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国红——剔红

时间:2017/12/27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剔红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 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而说到剔红,就不能不提到张成、杨茂等大家了。

  张成(元)

  张成(生卒年未详),元末雕漆工艺家。浙江嘉兴西塘镇杨汇(今嘉善西塘镇北杨汇塘附近)人。擅雕漆,长于剔红、戗金银等工艺。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多雕盛开的大朵花,旁衬含苞欲放的花葩,枝叶肥厚,舒卷自如,满布全器,雕工浑厚圆润,不露刀痕,代表了我国雕漆工艺的最高成就。有剔红栀子花圆盘、剔红观瀑图、剔犀图等传世,其中前者朱漆约百十道漆层,全盘皆花,盘心雕栀子花1朵,含苞4朵,花叶簇拥花朵,舒卷自然、生动,刀法浑厚圆润。

元张成剔红栀子花纹圆盘,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杨茂

  杨茂,元代人,杰出雕漆工艺家。生卒不详。浙江嘉善西塘(一作斜塘)杨汇人。

  光绪《嘉兴府志·嘉兴艺术门》:“杨茂嘉兴府西塘(西塘亦名平川,在今浙江嘉善县北二十里)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又工戗金、戗银法。故宫博物院藏,杨茂制造“花卉纹剔红渣斗”,周身以土黄色漆为地,再涂朱漆约五十道,上部雕秋葵,下部雕山茶,底部靠边有针刻“杨茂造”三字款。组织严谨,刀法有力,花纹自然柔和,具有明确的浮雕效果,表现出高超的雕技。另一件杨茂造“山水人物纹剔红八方盘”,亦为故宫博物院藏品。

剔红观瀑八方盘,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红色经典永传承

  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在世人的眼中,红色是中国的象征。在漆器世界里,这点得到了更深刻的证明,目前传世漆器中,大多是剔红漆器,它们典雅华美,艳而不妖,构成中国漆器永远的经典。

  五千年的岁月,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的祖先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文物也好,技术也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慢慢的消失,也许我们不能再将那些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但是我们能保护现在所存在的。

  所以,大家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永远的中国红——剔红-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