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重点艺术家介绍



时间:2008/10/17 22:35:29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河流体”全景户外开幕特演
  Carl Stone(美国)
  卡尔?史东为现场电子音乐先驱。自 1986 年即开始使用电脑作即兴展示,被誉为“当今美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自 1972 年起专门从事电子原音音乐的作曲,并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澳洲、南美和近东进行展示。除作曲和巡回展示之外,史东目前亦执教于日本中京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信息媒体科技系。史东获奖无数,作品 Hop Ken 曾获 Freeman 大奖,他也曾获美国洛氏基金和表演艺术基金会的赞助。

黑川良一(日本)
  黑川良一,视频音频艺术家。作品以多种形式呈现,如屏幕投影、录音、装置、以及现场展示。黑川以数码生成以及现场采集之素材创作出时间导向之影音雕塑,极简与繁复共存其中。黑川将声音与影象视为不可分之一体,并不对其分别看待,而以声光综合语言建构出极其精准细致的电脑作品。如此构成之作品缩短了声光两者之间的距离,并展现出影音之间的高度同步性和完整性。黑川良一近年来应邀参加美欧亚各洲各大音乐节及艺术空间之展示活动,包括奥地利 Ars Electronica,英国 Tate Modern,加拿大 Mutek,西班牙 Sonar 等等 ,为当前全球新媒体艺坛上闪亮的一颗明星。

吴珏辉(中国)
  1980年出生于杭州。早期从事平面设计,后投身媒体艺术。2003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攻读研究生,200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展览及项目活动包括:“合成时代:媒体中国 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北京,2007 上海电子艺术节开幕式“感?动”新视觉电子音乐会,“中国新方向”-瑞士巴赛尔,2006 “没事”当代艺术展-杭州,“超设计” 2006 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抬头见喜”——杭州2006年当代艺术个案展-杭州,2004 中国新媒体艺术节-杭州等。

“地平线”户外装置群展
  Maurice Benayoun (又名莫奔)
  Maurice Benayoun是位新兴的媒体艺术家,CITU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艺术指导。他的作品旨在挖掘各种传播媒介的潜能,例如从电视,到虚拟现实,网络和无线艺术,公共领域大型艺术装置和交互式展出。莫里斯?贝纳永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广泛展出并获得多次嘉奖。除了他的艺术作品外,Maurice Benayoun参加许多大型展览、活动和用于概念性和指导性的互动舞台的设计、建筑工程。


“风?水全知”浦东户外跨界展演
  Jacob Schokkings (荷兰)
  哥本哈根现代戏剧机构Holland House的艺术总监。视觉艺术家出身的他发起了多部现代歌剧、舞台剧项目(如歌剧《男人之夜》、《宣言》和《斯大林格勒》,舞台剧《Psykosis 4分48秒》),并担任这些项目的舞台设计与制作总监。他给这些戏剧创作开发了强有力的视觉表现形式。他的作品特点是将高科技电子影像与音乐,台词和情节结合,充分发掘戏剧在同时性和强烈程度方面的可能性。

Mogens Jacobsen(丹麦)
  媒体艺术家,丹麦艺术组织Artnode.org的创始人。1959年生于意大利罗马,早年在奥胡斯大学攻读数学,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媒体科学。1980年代他用磁带发表过前卫音乐。1990年代他开始把因特网作为一种新的“自己动手”媒体,并参与网络艺术。从2001年开始他专注于联网物理性的装置。现居哥本哈根。

Leif Elggren(瑞典)
  身兼作家,视觉艺术家,艺术书籍出版商,舞台表演艺术家和作曲家。自1970年代后期开始活跃在艺术界,他的作品常涉及梦和颠倒的社会等级制度,还带着一点点荒诞之风。他的声音作品通常通过装置或者表演的形式呈现,在实验音乐厂牌如Ash International,Touch,Radium和他自己创立的Firework Edition发表。1998年他和Kent Tankred成立了艺术双人组Guds S?ner(上帝之子)。同年他发表了首张个人唱片《飞扬老国王》。他还是虚拟国度Elgaland-Vargaland(一个建立在陆地与海洋国境之间,数字和精神空间的无人之地)的联合国君(另一位是Carl Michael von Hausswolff)。这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歌,国旗,国徽,货币,大臣和公民。

“电子风景”新媒体艺术展
  Jeffrey Shaw(澳大利亚)
  Jeffrey Shaw被认为是在交换式数字影院领域里最首要的研究者。作为卡尔斯鲁厄艺术媒体大学的媒体艺术奠基人,Jeffrey Shaw还成为视觉媒体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机构的创立先行者,而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机构则是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的综合研究中心。在Jeffrey Shaw的带领下,可以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瑞士皇家技术学院相提并论的全球首要交换式数字影院领域内的研究机构之一—视觉媒体艺术研究所开始创立。Jeffrey Shaw发起并指导了交互式叙述形式领域内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国际研究项目,如:1998年欧盟的“eRENA” 项目、1999年欧盟的 “eSCAPE”项目、2000年德国斯柯达/大众敞篷汽车项目。除此之外,他还代理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领域内项目,如1998年比尔?维奥拉(世界领先的视频艺术研究者)的“树木知识”、贝恩德?林特曼的“Sonomorphosis”。

Ulf Langheinrich(奥地利/德国/加纳)
  1960年,乌尔夫,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国) 。居住和工作在维也纳(奥地利)和阿克拉(加纳)。在东德国家人民军队服役18个月后,他迁居西德,在哈莱学习工业设计并从事帮助老年人的义工工作。在此他成立了一个关于电子音乐和开发音乐语言的工作室。1988年,他离开维也纳WUK的工作室,并自创产业。从1988年至1991年,他重新投入到传统绘画当中并出了自己的图录。这些年让他体会了艺术的丰富和多样性,包括在西西里岛控制数据研究所研究的摄影艺术和一系列丛书、电影音乐声音设计和维也纳的试验音乐剧项目。在这段时间内,他还参与成立的多媒体集团pyramedia ,并加入独立文化组织wuk的董事局,工作两年。 1991年,他和Kurt hentschlaeger成立“颗粒合成”的媒体艺术协作,从此,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些国际大型项目包括,波兰Modell 5 。此后,他们在法国维也纳博物馆、蒙特利尔和汉城、 stedelijk博物馆阿姆斯特丹、kunstverein汉诺威、 isea蒙特利尔,国际刑事法院东京展示和演出,并参加2001年奥地利馆在威尼斯双年展。颗粒的合成项目获得了奥地利国家薪金和在日本名古屋双年展的首奖。“颗粒的合成”工作发表在许多的DVD的包括混音/指数/维也纳和身临其境的工程。2003年,他被hgb大学和莱比锡图书设计聘任为特邀新媒体系教授,自2003年以来,乌夫?兰格瑞茨已在沙尔茨堡多媒体部门被聘为在视听设计方面的特邀艺术家。在2005年,他已经成为电子艺术节中具有号召力的艺术家。 在2006年他应邀作为艺术教育者工作(墨尔本)。

Juilen Maire(法国)
  表演艺术家,1969年出生于法国梅茨,在梅茨学习造型艺术,现居于德国柏林。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断地解构和建构着视听媒体的技术。他的作品在国际广泛展出。1996-2001年间,其作品主要是以个人作品展的形式展现在法国和德国的艺术画廊。此后,其作品也展出在许多国际知名艺术节上。

“蓄与化”青年新媒体艺术作品展
  顾辰(中国)
  1978年生于中国上海。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4年毕业于英国肯特艺术设计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主要生活和工作在中国上海和加拿大多伦多。
参展主要经历:
2006年11月,14号病房:当代肢体剧场与文献展,中国上海,东大名艺术创库
2006年3月,无休无止:当代新媒体与摄影展,中国上海,上海当代艺术馆
2004年10月,TEN,英国伦敦,帝国画廊

姚斌(中国)
  西安市出生,1995年至2005年居住日本,期间在大阪府立现代艺术中心、东京Gallery Surge 等机构举办展览。2005年回国在北京798 创办新媒体艺术机构北京立方艺术中心(11-ART.
COM)。近年,参加过法国电信北京中心举办“那都有”展,美国德克萨斯电子艺术节,美国Fine Arts Department Rutgers University工作坊,纽约Pureproject,荷兰V2电子艺术节07’s
Theme,香港Videotage ,北京C.I.G.E综合媒体艺术国际实验室暨论坛,北京今日文献展,香港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08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评委等。现在11-ART.COM 主持,并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

徐汇户外跨界展演
  Christian Marclay(美国)
  无论是作为视觉艺术家还是音乐家,马克里在欧美都赢得了极度好评。他首先就读于日内瓦视觉艺术学院,后前往美国波士顿麻州设计学院,于1980年完成BFA课程。如今,克里斯汀?马克里定居纽约,在界内因其作品而盛名远播,包括表演,视觉艺术以及音乐作品。自1979年开始,马克里是实验使用唱片和转盘来创造其“找来的声音剧院”的第一人。作为一名艺术家和音乐先锋的一员,他不断地探索加工音乐,使其即可听又可看。他创新地使用影音资料,使作品赋有挑战,引人注目,充满智慧,严肃有加。作为一名音乐家和DJ,他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发行了许多个人唱片和合奏唱片,也与许多艺术家有过合作。

周啸虎(中国)
  周啸虎1989年毕业于中国四川美术学院,获得BFA学位。他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装置和影像艺术家,其作品往往从极为日常化的线索入手,把繁杂纷乱的信息梳理成超现实的视觉效果。周啸虎的作品在包括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和广州三年展等国际展览中展出,一些有威望的机构像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柏特博物馆、芝加哥智能博物馆“过去与未来之间”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利物浦泰特博物馆都展出过周啸虎的作品。

冯梦波(中国)
  1966年出生于北京,由于个人经历和居住地(北京)的缘故,对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历史有很多了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冯梦波开始研究中国受政治意义影响的大众文化,并将这种因素与西方图像材料相结合。他曾在北京艺术学院学习设计和版画复制,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手工。1994年开始探索把计算机作为媒介的技术,创作了首次计算机滑动展,之后又创作了交互式的CDROMs和视频,用于将他个人的文化内容展示给更多的观众,并邀请观众“从想象上重新整形他(她)自己的文化参与”。冯梦波代表中国参加199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和DocumentaX,1997年的法国双年展、韩国双年展和南非双年展。1998年秋,纽约Holly Solomon Gallery和 密尔沃基 Haggerty 博物馆与梦波合作举办了他的首次美国博物馆展。

教育板块-法国Visual System机构
  Valère Terrier(法国)
  法国巴黎Factoid 标志的合作创立者。作品主要体现主要的影像与移动过程中的关系。因为同时被自然与城市风景的吸引,他通过在法国电视台指导一系列关于极限运动的资料制作来开始自己的事业,同时他还在印度尼西亚制作实验录像和电影。他还在巴黎与中国一些颇有声望的酒吧做过VJ,通过那里的音乐效果来测试他的视觉作品对听众的影像与效果。他致力于研究录像在空间上与真实时间的结合,他与一些舞台指导者有过合作,通过创造全息图产生一些原创的系统来超越舞台戏剧夸张的效果并在很多国家级的剧院有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