清代康熙、乾隆帝都擅长书法,对于制墨也特别注意,嘉庆、道光以后,不过一般书写都可以使用。民国以后,钢笔作为书写工具,旧时无人间津了。有数百年传统的著名墨商也相继改行,名墨恐怕不久就要绝迹。回首往事,感慨很多。

  彩墨,即绘画的颜料。虽将它制成墨的形状,实际是彩色的,而是不墨色的。古人作画最初用水墨,唐时开始使用青绿色,颜料都是自然的植物色或矿物色,其种类非常简单。唐、宋以后,虽然颜色、种类稍有增加,但是也没有新奇的品种,只是色彩调配的方法比以前进步。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声威远震海外,外同连续进贡他们的特产,因此颜料也有特殊的奇品,如阿拉伯的番硇砂、马来西亚的紫砂石、东南亚文莱的紫胭脂石等,都传到中国境内。外国的颜料然有特殊用途,但用于绘画的也很多,都是个人配合颜料,并没有人去制造料。制造颜料的仅仅限于宫廷内部,供给皇室使用,平民没有享用的福气。在封建社会,御用的物品平民是得不到的,即使能够得到,也是不敢使用的。

  自民国以后,宫中的珍奇有很多流入民间,明、清两代御用彩墨就是其中之。明代宣德年问的五彩墨,民国的时候还可以看见,然而大多是破碎的,整块的很少。现在,即使不完整的碎块也很难得到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代制墨的名家有哪些?-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