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6页 共151

三访三象——08年上海艺博上再访三象画廊艺术主持俞辉霞女士



时间:2008/9/10 22:16:2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中国艺术品网2008年9月10日报道:关于上海‘三象画廊’,我想大家是应该知道的一家画廊。记者曾在一些网站上,看到有不少“帖子”在问:“上海的‘三象画廊’,最近有还啥活动吗?” 而对于‘三象画廊’,记者是不陌生的,也曾连续几届采访过“三象”,在与其所聊到的话题,都受到了不同成度的关注。缘于此,今年的上海艺博上,又见到了“三象”,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想必关注“三象”的朋友们和我一样吧,都想了解一下,艺术品市场在“大环境”的对应下:如“次贷”、“地震”、“奥运”、“房价”、“油价”、“股票”等价格和价值结构的挤压下,作为“经营艺术”的一个“市直机关”,是怎样运作来避免、或者说化解“大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俞辉霞是怎么说的:

  王:我们知道,从今年整个的艺术品市场来看,正如你曾经说到的:好作品就不怕没市场,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子发展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作为画廊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一级市场,怎样才能比较好的,或者说经营好画家与画廊与藏家之间的关联的?”

  俞:“其实艺术品,从商品的角度来说,它是最难做的一种商品。“大环境”方面,它的涨涨跌跌,不会波及到所谓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是,它又处在经济共同体的链条之中,其中只要有一环节脱钩或者说不能正常运转的话,那么这个艺术的商品,就会在原地立正,使不上劲儿。如当你决定在某个楼盘买套房子时,你考虑周边的综合环境是:如医院、学校、幼儿园、菜场、邮局、银行、交通等公用方面的整体优势,但是你决不会去在意或者去询问周围有没有画廊。这个例子就是说,画廊在“大环境”下还是可有可无的,没有画廊,我们的日子照样过得很好,而当公用设施不到位时,我们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把画廊经营好,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认为一家画廊经营的好不好,有没有名,与其经营的场所,也就是画廊的大小无关。方法不对头,一万个平方也是“小画廊”,经营思想正确得法,场地再小也是个‘大画廊’。

  至于画廊与画家与藏家的关联,其实也就两句大俗话,悄悄地跟你说吧:当画家太把自己当回事时,画廊可不理他;当画家不太把自己当回事时,画廊可与其接触接触。而我们‘三象’的经营理念非常简单:就是把作品当回事,把收藏家当回事。”

  王:“我注意到你们到‘三象’的作品了。你也看到了,在今年上海的‘艺博’上好作品不少,整体规格是高于往年的。当然‘三象’也是上海‘艺博’的重要展商,你们从‘艺博’上得到了什么?
俞:“不错,今年的上海‘艺博’总的感觉展策方是动了不少脑筋的,如为了体现展览现场的层次,他们提高入场的门槛,这样就有利于控制参观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对学生则又以学生票来专门发售。‘三象’作为一家品牌画廊,如果说从‘艺博’得了什么,我以为是双赢,因为‘艺博’已联办了十二届,是国内外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所以说这样的艺术盛事,展商也自然都是品质超群的,我认为这是珠联璧合,共同为高端的买家供现出好作品的大舞台。”

  “至于‘三象’今年的作品,仍然是藏家比较熟悉、喜欢的画家,我们不会去制造一夜成名的画家,也‘打造’不出千万元一幅的画家。但‘三象’坚信,名人名作绝不是‘打造’出来的。”

  王:“说到‘名人名作’,在今年的艺术市场上,也都有流标的记录了,你认为这很正常么?”

  俞:“正常不过了。说实话我从来就不大关心拍卖行情和价格,它们的行情也左右不了‘三象’的经营性质和策略。

  王:“作一个买家,怎样选作品,才能使自己的藏品有所增值?”

  俞:“没有现成的处方,但是可以到一些知名的画廊去定购。万不能跟着拍卖行情走,否则就会出错。我再给你举个例了吧,也就是今年的7月份,上海的一家拍卖行正在延安饭店举行拍卖。其中有一个名不经传的画家,一幅作品拍到了18元人民币,那么你相信么?所以说内行人一眼就看出了秘密的所在。象这样的作品扛回去了,哪天才能增值?当然只是一个‘死心眼’的喜欢,就另当别论了!”

  王:“三象画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了,所谓‘知名度’无外乎二条:一是做所谓名画家的作品,二是画廊本身的诚信度。‘三象’更看重的是哪条?”

  俞:“三象更看重的是画廊的诚信度。”

  王:“为什么?”

  俞:“很简单,我们认为做名家作品的画廊,不一定就百分百诚信了;而诚信的画廊,却一定会吸引名家作品的签约与代理。”

  王:“现在艺术品生意,也就是画廊越来越难开了,一方面画家的‘出厂价’太高,另一方面收藏家的要求、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画廊处在‘两难’之中。‘三象’面对这样‘两难’的局面,是怎样求生存的?”

  俞:“我刚才说的,对太把自己当回事的画家,‘三象’从来不把他们当回事。对于‘出厂价’问题,‘三象’也碰到过,我们首先是才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跟画家说清楚,他离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还有多少公里路要走,如‘强制执行’恐怕对谁都不利;第二是不理他,一千万一平尺也不管他;第三是继续执行第一、第二种方法。至于‘三象’的生存一是我们有几个潜力不凡的画家,二是我们有非常懂收藏的藏家,这‘两家’的眼光一碰就产生了‘光合作用’,‘作用’之后就有故事了,‘三象’就是听故事的人。”

  王:“比喻得好!你认为收藏家可以培养人出来吗?”

  俞:“可以,但前提是让他感兴趣,然后不能‘忽悠’他,三是‘收藏’让他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王:“‘三象’有没有自己的画家?有几位?他们都是谁?又都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俞:“我们有自己的艺术家,中西兼顾。西画家是谢中霞、王辉、王东春、吴晓明、仲济昆,国画家是谢海。谢中霞的画色彩亮丽,装饰性、时尚性较强,构图别有天地,笔调轻快,可藏、可观;王辉风景画家,以取景直达为人称道,景中之物或聚或散,各就各位,各有说法;王东春人物画家,以画秦始皇的兵马俑而张显个性,画风稳健,画法独到;吴晓明具像风景画家,以画老屋、民国的景致为主,怀旧、怀念,不怀恨;仲济昆风景画家,以陕北风景为主,下笔千言,言之有理,将陕北的地勤、地貌,或地对地、空对地的进全景式汇报,非常感性;国画家谢海的作品,因谢海本身也是搞美术批评的,这样他在考虑作品的构图、用笔、色彩时就先人一步,艺术语言丰富多彩,画意深长,而撩人心绪。”

  王:“说得好,看得出你对艺术的醉心了。你所说的这几位艺术家,我多有接触过,社会活动和展览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艺术家。但他们的市场占有量怎么样?也就是说,好卖吗?”

  俞:“正如你所说,这几位艺术家,因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全国性的一些展览展示活动他们都有参与。至于市场方面,我们要求艺术家不要以为自己的作品有人喜欢、有人找了而不顾及画品。在销售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客源。”

  王:“好,上海‘艺博’已连续十二届了,无疑上海‘艺博’是成功的。‘三象’还参加过什么展示?”

  俞:“对,上海的‘艺博’是不错,同时因‘艺博’的成功,在全国各地也衍生出了不少‘艺术博览’之类的活动,观察下来大都是‘挂羊头’的,主次不分,鱼龙混杂。‘三象’经常收到这些所谓‘艺博’的招展通知,但多不为所动。”

  王:“对,现在全国各种各样的‘艺博’确实不少。那么你认为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么?”

  俞:“我不这样认为,好的一个就够了。”

  王:“谈谈你对本次‘艺博’的期望和建议什么的?”

  俞:“上海‘艺博’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了,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世界各国艺术家、收藏家、投资者、艺术经纪人都从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我的建议是艺术家最好不要参与这样的市场,艺术家就是要以创作为主,而艺术品的经营者就要规矩的做主意,让这个市场需稳健、有序的发展去。”  王小明 摄影报道

  上图为上海的‘三象画廊’在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

谢中霞油画作品