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46/175页 共5207

“捶丸”千古耀五环

时间:2008/8/18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曙光


  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是由中国古代的“捶丸”演变、发展而来。我国古代“捶丸”,以字解意,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活动。在“捶丸”出现之前,我国曾流行一种叫做“步打”的击球活动,以“窝”代替球门,参与者不骑马,而是持杖击球入窝。到了宋代,“步打”演变成了“捶丸”,到元代已成正式竞赛项目了。难怪英国有一则新闻惊呼:“捶丸,或曰中国高尔夫球,早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就在中国出现,捶丸的比赛场地、球戏规则与高尔夫极为相似,比这项运动在英格兰出现的时间早出了四百多年”。有幸的是,早年我收藏了几枚宋代的“捶丸”球。这几枚“捶丸”球,同心呈球状,坚硬重实,质地陶瓷土,色泽各异,大小不一,直径4厘米、3.5厘米至2.6厘米不等,表面分别彩绘有连枝叶纹、螺旋纹及涂釉烧制而成(见图)。“捶丸”千古耀五环新民晚报 作者张曙光

  别看这不起眼、大小不一的“球丸”,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丰富多彩,传承、发展有序的“捶丸”球戏文化之一,是由唐代马球“击鞠”分化产生的。“击鞠”是骑马互相举杖击球比赛的一种马球运动,球戏激烈异常。后宫们力不可及,因此发明了“步打球”,以跑步挥杖击球,看谁打的最高最远。到了中唐,宫女们别出心裁,在地上挖几个“窟洞”,分成两队对峙比赛,挥杖如何把“丸”球推进“窟洞”。到了宋代,“捶丸”已发展完备,球戏运动空前绝后。宋、金、元三代是“捶丸”活动极盛时期,“好事者多好捶丸”,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皆乐此不疲,因为常进行“捶丸”运动,可“养其血脉以畅四肢”有益于身体健康。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宋朝已出现“捶丸”运动。当时最爱“捶丸”小白球的帝王当属宋徽宗和金章宗,两人时常“深求古人之宜制,而益致其精也”,并以古为师,让球技精益求精。难怪元朝人还撰有《捶丸经》专著,认为“捶丸”球戏历史悠久,乃“古战国之遗策也”。该书内容从“捶丸”场地到比赛规则以及挥杖要领等一应俱全,使现人不得不思索中国古代的“捶丸”运动与现代高尔夫球的“鼻祖”关系。现存国家博物馆的《仕女步打球图》、《童子球戏图》等文物画面,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普及“捶丸”运动的演变发展,古诗:“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拱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是“捶丸”球戏真实写照。“捶丸”运动一直延续到明代还非常“火爆”。清廷入关后,“捶丸”逐渐失传。

  “捶丸”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收藏的几枚“捶丸”球不但见证我国“捶丸”运动的悠久历史,而且它定格、浓缩了古人千年极尽巧思、自得其乐的“捶丸”体育运动的实物再现。我似乎在和古人交流对话,目睹千古“捶丸”,确令人“把玩惊喜心徘徊”。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捶丸”千古耀五环-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