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47/175页 共5207

见证友情的藏书票

时间:2008/7/28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正伟


藏书票正面 藏书票背面

    笔者收集藏书票以人物画居多,品种各一,有铜版的、水印木刻的,也有丝网版的。纸质也有所不同,有宣纸、牛皮纸,也有毛边纸。在这些被称之“纸上宝石”、“书中花蝴蝶”的藏书票中,笔者最喜爱的莫过于一枚印有鲁迅像并有巴老亲笔签名的藏书票了。票上的像由著名木刻家赵延年所作,木刻墨印与雪白宣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上鲁迅冷峻的神态和轮廓分明的头像凸出了木版画的“力之美”。下方印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意为予以收藏之),左下角盖有阳文篆书“中国”字样的骑缝章,整体简洁流畅。如问来历,说起还有段趣闻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老把数万卷藏书分门别类捐向各地图书馆和资料室,捐上海图书馆的是以外文版本为主,其中有珍稀的果戈理的《死魂灵》(1900年版),罗梭的法文版《忏悔录》、托尔斯泰的俄文版《全集》(1912年版)及但丁的意大利文《神曲》(1888年版)版本。在上图新馆开馆的前一天,巴老还托我把他珍藏多年的全套德文版《斯托姆全集》(1917年版)作为贺礼捐赠给新馆。上图向巴老回赠了纪念封、书签、藏书票,巴老面对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却很喜爱,尤对那枚藏书票更是爱不释手。笔者想:在物欲横流,金钱为上的当今,巴老仍不倦地追求着“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人生乐趣,真难能可贵,这也是对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传承啊。想到此,一个欲在藏书票上请巴老签名留念的念头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巴老爽快地答应了,他缓缓地接过藏书票,面对鲁迅像端详了好一会才在背面用粗笔签了名,还让工作人员盖上钱君匋为他篆刻的章以示郑重,然后对笔者说,如把字签在先生身上,这样就不尊重了。话语中,听得出他对先生的真诚和爱戴。

    巴老对鲁迅先生的敬重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二三十年代,他不仅受先生作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受到过先生的教诲和关心。那时,正值国难当头,巴金和黄源为了进步文学的发展同鲁迅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却遭到了徐懋庸等人的横加指责,生命危在旦夕的鲁迅得知后,托冯雪峰根据他的意见拟稿写了一封长信,成形后,鲁迅对信中的内容又加以补充、修改,并专门加上了“……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二个月后,鲁迅便与世长辞了。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为鲁迅先生抬棺、迁坟和在各种纪念活动上都能看到巴金忙碌的身影,在他撰写的怀念文章中,数回忆鲁迅先生的篇幅最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配合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巴老给香港《大公报》上的《随想录》专栏寄去了《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由于受“左”的干扰,发表时,文内凡涉及“文革”的词都被删除,甚至连鲁迅先生讲过他是“一条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也给一笔勾销了。巴老怀着无比愤慨的心情在信上写道:“……我搁笔,表示对无理删改的抗议,让读者和后代评判是非吧……”巴老用自身的行动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和原则。晚年,体弱多病的巴老当一说到鲁迅先生,话自然而然地也会多起来,经常能看到在杭州西湖边他与黄源坐在一起追忆往事,谈论着鲁迅。我记得,一次他与黄源话别后,回到房间信笔写下了发自肺腑的话:“……六十几年的旧事都涌上我的心头,许多话都咽在肚里,我只想着一个人,他也想着一个人,就是鲁迅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学生,过去如此,今天还是如此。”

    而今,二位先贤都已离去,但他们的友谊已凝结在这枚小小的藏书票上了,睹物思情,它成了笔者永久纪念的一件文物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见证友情的藏书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